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浩 鄭劍鋒

摘要:“電氣控制技術”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礎課程,知識點多、實踐性強。為了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積極探索了課程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通過注重師生思政意識的樹立,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課堂教學和課程考核上體現思政教育的比例,最終助力德才兼備電氣工程師培養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課程思政;電氣控制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TM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7394(2021)06-0110-05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1]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課程思政旨在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所有課堂,實現知識學習和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進而為國家培養出理想信念堅定的優秀人才[2-6]。
“電氣控制技術”是大學電氣類專業、自動化專業和機電一體化專業均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7]。它承接電路、電機學、電機與拖動等課程,為后續可編程邏輯控制及計算機控制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具有知識點多,實踐性強的特點。該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考取專業證書,也可為其畢業后從事設備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維護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1課程實施現狀
“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是常州大學機械與軌道交通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氣控制方向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共32學時,其中理論教學28學時,主要內容包括:(1)熟悉各類常用低壓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主要參數及選用原則;(2)掌握電氣原理圖的設計原則與步驟、電氣控制電路的基本控制規律;(3)能設計簡單的電氣原理圖,閱讀、分析較為復雜的電氣原理圖,并掌握一定的電氣原理圖優化設計方法。實驗教學為4學時,主要進行正反轉控制電路與順序控制電路的設計。
以往的教學基本以老師的知識傳授為主,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成績評定也主要是檢驗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雖然實驗環節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相對固定的實驗內容既無法區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無法體現課程實用性強的特點。為了培養技術過硬、品德高尚的“職業電氣人”,因此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7]。
2課程思政的設計思路
鑒于“電氣控制技術”技術性強的特點,要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方式實現課堂的育人功能,就需要從專業目標到課程目標進行由上而下的改革,需要提升專業教師的德育能力,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8]。
2.1專業培養方案改革
“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能力培養”是電氣專業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結合課程思政進行專業培養目標的改革,需要將原有的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以專業課為載體,融入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實現價值引領及能力培養,培養信念堅定、使命感強烈、職業素養優良的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
2.2課程教學目標改革
企業急需的人才既要有卓越的知識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及積極進取的心態。因此,應依托專業培養方案,完善課程教學大綱,隱性植入職業素養、工程倫理等元素,挖掘提煉課程的思政元素。“先為人,后做事”,老師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出既紅又專的社會主義電氣工程師。
2.3專業教師與學生思政意識的提升
課程思政的第一要素是教師?!皩W高為師,德高為范”,專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敢于挑戰,不僅要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還要在道德品質、學術學風上嚴于律己,潛移默化地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同時,要結合社會、企業對畢業生的德才要求,積極參加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課程的改革,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不斷豐富、完善教學手段。
學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受體,因此在提升專業教師思政意識的同時,也應注意提升學生的思政意識,才能更有效地達成課程思政的目的。比如,在新生入學教育上,就應明確指出高校培養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意識的建設者,要求學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為將來積極投身祖國的建設與復興大業做好準備。
3課程思政元素的確立
作為專業課的授課教師,在明確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后,需要確立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及實施途徑。課程思政元素的確立可分為挖掘與完善兩步。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基于社會發展和專業熱點,結合課程的知識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線上討論的形式,了解學生對課程思政元素的認識和關注,并進一步對其完善。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多元化,教師授課的方式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革。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注重以引導和激勵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更好發揮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同一思政元素可由多個知識點體現,也可融入不同的教學環節。以培養社會主義“職業電氣人”為目標,表1 精心梳理了將思政元素和課程內容有機融合的知識點。
4課程思政實施案例
4.1通過舉例對比,引導學生了解課程,思考職業定位
