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元
摘 要:全寄宿制學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思想,加強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全面發揮學校育人功能,培養留守兒童的健全人格,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全寄宿制學校要為留守兒童搭建親子溝通的交流平臺,積極開展多元化活動,架設情感溝通橋梁,建立健全情感教育的機制和體制,確保情感教育的長效化。
關鍵詞:全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情感教育;親子溝通;校園活動;教育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5-0032-02
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聚少、分離多,溝通交流少,加上隔代教育存在諸多弊端,所以不少留守兒童存在“親情缺失”,表現出自卑、孤僻、內心孤獨、情感淡漠,甚至脾氣暴躁、易沖動。《心理學大辭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感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是以人的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是主體的一種主觀感受或內心體驗,同時會引起一定的生理變化,情感的變化體現在動力性、激動度、強度和緊張度上,情感具有深刻而穩定的社會意義。留守兒童因為與父母交往不足,容易產生情感的不穩定性,情緒上大起大落,他們更多感受到的是生活的貧乏和迷茫,這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正是基于這種原因,學校課題組積極探索,展開對留守兒童進行情感教育的實踐研究,現將研究結果闡述如下。
一、創設條件,為親子溝通搭建交流平臺
筆者所在學校是全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與家人或監護人相聚的時間很少,加之學生不能帶手機進入校園,因此只能利用周末在家時和在外地的父母進行電話溝通。這大大減少了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遠遠不能滿足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為此,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學校加大投入,積極建設網絡平臺,構建家校合作新機制,以便家長隨時了解學校教學、班級管理、人文關懷、留守兒童關愛等方面的動態。學校開設了愛心連線親情電話,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創建了留守兒童之家QQ群并指派專人負責,及時發布學校管理信息、留守學生學習動態信息等,讓留守兒童與父母進行視頻連線,相互表達思念、傳遞問候。同時,課題組還聯系上海慈善機構為學校捐贈“阿爾法蛋”學習機100多個,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的交流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他們可以在課間、午休、睡前飯后等閑暇時間與父母打電話交流。另外,各班都建有微信群等網絡交流平臺,使家長、學生、教師、學校之間的交流互動真正實現了遠在天涯、近在咫尺的夢想。
二、多元化活動架設情感橋梁,讓愛無限徜徉
1.過集體生日,感受校園即家園
由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牽頭,總務處、食管辦共同參與,并由學校領導主持,為所有同月出生的留守兒童舉辦生日聚會,過集體生日,向他們贈送生日賀卡和祝福,為他們唱生日歌,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感受到校園即家園,感受到學校、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愛,讓溫情在他們的心中流淌。
2.開展結對幫扶,讓母愛充滿校園
為了讓留守兒童感受母愛,學校婦聯組織牽頭組建“愛心媽媽團隊”,每位女教師都要與一個留守兒童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在重大節假日期間,愛心媽媽會和留守兒童共同包餃子,同吃一頓飯。這種方式既改善了留守兒童的飲食,又增進了師生情誼,還緩解了學生的思親之情,讓學生覺得“媽媽”就在身邊,“媽媽”為自己親自下廚。
3.倡導社會救助,讓愛心在校園傳播
課題組采取家訪、調查、詢問、座談等形式對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對經濟基礎差、確有上學困難的留守兒童,學校依托自身良好的社會聲譽,鼓勵社會愛心企業家和志愿者向留守兒童捐贈學習用具、文化用品和生活用品等,讓拳拳愛心在細微處傳遞和光大。這樣,可以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和學校對自己的關懷,同時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心懷感恩、陽光向上。
4.五育并舉,陶冶情操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育人氛圍,培養師生高雅情操,學校依托興趣小組、少年宮活動、建校周年慶典、體育藝術節活動等,高規格、高起點、高標準地舉辦全校性的文體活動和藝術展演。這些活動盡可能讓留守兒童普遍參與,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他們昂揚向上的精神品質,陶冶他們的情操。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能夠把對留守兒童德智體美勞的培育貫穿始終,為他們的充分發展提供平臺。
5.注重心理教育,關愛心理健康
首先,為培養留守兒童健全的人格,培養他們自我成長的能力,學校政教處牽頭,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思源心屋”心理咨詢室。具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專業教師主管咨詢室的日常工作,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定期對學生開放,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惑。其次,每個班級都推選出一名留守兒童作為班級心理委員,負責了解和掌握本班學生的心理動態,并及時反饋給心理教師。同時,班級心理委員還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向同學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從而提高班級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再次,課題組聯系“思源心屋”教師,每學期每班至少開展一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旨在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培養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最后,學校每學期都舉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總之,學校采取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集個體輔導、團體輔導、知識講座、沙盤游戲為一體,針對留守兒童個性心理特征和成長經歷及家庭教養方式等差異,進行共性和個性相結合、特殊和普遍相統一的培育,用多元化方式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建立健全機制體制,確保情感教育長效化
1.構建三級教育網絡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學校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主陣地,而良好的社會環境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為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在課題組的推動下,學校每學期都邀請知名專家為家長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講座或報告,普及家教知識,提高家長的素質和家教能力,構建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級教育網絡。學校不但定期召開家長會,實施家訪制度,還每學期邀請法治副校長做法治教育講座,舉辦“遠離暴力、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從我做起”等主題教育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各界聯合管理的格局。
2.建章立制,規范辦學,建立全員育人機制
為推進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學校專門制定了“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制度。幫扶和關愛是留守兒童良好情感培養的外在條件,外界的一點點善意都會讓留守兒童心存感恩。因此,學校通過建立關愛幫扶機制,用實實在在的物品、真真切切的關懷、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情感溫暖和教育,用學校、教師和班集體的關愛與溫暖,消除留守兒童因親子情感缺失而對人格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
3.加強心理輔導軟硬件建設,為情感教育提供精神和物質保障
學校非常重視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由心理教師為他們開展考試焦慮放松輔導、學習原動力訓練、人際交往輔導、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時成立“心理社團”,由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策劃、籌備、組織一系列生動活潑、趣味性、體驗式的活動,以提升情感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學校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資,加強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和技能提升,為留守兒童情感教育提供精神和物質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偉.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實施策略[J].教書育人,2017(02).
[2]劉明.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缺失問題的對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6.
[3]周定.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感問題與學校的教育應對[D].湖南師范大學,2010.
[4]王金鳳,趙小云.家庭教育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及應對[J].綏化學院學報,2019(08).
Explor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All Boarding Schools
Ma Hongyuan
(Siyuan Experimental School, Tongwei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Tongwei 743300, China)
Abstract: All boarding schools should implement the idea of mor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create a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chools, cultivate the sound personali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ll boarding schools should build a platform for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actively carry out diversified activities, buil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ridge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ensur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all boarding school; left-behind children; emotional education;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campus activities; educational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