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玲
摘 要:利用合作演奏開展豎笛教學,讓學生通過多人配合、小組配合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接受不同聲部的分配,自己選擇可以駕馭的角色,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探究豎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價值,提升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豎笛教學;合作演奏能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5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1-0060-02
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音樂教學。當前,器樂教學已成為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豎笛作為學習教具,簡單易學,非常適用于器樂教學。加強豎笛教學,能夠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本文對豎笛教學中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養進行論述。
一、豎笛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中的價值
在巴洛克時期,豎笛作為重要的獨奏、合奏樂器,頻繁出現在西方各國的音樂舞臺上,但隨著長笛的出現,豎笛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在近現代,豎笛的推廣和普及工作又逐漸盛行起來。在音樂教學中,豎笛作為一種普及音樂知識的教具,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通過學生的個體演奏和團體演奏,全面提高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與其他種類樂器相比,豎笛入門非常簡單,沒有音樂基礎的人也能夠迅速掌握。另外,豎笛的學習周期相對較短,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學會演奏作品,很容易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豎笛造價低廉,是人人都能夠用得起的入門樂器。因此,教師應通過豎笛教學有效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幫助學生掌握演奏技術和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從而增強學生的競爭力。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加強豎笛的應用,將其作為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過豎笛演奏課,結合相應的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豎笛演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豎笛教學缺乏重視
部分音樂教師不重視豎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得豎笛教學沒有發揮其實際作用。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很多學校一周兩次的音樂課,上的都是歌曲教學和欣賞,很少開展豎笛教學,使得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豎笛,更別提演奏能力的提高了。
2.教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
在豎笛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以講解為主,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再進行機械式的重復練習。這樣雖然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過于死板、枯燥,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豎笛的興趣。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他們更是感覺樂曲難度太大,無法跟上教學進度。這樣的音樂課堂缺乏實踐性、趣味性和引導性,忽略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導致音樂課堂流于形式,教學活動難以高效開展,難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
3.教學過程缺乏技巧指導
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忽略了技巧教學,更加注重基礎內容的教學,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指導,如豎笛演奏單吐法中的“斷音”和“連斷音”的奏法、呼吸方法中的“急吸緩呼法”等,使得學生不了解自身的實際學習狀況,盲目自信和盲目自卑,吹奏出的樂曲不連貫,缺乏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指導,教師的職能逐漸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有效顯現,音樂課堂缺乏實效性。
三、豎笛教學中提升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方法
1.精心設計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在豎笛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教師要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豎笛學習中。在學生第一次接觸豎笛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豎笛的起源、發展、種類等,讓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談談對豎笛的看法,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吹奏,說說豎笛的音色特點。這些有趣的教學環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豎笛結構和音色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豎笛合奏視頻,通過優美的樂曲讓學生對豎笛合奏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師可播放由高音豎笛和中音豎笛合奏,配以小軍鼓、大提琴等樂器伴奏的豎笛合奏曲《拉德斯基進行曲》。學生看到這些演奏形式,聽到豐富多彩的樂器音色時,就會對豎笛的合作演奏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校還可以定期開展“豎笛演奏會”“豎笛競賽”“音樂沙龍”等活動,激發學生對豎笛演奏的學習興趣。
2.把握教學要領,提高演奏水平
在培養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教學要領,明確教學的關鍵內容。豎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單吐、雙吐、三吐的基本演奏技巧,還要幫助學生養成善于聆聽的好習慣,讓學生能夠不斷調整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在豎笛教學過程中可以借鑒合唱課的方式,通過以唱帶奏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聽力。例如,在教學豎笛合奏曲《平安夜》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學會唱譜,并提示學生注意符點節奏、連音線、力度記號等。在學生熟悉旋律以后,教師可讓學生找出樂曲的重復句和對比句,使學生掌握樂曲的結構。接著,教師可讓學生做二聲部練習,要求學生注意聆聽對方聲部,做到聲音、節奏和諧統一。在學生唱熟樂譜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做“運指練習”,讓學生邊唱譜邊做指法練習。當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合作演奏時,教師要讓學生富有感情地演奏豎笛,更完整地表達樂曲的情感。反復實踐訓練,能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全面提高演奏水平。
3.分層實踐教學,培養合作能力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演奏水平。分層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劃分為若干等級,而是根據能力的不同進行演奏任務的分配,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即使是天賦不夠的學生,也可以完成一些簡單任務,如打擊樂器的加入或者制造一些特殊音效等。這樣,學生就能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受到豎笛文化的熏陶,提高音樂素養。教師可按照豎笛演奏能力將學生分成三組:A組(精英隊)能熟練吹奏音階,流暢地吹奏旋律,課后能自覺地練習自己喜歡的樂曲;B組(超越隊)認真上課,但課后練習自覺性需提高,獨立吹奏時不夠流暢;C組(夢之隊)演奏技巧不熟練,上課不認真,課后不練習。每5人一隊,含A組1人、B組2人、C組2人。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教師可讓能力較強的A組學生扮演“小老師”幫助能力較弱的C組學生,提高音樂課堂的參與度。分層是動態的,所以在每一個作品訓練結束后,教師要對課上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實際表現以及演奏中的分工安排進行合理調整,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例如,在《瑤族舞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A組學生吹奏主旋律,節奏多變,靈活運用“單吐音”和“連音”的奏法,要求演奏流暢富有情感,而B組學生的節奏簡單,只需運用“單吐音”吹奏,C組只有“do”和“re”兩個音。這樣的合奏編排,不需要花很多時間,能讓所有學生輕松駕馭。教師可以組織領奏、齊奏、合奏等多種形式的演奏活動,還可以配上吉他、鋼琴等其他樂器,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體會音樂的動感,增添演奏樂趣。
總之,豎笛合作演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創新,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讓悅耳的笛聲為音樂教學插上理想的翅膀,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萍.豎笛教學中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養研究[J].北方音樂,2017(03).
[2]張萍.通過豎笛演奏培養學生對音準節奏的把握[J].小學教學參考,2019(30).
[3]方紅梅.團隊演奏 個性發展——關于豎笛合奏教學的探討[J].湖北教育,2017(07).
[4]巴賀賀.關于豎笛教學對初中音樂教學的輔助作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