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的頒布,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創新與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稅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以培養智能財稅共享中心、專業服務機構和企業財稅會計基礎工作崗位群的職業能力為目標,應主動對標新要求進行課程重構。
為適應新時代、新技術、新規范以及最新崗位需求,在“大智移云物區”時代,企業對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改革應主動對標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標準、1+X智能財稅證書及財務數字化證書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精選課程內容。具體來說,將“1+X”證書中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要求與現有課程內容、課程學習目標進行逐項對比分析,精選教學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稅務會計》模塊化課程重構
《稅務會計》是高職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前導課程為《經濟法基礎》《中級會計實務》。授課對象為高職會計專業二年級學生,從知識技能基礎、認識實踐、行為習慣等方面分析學生的學情如下: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已基本掌握稅收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識,具備會計信息化賬務處理能力和稅務信息化意識,但對財稅智能工具運用能力不足,依法納稅、合理避稅意識不足。行業職業認知,學生向往在智能財稅共享中心工作,但是對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流程不清楚。行為習慣,偏好通過手機獲取信息,有一定吃苦耐勞精神,但自主學習、自我歸納和總結能力較弱,課堂中富有表現欲,但思維呈現碎片化。根據以上學情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教學策略。
1.構建情境體驗式第一課堂
以納稅申報任務為驅動,根據工作過程將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和學習化處理,對接學情,制定策略。鑒于學生對財稅智能化工具運用能力不足,依法納稅、合理避稅意識的欠缺,富有表現欲等學情,將學生分成以稅法先鋒、天生我財、誠實守信、精打細算命名的學習小組,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在智慧教室、財稅實訓室、稅務辦事大廳開展教學、實習實訓,營造實戰氛圍,提升學生的納稅服務意識。
2.合理利用信息化工具與教學資源
鑒于學生對財稅信息化工具應用能力不足,課程組精心選用稅務綜合賽訓平臺、智能財稅1+X證書應用平臺、騰訊會議、國家稅務總局個人所得稅APP、百度腦圖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鑒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豐富、優質且有效的學習資源,借助i博導平臺全過程記載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數據,指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選用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納稅實務》,并以《納稅申報操作手冊》為輔助,每年組織學生參加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大賽及全國職業院校稅務技能大賽,積累了豐富的優質競賽資源。
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智能財稅共享中心和企業財稅核算崗位群的工作實際,將課程、證書、崗位、競賽、創新創業進行融通,打造了“1+3課堂”協同育人教學實踐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1+3課堂”協同育人總體實施框架
在第一課堂課中甄選各行業真實企業案例,養成依法納稅、合理節稅的意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做-悟一體化,校企共建情境體驗式第一課堂。在第二課堂中依托實訓平臺,增強真實體驗,帶領學生到稅務局報稅大廳進行涉稅志愿活動,培養學生的標準意識和職業敬畏感,學生圍繞著塑造正確的職業觀展開體悟與自省。第三課堂組織學生學院參加稅務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實現“課證崗賽”深度融合;舉辦不同主題的財會嘉年華文化周活動,邀請政企財稅專家和優秀校友進行最新財稅政策及行業發展前沿的分享報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以及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維。第四課堂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團隊進行創新創業實戰項目的孵化以及“互聯網+”比賽,專創結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以“1+3課堂”為抓手,立德樹人,同心同向,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三全育人”協同創新體系,培養以誠信文化為底蘊的“懂技術、精核算、通稅法、曉財經”的復合型財稅人才。
教師將本次課重點內容配套視頻在課前進行發布,學生觀看最新財稅政策視頻及微課,預學新知、嘗試任務,教師發布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確定教學重難點;課中聚焦重點知識,在“做中學、做中教”過程中掌握核心技能,“三環緊扣”,探索形成“引案-析案-結案”的教學范式,助力“課證融通”;課后教師發布拓展任務和預習任務,布置智能財稅、財務數字化1+X證書的拓展任務強化練習,以及考前專題培訓,提高1+X職業資格證書的過關率。學生完成拓展任務,進行二次提升,形成教學閉環。
針對學生畏難紛繁復雜的稅種、智能財稅工具應用能力不足等痛點,通過課前教師在線答疑并根據學情及時優化調整教學策略,課中甄選各行業真實企業案例創設任務情境,“講新政、評答疑、學規范、教流程、聚情景、樹心得”達成知行合一教學目標。從“知稅、算稅、核稅、報稅”工作流程入手,思考工作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和一般規律,闡述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在線測試,教師適時調整教學策略,通過情景劇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活動完成任務,提高學生對稅種的計算與申報能力;課后學生完成調研問卷,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再次優化教學策略。
基于新時代對學生財稅智能化工具熟練運用的要求,課程選用稅務綜合賽訓平臺、智能財稅1+X證書應用平臺等信息化資源手段來提高學生的信息化工具應用能力,熟練掌握納稅申報的系列處理;運用國家稅務總局個人所得稅APP,幫助學生理解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速算扣除數等概念的內涵與區別;運用百度腦圖等思維導圖工具幫助學生梳理稅種之間的異同以及特殊賬務處理;在i博導平臺建設在線課程資源、疑難點操作錄屏視頻,可供學生反復觀看,將重難點各個擊破。
在任務知識點講授中,將思政映射、融入知識講解中。課中通過“明禮知稅”環節,由學生講述稅法條例及財經時政,如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醫護人員實施的一系列個稅免征政策等,一方面增加學生對時事財稅政策的解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以小見大,從關稅到貿易戰,從中國制造2025到中國夢,從“一帶一路”到民族復興,適時將“愛國”“明禮”“誠信”“公正”“法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入其中,并鼓勵學生用堅韌、奮斗的精神去實現中國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觀。
本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基于實際工作過程,得到了合作企業及稅務局專家的認可。通過實踐教學檢驗,有效達成既定教學目標。
課前、課中、課后系統設計,利用i博導平臺和中國大學MOOC拓展學習空間,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學生通過手機端即可登錄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充分合理運用多種信息化技術,簡化原理學習,強化技能訓練,使枯燥的理論講授轉變為對應真實任務的技能應用,打造理、虛、實三位一體的多維課堂。教與學充滿交互性、趣味性、挑戰性,符合00后學生的心理特質和認知規律,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顯著提升。
三維教學目標通過各環節的設置,層層遞進,課前、課中客戶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課后測試、技能操作評分、1+X證書獲取率顯示,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達成度明顯提高。
在“職教20條”對中國職業教育綱領性思想指導下,以“雙高計劃”和“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為行動指南,在此改革要求下,高職會計專業核心課程開始對標1+X證書,重構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內容,并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課程效果。本課程在此背景下進行了課程改革與實施探索,以培養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