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華
摘 要: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論指導科學教學,能夠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和時間,減負增效,提高科學課教學效率。教師應在科學課教學中合理創設問題情境,巧用游戲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分層教學法,拓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科學創造思維和實踐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意識。
關鍵詞:科學課;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7;G63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1-0098-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就是解放學習者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和時間。“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符合新課改倡導的教育理念,能夠充分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對此,本文根據筆者自身的初中科學教學實踐經驗,介紹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初中科學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借此弘揚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初中科學教學質量。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科學創造思維
教師將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運用到科學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創造來源于問題,有了問題,學生才會擦出思考的火花,有了思考的火花,學生才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才能使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取合適的問題,利用問題為學生創設科學情境。當然,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應該注意問題的設置不應超出學生的實際學習范疇,設置的問題也不能沒有挑戰性或難度過大,而應該讓學生只要經過思考和探究就可以回答,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例如,在教學“物質的酸堿性”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學會收集資料、處理信息,通過觀察、實驗知道物質有酸性和堿性之分,知道生活中常見的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并且可以確定某些堿性物質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教師給學生營造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現在我們學習化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們會發現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在很多平淡無奇的現象背后往往隱藏著深刻的奧秘,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思考,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新發現。現在老師就帶領你們去看看我們在生活中見過的化學現象。”接著,教師將備課時準備的紫甘藍和醋呈現到學生的眼前,將醋倒在紫甘藍上,并引導學生觀察紫甘藍的變化。教師在此基礎上給學生介紹新課內容,指導學生探索“用其他物質和紫甘藍相混合,紫甘藍會不會變紅”。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參與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構建高效科學課堂。
二、巧用游戲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科學課程的很多知識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才能理解透徹,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到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使他們可以手腦并用,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常見的動物”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可以通過思考有條理地對動物進行分類,教師并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解課本知識,而是引出這樣一個例子:“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將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種,又將生物分為了動物和植物,大家也對‘分類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F在,老師要請幾名學生上臺扮演動物,臺下的學生將猜測他們所扮演的是什么動物。”接著,教師隨機抽取了班內幾名學生上臺扮演動物,并引導他們手腳并用或借助一些輔助道具,如書本、掃帚等。幾分鐘后,臺上的幾名學生已經將自己從頭到尾改造了一番??吹脚_上學生的造型,臺下學生的注意力瞬間被吸引,并大膽猜測臺上學生所扮演的動物。這樣,除了可以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科學探究中。
三、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與交流平臺
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為他們的科學課學習提供探究與交流的平臺。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為學生營造探究學習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科學課學習中。例如,在教學“力的存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存在,教師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組內展示自己的力量,并探討力存在的依據。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科學探究與交流的平臺,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四、采用多媒體技術,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實踐活動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的優勢,為學生出示一些課本知識,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觀察,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使其形成獲得知識的積極態度。例如,在教學“電磁鐵的應用”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電磁繼電器的組成、特點以及工作原理,并可運用電磁繼電器設計簡單的控制電路,教師可在教學開始前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電磁起重機工作的片段,引導學生觀察電磁起重機工作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借助分層教學法,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意識
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和學習水平將學生分層,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能力的提升,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在教學“常見的酸”一課時,為了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得到提升,在講解完課本知識后,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了三組:第一組科學基礎較差,對科學沒有學習興趣;第二組對科學有著積極主動學習態度,但是科學學習成績一般;第三組科學學習基礎較好,有著良好的科學學習興趣。在將學生分組后,教師為三組學生布置了如下問題。第一組學生的問題是:除了碳酸以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給你留下了“酸”的印象?第二組學生的問題是:怎樣區分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第三組學生的問題是:實驗室經常要用到稀硫酸,怎樣把濃硫酸變成稀硫酸呢?這樣分層教學,不僅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得到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意識。
六、拓展課外活動,為他們提供創造的平臺
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且能夠很快接受新鮮事物。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為學生提供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機會,為他們提供創造的平臺。例如,在教學“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掌握氣候的概念,了解影響氣候的因素,理解季風的形成機理,知道世界氣候的變化,教師并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解課本知識,而是帶領他們走出教室,引導他們感受天氣的變化。教師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哪幾個月氣溫比較低、哪幾個月降水比較多、哪幾個月降水比較少嗎?這樣,既可以解放學生的天性,又可以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造平臺。
總之,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教師要將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合理運用到科學教學實踐中,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實現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夏豪杰,史降云.陶行知的科學教育思想與實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03).
[2]劉愛霞.還學生充滿陽光的課堂 讓學生學習變得幸?!招兄摹傲蠼夥拧苯逃枷朐谖锢斫虒W過程中的運用[J].中學物理,2015(10).
[3]葛為民.基于“六大解放”思想的高效物理課堂的探究[J].湖南中學物理,2014(07).
[4]王瀅瀅.創新教育的前提是要解放人——學習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體會[J].基礎教育課程,2006(09).
[5]陳昌鐸,陳信.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主張的現實意義[J].河南教育,2005(07).
[6]鄭剛,馬樂.陶行知的科學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J].生活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