首堂課上除了介紹本課程的發展,更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有效地接受思政教育。課程以問題“電器控制與電氣控制的區別”引入,在學生討論發言后,以電視上“降龍十八掌”的畫面作為例子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傳》中,“降龍十八掌”就是一個架勢,而2017年版中的“降龍十八掌”則用一條龍來表示氣勁的流向。兩個版本的“降龍十八掌”分別對應于“電器”和“電氣”,即一個是形、一個是邏輯(電的流向)。沒有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電器”,就不可能實現“電氣”控制;任意一個“電氣”控制則確定了“電器”的連接(邏輯)關系。由此,讓學生明白課程內容的組成,即常用低壓電器和控制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兩大塊。針對電氣專業的職業發展和就業崗位,拓展電氣控制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電氣控制技術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4.2結合國家戰略和行業熱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及國家“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等行業熱點,通過舉例多角度、多層次地介紹電氣控制技術的三個發展階段及主要應用。對比國內外電氣控制技術發展差距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如今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工業水平的提升是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實現了從落后到世界領先的改變,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時代洪流中體現自身的價值。通過分析中國高鐵技術從落后到世界領先的崛起歷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3樹立規范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學生不僅要熟知電氣原理圖設計所遵循的原則,更要在控制系統的設計中體現出來。知和行不應分作兩件事去做,先“知”不一定后“行”。讓學生理解領會“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能夠引導其在電氣原理圖遵“理”的設計中自然而然地體現重“用”的設計原則。結合2020年1月25日到2月2日總建筑面積3.39萬m2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案例,分析相關電氣控制的應用場合,讓學生體會到只有規范化的設計和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規模大、可靠性高的電氣系統設計。
4.4基于項目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電氣控制系統設計是學生基于知識綜合運用的創新設計,是團隊群策群力的結晶。項目設計教學中,根據教學班的實際人數進行分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項目分析、元器件選擇、電氣原理圖設計、系統功能分析及總結報告撰寫等。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分配設計課題,同學們自行分組并確定一位組長。其次,課后各組進過討論,確定并繪制出本組的初始方案;下次課堂上,挑選部分小組的學生到講臺上敘述本組控制系統方案的實現過程,回答其他組同學的問題后,再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實現方案。再次,進入實驗室按照本組設計的電氣原理圖搭建實物系統進行調試。如果不能達到設計的控制要求,可在課程考試結束前申請額外的開放式實驗學時,完善設計直至滿足要求。最后,提交的項目報告必須包括以下部分:(1)明確的項目分工;(2)初始設計圖和最終設計圖,重點描述初始設計圖所體現的實驗現象及原因分析;(3)每位組員的心得體會;(4)按照組長70%、團隊討論30%的比例完成組員的打分,并由組員簽字確認。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5課程思政的評價
課程思政教學下,課程的成績評定更應考慮思政元素的達成度,并進行相應的改革。比如,設定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60% 和40%。期末考試重點考察學生對課程基礎理論的掌握情況、對基本控制電路的理解程度及對簡單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能力。平時成績由作業50%、調查報告25%和項目設計25%組成。作業以訓練學生繪制電氣原理圖的規范化意識、設計電氣控制系統的創新能力為主,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調查報告以闡述電氣控制技術在當前熱點問題中的應用為主,由學生自主命題完成。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學生能多維度地了解行業、社會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而提升其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發貢獻社會的熱情。項目設計主要考察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良好的學術道德等。
6結語
以課程思政為切入點,充分挖掘“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的思政元素,尋找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的契合點,并潤物無聲地將正確的理想信念傳導給學生。思政教學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的融合既是“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能力培養”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生動實踐,也是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初步探索,致力于幫助學生掌握電氣控制技術知識的同時,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培養德才兼備的電氣工程師。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21-07-11)[2016-12-08].中國軍網,http://www.81.cn/dblj/2016-12/08/content_7398878.htm.
[2]張翠云,陳晶,聶虹.電氣專業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以“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223-224.
[3]鄧馥郁.《工廠供配電技術》課程思政建設初探[J].科技視界,2020(23):49-50.
[4]羅繼東,劉媛杰,鄒夢麗,等.《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J].科技視界,2020(7):128- 131.
[5]劉一琦,張佳薇,賈鶴鳴,等.“電力工程基礎”課程思政改革探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9(10):83-85.
[6]俞磊,吳成海,闞紅星,等.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軟件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4(1):102-107.
[7]姚簫簫.課程思政背景下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教育論壇,2020,3(10):41-42.
[8]李海軍,劉宇.新工科與專業認證背景下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27):183-185.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xemplifi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QIANG Hao1,2,ZHENG Jianfeng1
(l.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Rail Transit,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2.Info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Changzhou University Huaide College,
Taizhou 214500,China)
Abstract:“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is a basic cours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with many knowledge points and strong practicality.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ctively explored.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sand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are deeply excavated,the propor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and finally it can help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