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學
摘 要:要想促使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就需要學生通過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這兩種途徑閱讀更多的文章。針對課外閱讀,要多渠道地獲取良好的閱讀資源,通過閱讀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一些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書籍,讓他們可以在閱讀中尋找到學習興趣。作為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要起到關鍵的作用,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幫助,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更好地將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有效地融合起來。
關鍵詞:群文閱讀;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5-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52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的閱讀量不斷提升,并且通過有效的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階段目標中多個學段學生的閱讀習慣作了具體的要求。可見,進行廣泛的閱讀十分有必要。
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上,教師要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群文書籍的相關推薦,促使學生將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進行充分的融合,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同時,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上首先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興趣提高了學生才會主動去閱讀,從而獲取各種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
一、培養閱讀興趣
(一)教師要做好示范引領作用
教師要從內心中熱愛閱讀,在日常的教學中用自己的行為帶動身邊的學生喜歡上閱讀。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所以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言傳身教促使學生愛上閱讀,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成為學生積極參加閱讀活動的表率。
(二)利用課內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課內閱讀機會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中人物的特點,并及時分享精彩的內容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會逐步提高,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閱讀了解更多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三)通過靈活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授課前,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展開詳細的分析,并根據課時安排對學生的閱讀計劃進行規劃,這樣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與激發學生在課外選擇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利用故事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作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故事會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在課堂上講完故事后,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去閱讀更多的相關書籍,從而充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指導,教給閱讀方法
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的機會。在課內,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好地完成閱讀任務,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徹。但是,單憑課內閱讀并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有益的補充,讓學生通過課外更加豐富的閱讀內容,促使他們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在閱讀中教師要關注學生閱讀的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有意識地滲透整合信息的閱讀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通過閱讀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創作目的等,通過多方面的思考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比如,在六年級語文課本中,以“樂趣”為主題的單元包括三篇主體課文、兩篇拓展閱讀和一次綜合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樂趣的內涵。學生通過閱讀比較知道了,趣在養花的勞動中,趣在多彩的田園生活中,趣在生命的交往中,趣在爬樹的游戲中,趣在自然美景中……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只要喜歡,愛,就能獲得樂趣。
(二)有意識地滲透快速閱讀的策略
閱讀方式包括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閱讀的技巧,從而為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掌握了這些閱讀方法,就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從而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閱讀效果。在這樣不斷的訓練中,不僅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真正愛上讀書。
(三)有意識地教會學生質疑討論的策略
在群文閱讀中學生選擇的閱讀文章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文章所采用的表現形式、語言風格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并提出相應的閱讀建議和問題。對于文章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學生要積極尋求教師的幫助,并積極參與各種交流活動,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作為教師,在群文閱讀中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促使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思考探究理解文章內容,獲得自己的觀點,對于仍然存在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大家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三、搭建閱讀平臺,體驗樂趣
現代教學中,提倡通過不斷的閱讀來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閱讀,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反感。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實現閱讀的目的。
1.教師可以利用每天早上上課之前的1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交流。閱讀的內容可以更加的廣泛,如趣事、新聞、故事、古詩等都可以作為交流的主題,這樣,學生通過講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通過閱讀分享這種方式,不斷提高閱讀積極性,這不僅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上,教師要能夠營造積極的氛圍。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故事大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只有通過更多的閱讀,才能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也只有自己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故事內容與技巧,才能將其生動地講述給其他學生;可以采用學生作品欣賞會的形式,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模式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如通過音頻、視頻等提高學生的觀賞興趣,為了能夠更好地欣賞作品,學生會提前通過閱讀了解作品內容,從而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開展讀書會、故事會、詩歌會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閱讀關注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
3.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好的文章或者好的語句、語段等,采用有效的方式進行保存。教師可以讓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來記錄日常課外閱讀中的好詞、好句或者好的文章,并利用班會課展覽學生日常積累的這些內容,組織學生相互觀看和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知識積累,長此以往學生積累的知識會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會不斷增強,學習興趣自然也會得到不斷的提升。對日常學生積累的比較優秀的書寫筆記、作文等,教師可以通過專門的學習園地等進行公示、展覽,以引導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這樣的閱讀積累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斷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四、創設環境,養成閱讀習慣
(一)保證書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優秀的讀物,打造一個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班級”,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平臺。教師要通過每日閱讀計劃的落實,促使每個學生都養成日常的閱讀習慣,讓他們通過閱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也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創建圖書角。在這個活動中,作為教師要做好積極帶頭作用,利用班費給學生購買他們感興趣的圖書,也可以讓學生把適合大家閱讀的書籍積極地捐獻出來,同時引導學生對班級圖書角的書籍進行分類管理和保存,以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籍。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閱讀的圖書種類更加豐富。為了營造更好的閱讀氛圍,教師可以在教室墻壁上張貼激勵性標語,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標語,不僅能夠給學生一定的視覺沖擊力,而且對學生的閱讀心理產生影響,讓學生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激發起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充足的閱讀時間
在課外閱讀上,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小學生的天性導致他們的學習自覺性比較差,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引導。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圖書館等參觀,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閱讀氛圍。教師要盡量減少機械的作業時間,讓學生可以利用放學在家的時間多去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促使他們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
(三)做好監管與指導工作
學生的自律性不強,需要教師的監督管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他們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只有在壓力下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升,但是切記,壓力要適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耐心的指導,采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文章進行閱讀,并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關鍵。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其知識范圍會不斷增加,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閱讀能力也會得到更大的發展與提高。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會為學生未來更好地進步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他們的各種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參考文獻:
[1]佐藤學著,鐘啟泉,陳靜靜譯.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蔣軍晶.語文課上更重要的事——關于單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3]劉榮華.小學群文閱讀的價值、課型及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2(11).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