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蓮
摘要:素質教育重點在于降低學生的作業壓力,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進行語文作業設計和檢查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能夠在做作業中有所收獲,感受到做作業的快樂,并且配合著教師的檢查,讓學生反思自身的做作業過程,認識到做作業對語文學習的重要幫助,使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思想認知,也有助于凸顯教師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語文作業的優化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布置;設計與修改
對于學生來說,作業是學生加深對課堂所講述知識內容印象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但是在以往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完成作業壓力太大的問題,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當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的內容,適當地減少學生做作業的容量,又要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這樣可以充分的發揮小學語文作業在學科教育中的重要價值。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檢查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量大
一些教師在以往作業布置中應試理念較為突出,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做好練習,做更多的練習題,那么學生對這一知識掌握就會更為牢固,教師根據課本中的重點知識為學生搜集更多的習題,比如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不光局限于一本課后教材,還參考了其他的資料來讓學生進行作業,導致了小學階段的學生課后作業壓力是比較大的。與此同時教師還并沒有對所設計的作業進行科學的分類,并且所布置的作業內容是面向班級中的全部學生,仍然運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話,很容易讓學生對語文作業產生非常嚴重的抵觸和排斥的心理,甚至是一部分學生還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局限性思維,無法認識到做作業本身的快樂,會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逐漸增加。
(二)統一檢查和統一標記
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業檢查的過程中,都是進行統一的修改和統一的標記,例如學生解答正確,那么就是對勾,學生解答錯誤或者是存在一定問題的話,那么教師就要畫叉或者是圈圈,并沒有進行其他輔助的標記,教師也沒有在學生作業旁邊寫上一些指導性的語句,長此以往會使教師的檢查和批改內容太過形式化,很容易讓學生忽視教師所批注的內容,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檢查有效性的策略
(一)分層和開放的作業
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不同的差異,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教師需要根據這一特點來完成作業的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來進行分層作業的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以及學習能力設計不同難度的題。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同學,教師可以選擇設計一些中等或者是偏難的題,對于語文水平一般的同學來說,可以設計一些難度較小和基礎性的題型,從而使每個學生的語文素質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自由的選擇相對應的題目來進行練習,也可以加強語文作業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知識內容深入到生活中進行實際的探索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例如在為學生布置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基礎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布置一些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1.易讀錯的字:帆(fān)船 銅號(hào)梧(wú)桐 松柏(bǎi) 綠裝(zhuāng) 樺(huà)樹等,讓學生閱讀三遍左右,直到能夠掌握這部分的正確讀音。2.易寫錯的字孔:第三筆是提。橋:喬的第一筆是撇,不要寫成橫。壯:右邊是士,不是土。讓學生書寫5遍到10遍左右,并且特別注意在寫字時容易犯的錯誤。對于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布置這一單元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羅列出這部分單元的多音字和形近字,讓學生配合著字典來完成所布置的作業,看看哪個同學所羅列到的內容最為豐富,并且最為正確。
(二)多樣化的作業檢查方式
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檢查時,一定要運用多樣化的作業檢查方式。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為學生設計課堂作業時,可以通過同學互批的方式,基礎能力較強的同學要檢查基礎能力有待提高學生的作業檢查成果,比如可以通過默寫和提問的方式檢查基礎能力有待提升學生在寫字和讀音方面的問題以及做作業的成果。在對基礎能力較強的同學進行作業檢查時,教師可以讓這名同學造句或者是編寫一些小故事,檢查學生當前的作業成果。
三、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和檢查的過程中,一定要秉承著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原則,綜合性的考慮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以及語文基礎,采用分層次的作業設計思路來對學生的語文素質進行有效的鍛煉,并且還要增加開放性和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認識到小學語文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不斷地提高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樊周玲.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語文作業習慣培養初探[J].科學大眾,2019(07):55-58.
[2]曹建玫.淺析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讀與寫,2019(03):130-132.
[3]何惠英.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五個維度[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0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