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
摘 要: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從日常生活中所運用到的價格計算上升到國家經濟和宇宙探索方面所使用的數學知識,由此可見,數學知識是無處不在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小學數學的良好發展,并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和探究,以及積極探索有效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措施與方法,通過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有助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體水平。文章主要針對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相關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現狀;措施
一、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復雜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見數學的重要性。但是根據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要求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并呼吁減負減壓,但是實際上很多小學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依舊以教師為主,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應試教育理念對很多教師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從古至今人才的選拔主要以考試為主,很多教師或家長喜歡以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考試中獲取高分,教師不惜使用題海戰術或是“灌輸式”等教學方式給學生傳輸大量的數學知識,卻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真正消化掉這些知識內容,久而久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加強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并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需求進行改革,但是有些地域偏遠的學校依舊沿用的是傳統單一和落后的教學方式,學生只會被動接收教師所講解的數學知識內容,而且通常都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則是需要做筆記和被動聽講,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本無法跟上教學進度,也就無法保障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一味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學生的拓展性思維。
根據目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情況來看,大城市的很多小學已經開始實現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對學生獨立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還是有很多小學依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足,而且小學數學教材也存在嚴重缺乏生活實踐知識的問題,這樣的情況只會導致數學課堂教學越來越枯燥,長此以往只會導致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最終無法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加強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構建小學數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
(一)創設良好和諧的課堂環境,合理設置學習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比較小,而且對各種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合理設置學習情境,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性格特征采取有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設良好和諧的課堂環境,使學生能夠保持健康愉悅的心理狀態參與課堂學習,有助于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避免采取剛性教育的方式,應當對學生給予一定的耐心和關懷,引導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形成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數學知識的潛在動力。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與探究欲望,才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情境進行精心策劃,并采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導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
比如說在講解小學數學蘇教版“分數的大小比較”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看動畫片的興趣愛好,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中的“分西瓜”的教學情境,從視頻上看到動畫片中媽媽給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準備了切成兩半的西瓜,其中大頭兒子將西瓜分成了兩塊,并吃掉了一塊,而小頭爸爸則是將西瓜分成了四塊并吃掉了兩塊。但是大頭兒子覺得爸爸分的西瓜比自己多,這時候媽媽提出了問題:“大頭兒子分的西瓜真的比小頭爸爸少嗎?小朋友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討論,當學生討論結束后可以導入新課,使學生能夠更加投入于新知識的學習中,以及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定義,并引導學生精確掌握畫圖比較、通分比較和化成小數后再比較等比較大小方法的運用技巧,進而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該單元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且小學生正處于智力腦力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數學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還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給學生提供進行自主學習的空間和環境,并加強高效課堂的合理構建,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上取得良好的自主性和高效性,并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是高效課堂的核心板塊,作為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練習時,首先教師應當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也就是讓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準確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運用技巧,使學生能夠使用計算公式解答習題,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相關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設置問題:“如果一輛灑水車每分鐘行駛70米,灑水寬度是9米,灑水車行駛了5分鐘,求灑水車的灑水面積?”有些學生無法全面掌握這種基礎性題目,無法及時跟上教學進度,所以需要教導學生熟練運用計算公式解答基礎性問題,然后依據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提升問題的難度,進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不同層次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