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吉宏
【摘要】要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筆者覺得最重要的是構建一個開心的小學英語課堂。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一方面,不容易走神,可以一直保持專注力,教師講的內容就可以都輸入大腦;另一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心情愉快,記憶力比心情差的時候要好,比較容易記住所學的東西。
【關鍵詞】現狀;創設;快樂;學習;氛圍
筆者是一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在這些年的教學中,筆者發覺現在農村小學英語存在以下的幾種情況:1.課時少,一周三節課,也就是五天之內每隔一天上四十分鐘的英語課,課后沒有任何的英語交流環境,前面學后面忘;2.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每個英語教師基本要上三個班甚至更多的班級的英語課,任教年級交叉;3.教學內容較多、較難,學生容易對學習英語失去信心。在這樣的現狀下,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筆者覺得最重要的是構建一個開心的小學英語課堂。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營造一個開心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一、教師是開心英語課堂的關鍵
一節課的快樂與否由教師來決定。教師掌控了整節課節奏的快慢、教學的進度、學生的心情,可以說教師是這節課的導演。悲劇還是喜劇,全在教師的掌握之中。而“導演”開心課堂的教師,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一)懂得說笑話。一個樂觀開朗,幽默風趣的教師,肯定要比一個嚴肅,古板的教師受歡迎得多。筆者自認是一個缺乏幽默和風趣細胞的人,平時說個笑話也不會有人捧場。可是如果課堂總是死氣沉沉,教師又常板著臉孔,這樣的課學生不喜歡上,更別提說喜歡英語,主動學習英語了。愛屋及烏,很多時候學生因為喜歡這個教師,才會喜歡他所教的科目,而不是說喜歡某一個科目,才喜歡這個教師。所以筆者經常上網瀏覽,尋找一些與英語有關的小笑話,偶爾說上一個半個,氣氛頓時變得特別活躍,學生的熱情也會跟著高漲起來。有一次,講到課文中的“too”時,筆者講了一個關于“too”的小笑話:“某人刻苦學習英語,終有小成。一日上街不慎與一老外相撞, 忙說:I am sorry.老外應道:I am sorry too. 某人聽后又道:I am sorry three.老外不解,問:What are you sorry four? 某人無奈,道:I am sorry five. 學生笑得前俯后仰,筆者趁勢引導他們:在這里的too是什么意思?是代表著數字嗎?笑完之后的學生認真思考起來,胸有成竹地回答:不,不是數字2,應該是“也”的意思。這樣的笑話不僅起到使學生開心的作用,還刺激學生去思考與之有關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還有一次剛學到助動詞does,do的用法,筆者很清楚學生們對于語法的抗拒,就算他們能夠明白,但不一定會用于實際具體的句子,也不一定能夠靈活運用于真實的情境中。在備課時,筆者就給他們編了一個順口溜:“你do我do他們do,他does她does它也does。情況如筆者所想,他們讀得順口,也背得滾瓜爛熟,但也出現上面的狀況:不會用。幸好筆者之前已經準備好了一個關于does的小笑話:“同學們,我們以前學英語是怎么學的呢?我有很多同學,記單詞讀音時會用語文差不多發音的字來代替。在這里,這種方法老師并不提倡。但是我這樣說是為了讓你們加深印象。你們知道嗎?does聽起來好像是‘打死,那么他does她does它也does,也可以說成是‘他打死她打死它也打死了,反正碰到他她它就一律打死就行了。”學生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接下來,他們做題目時嘴里念念有詞在說:“這個要打死,哦,這個也要打死”。課室里一片歡聲笑語,在這樣笑聲中,學生牢牢地記住了助動詞does,do的用法。
(二)善于鼓勵、表揚和婉轉的批評。開心的課堂也離不開教師的鼓勵,一個善于鼓勵的教師不僅能活躍氣氛,還能輕易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對于中等生,鼓勵對他們的效果更為顯著。班上有幾個男生,基礎不差,就是懶點。筆者讓他們默寫單詞,憑他們的聰明,默寫出來不是難事,可他們就是不愿意去記。沒辦法,筆者只好“請”他們過來辦公室,讓他們在那里試著寫。一邊寫的同時,筆者在旁邊說:“加油,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記住。”他們真的很認真埋頭記單詞。在筆者意料之中,他們一下子就記住了。把他們“請”回教室后,筆者用夸張的聲調說:“同學們,你們猜猜,這次的單詞默寫誰的進步最大?”學生們左看看,右看看。筆者拉長聲調說:“就是某某等三個!大家給點熱烈的掌聲!”如雷的掌聲響起,整個課室好像進入了歡樂的海洋。那三個男生被夸得臉紅紅的,可是眼睛卻亮晶晶的,上課的勁頭仿佛更足了。除此之外,表揚的作用也非常的大。筆者會經常特意提起某些學生:誰表現不錯,誰進步了,誰成績保持穩定……筆者借鑒了一個特級教師的做法:教學前五分鐘用投影儀表揚學生的作業。書寫整潔、漂亮、清楚而干凈的,筆者不遺余力夸獎:“這個同學真是個小小的書法家,你們看,他(她)的作業設計得多好,多漂亮,單詞間隔安排合理,真是字如其人呀。”被表揚的學生有點不好意思,但作業卻以前寫得更加好。其他的學生也會期望自己的作業被展示給全班同學看,所以下次他書寫肯定會比這一次有進步。有些學生的作業相當馬虎,錯了的懶得改,只用筆亂涂亂改就算了。看到這種情況,婉轉的批評就派上用場了。筆者假裝“痛心疾首”地說:“大家看看,這本作業流血不止,快要瀕臨死亡,你們幫幫忙,應該怎么辦?”筆者把亂涂亂改的地方形容為血跡,把作業形容為人,學生覺得新奇,立刻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說要用涂改液,有的說要用改正紙。最后統一意見,一致要用改正紙作業才不會死掉。經過這樣的討論之后,全班學生的作業基本上沒有再出現過涂改馬虎的情況。
(三)要有愛心和責任感。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認為,教育沒有愛,猶如池塘不能沒有水。教師必須有愛心,能以極大的耐心寬容、包涵學生,對于他們所犯的錯,能以自己的教學智慧去處理,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責任感指的是在上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備好課。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設計好怎樣上這節課,還要知道每一節課可以在哪里加入歌曲,能夠運用哪些笑話,哪些游戲;備學生,看看學生的心智水平能否接受;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應付突發的事件;重要的是備在這節課的重點亮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