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應宏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既是小學階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又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最基礎階段。再加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礎,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注重培養與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的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則助力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基礎性、自主發展性以及社會參與性。因此,這種教學研究方法應該值得大力提倡推廣。文章筆者將以現階段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研究現狀為切入點,結合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從提高教師文化素養、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以及優化開發策略三方面來談論這一課程,希望對小學語文教育從業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培養;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校本課程建設
一、 引言
在新課改教育大背景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核心素養能力兩者兼具的教學方式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雖然在短時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教師教學簡單的以教材、課堂為主,教學方式單一從而降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但是,現如今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發現,將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運用到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促使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開展。但這并不代表著教師要將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小學語文課程開展兩者進行簡單疊加,而是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這一教學過程,從而促使語文教學順利開展。
二、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一方面,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是語文新課改的具體落實要求。通過這種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語文課堂從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促使語文課外課堂的開展,引導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培育語文核心素養。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在落實新型課程教學理念要求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改變語文傳統教學方式等措施來有效改善現狀,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熱情參與,解決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促進語文高效課堂的良性開展。
三、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教學雖然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嘗試融入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校本課程開發,但是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方面,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意識缺失或是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上思想與行動脫節,雖然有著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意識,但是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舊有的語文教學模式與方法,即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再加上過分強調學生語文課堂學習以及應試成績,這兩種現狀都會導致學生缺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上課時師生雙方主體地位明顯,缺乏互動,學生思維僵化等問題,語文教學開展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就算進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校本課程開發,但是只是將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小學語文課程開展兩者進行簡單疊加,沒有挖掘文化內涵而簡單舉辦文化活動,沒有搜集文化資源而開發校本課程,名義上是符合新課改的落實要求,但是實際上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導致語文校本課程開發建設有名無實。
四、 提高教師文化素養,轉變教學觀念
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得現如今大部分人的青少年時光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的,而在這珍貴的校園時光中,教師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對于剛剛接受系統教育的小學生而言,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語文教學成績的高低以及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是否見效與教師專業素質與專業能力的高低息息相關。這也同時意味著,語文教師需要熟練掌握語文教學專業知識,將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意識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去,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一方面,語文教師要主動通過自主學習或是定期接受培訓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必須轉變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意識,扭轉教學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進行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
五、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
(一)廣泛尋找課程資源,確定教學活動主題
進行小學語文校本課程開發,部分教師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校本課程資源的獲取,實際上,校本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所不在,而找到它的前提就是我們要善于發現、善于思考、捕捉身邊一切可利用資源。首先,語文教材就是我們要尋找的首要目標?,F如今,語言教材的編排愈發科學合理,蘊含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內涵,特別是語文教材綜合學習的版塊,為語文教師課程開發的進程提供了諸多可用性的課程開發資源。其次,我國是文化大國,在祖國的任意一片土地上都有歷史遺留的痕跡,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當地歷史環境以及歷史文化因素,將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校本課程資源,從而找尋主題,繼而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最后,教師亦可以開展將校園文化作為校本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愛學習、愛學校等優良品格。
(二)搜集校本課程資料,做好教學活動的準備工作
在完成尋找校本課程資源,確定校本課程的主題工作后,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將已確定的校本課程主題看作圓的中心,“圓周式”的廣泛搜集與校本課程主題相關的一切語文教學資源,來加深自己對于課程主題的全面深入了解,開闊自己的眼界,在搜集完課程資源之后,要開始甄選環節,教師需要根據課程主題,課程開展的難易程度,資料的準確有效能力,對學生的教育是否有意義等方面來對找尋到的資源進行比較、篩選并進行匯集整理,來達到充實主題的目的,也為下一步活動的開展做準備。
例如,以李白為主題的話,教師就需要將李白的生平,經歷以及李白在不同時間段作的不同的詩,為不同好友作的詩或是在不同地點作的詩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為日后活動的開展做準備。
(三)開展教學活動,展示教學成果
與“確定主題”“搜集資料”等準備步驟相比,“開發教學活動”“展示教學成果”最大不同之處一方面在于之前的活動屬于準備環節,這兩個活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環節,在開發教學活動的環節中,教師需要起到主策劃的作用,制定貼合主題的活動方案,設計多樣的活動環節,確定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調配學生做好配合準備工作等,來確保校本教程活動的秩序化展開。而在進行展示教學成果的環節中,教師應該協調學校或是以班級為單位來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使得學生在展示自己學生成果的過程中既可以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體會成功的滿足,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