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殿翠
摘 要:教育改革跟隨國家發展的步伐從未停止,在新課標體系之下,小學教育也向著全方位方向發展,對于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教育學生掌握簡單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文章主要分析當下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找尋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實現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穩步提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專業培養
一、 引言
數學更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更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一點一滴的學習之中,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循序漸進實現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穩步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能實現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根據現今小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案,希望能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 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
小學生相對而言年紀較小,活潑好動是其天性,而數學學科更需要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小學生的認知中:“數學好難啊,我不想學數學!”正是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使得小學數學教育工作開展并不順利,所以這也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找尋合適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潛移默化之中使得學生能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能實現自身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間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擁有獨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實現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能力的提升,所以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之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更需要加強小學數學教育之中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 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教育現狀分析
(一)學生對于數學教學存在畏懼心理
在對當下多個小學的數學教學課堂進行分析發現,很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具有畏懼心理,因為與小學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以及嚴謹性,而其他的學科更具象、有趣,所以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和對比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對數學的畏懼心理,久而久之在數學課堂上就會增加學習的難度,在平常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一些學生也受到自身能力的影響而導致自身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沒有提升,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缺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而且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也較強,從而導致其他問題的產生。所以,對于學生在數學教育中存在的畏懼心理,需要引起學生和教師以及其他多個方面的反思。
(二)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雖然科目較少,但是學生對于很多的學科都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阻礙了學生學習的進步。有教育家稱:“如果一個學生缺乏了獨立思考能力,教育者對該生的教育便是失敗的。”因為教師的職責之一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因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基本上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數學學習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養成階段,而數學的難度與其他學科相比難度相對較高,為了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會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提示,久而久之就會增加學生的依賴感,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有所降低,不利于小學生自身能力的發揮和展現,也不能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三)數學課堂之上學習效率較低
現在小學數學教學還是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學中還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想要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就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二者之間的互動,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緊跟學生的步伐,在學生的引導之下具有茅塞頓開的感覺,也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也能降低學生對于數學的“厭煩感”,從側面也能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
課堂之上,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還是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在課堂之上基本上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的參與性相對較低,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升,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得不到培養。
從以上內容中可以發現,現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所以需要多方位的探究,找尋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 小學數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和厭煩的事物,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對數學具有學習興趣,想要實現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想要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實現因材施教,能實現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能逐步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實現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轉變,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通過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之中也實現了自身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形成,使得教學氛圍能更加有趣,進而促進教師也積極投身于數學教學工作之中,促進學生和教師都能進一步的探索、思考學習數學知識,實現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比如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選線進行舉例子:1只兔子4條腿,2只眼睛,1張嘴,2只兔子8條腿,4只眼睛,2張嘴,然后要學生在這一基礎之上往下接,隨著兔子數量的不斷增加,學生在計算兔子的腿和眼睛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所以出錯率也不斷增加,但是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這一數學活動中來,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在提升,興趣也在不斷增加,當達到一定的數量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找尋其中蘊藏的規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