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珍
摘 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各個領域帶來一定的沖擊,已實現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的社會環境下,可為學生知識的探索提供新的途徑,也為教育行業的發展提供生機。高中物理知識對于學生來講在理解上較為困難,也不能產生對枯燥物理知識探究的主動性,嚴重影響高中物理教學效果。但多媒體、微課等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中的應用,轉變了從前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想法,推動學生深入探索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真正達成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物理;物理教學
一、 引言
在以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總是采取單一的教學手段,不僅對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也限制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增長,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個人成長尤為不利。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引入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學的模式出現了明顯的轉變,滿足學生的學習與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也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更為直觀、深刻地實現對知識的領悟,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也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合作、分析等綜合化能力的強化。
二、 巧用信息技術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想要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并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內容等聯系,選擇適用于學生的教學手段,進而實現教學成效的提高。合理教學手段的選擇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產生探索知識的濃厚欲望。若是教師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輕松達成這一目標。互聯網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加成熟,將其在教學中應用,可發揮對教學的輔助功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關注。如,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真實地呈現,進一步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主動性。還可以自主搜索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制作為微課視頻在課堂中播放,從而達到吸引學生關注的目的。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能更容易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新鮮感,在趣味學習的引領下,深入開展對物理知識的探索。
例如,在教學《彈力》這節課時,教師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視頻。如,蹦床比賽、車子行駛過程的緩沖、蹦極等。教師引導,這些視頻片段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物理規律,誰還可以舉出生活中的相應例子。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教師所提問題,也使學生對這種力的性質、產生條件等形成最基本的認知,產生探索本節知識的濃厚愿望,保證物理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以及教學內容等精心設計,巧妙利用“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使學生在自身主觀能動的作用下深入探索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 運用動態演示
信息技術相較于教師講解的教學模式,其優勢在于教學形式更加直觀,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能讓學生保持積極情緒開展對物理知識的探析。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利用直觀方式實現對物理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更輕松地達成知識掌握。在高中物理知識中,部分知識內容需要通過語言講解,學生很難輕松高效地理解,限制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通過多媒體可以將這一問題輕松解決。在教學環節中,可通過動態演示的形式,將原本靜態化的知識內容以生動的形式為學生呈現,降低學生知識探索的難度,也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深化對后續知識的學習。而且,動態化的演示也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認知和記憶。
例如,在《宇宙航行》的探索中,教師一定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發揮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優勢,引領學生形成對物理知識的直觀認識,提升教學效率。教師為學生播放嫦娥一號發射的模擬視頻,使學生了解衛星發射的整個過程,學生也會對發射速度、運行速度等形成一個全面的認知。若是將此部分知識以語言的形式向學生講解,學生在理解上會存在難度,學習成效與質量都不高。但是,如果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動態地進行演示,必將會降低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相應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與思維需要,幫助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成效。
四、 利用網絡資源
“互聯網+”這一環境可以為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也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學習資源。所以,在開展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相關資源的深入挖掘,挑選適當資源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快速實現對知識的掌握,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之中豐富的學習資源獲取更多的知識,實現自身文化底蘊與個人素養的強化。
比如,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這節知識的探索中,教師要適當地為學生拓展資源,通過豐富的教學素材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樂于開展物理知識的探索。教師為學生展示演示實驗,將鋼球與乒乓球在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其呈現的實驗現象為鋼球先落地。為學生開展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地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引入歷史事件,與此類似的實驗以及結論與2000多年前哲學、科學以及教育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相同的。教師為學生呈現歷史資料,不僅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也能夠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開展對本課內容深入的探索。通過演示實驗與提供的信息資料可以引領學生大膽地猜想物理下落的快慢與什么元素有關聯,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也能推動學生探索、分析、實驗等多方面能力的增長。
五、 創建翻轉課堂
預習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預習也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元素。在翻轉課堂中,課前預習的設計極為重要。預習是整節課堂教學思路的體現,也是學生自主預習的模板,只有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相應工作,才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在預習環節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預習提綱、微課等教學資源,使學生通過微課開展對知識內容的整體化學習。通過微課開展知識預習,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形成全面的了解,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探索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對關鍵性內容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深化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同時,利用微課預習,學生也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時,著重傾聽與領悟,高質量地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構建翻轉課堂可以推動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也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