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梅
【摘? ? 要】文本細讀正是深化語文閱讀成果的有效舉措,教師面向小學生組織開展文本細讀教學,就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習慣做出積極探索,多措并舉引導學生細讀深度文本。在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時,要注重問題導向,使閱讀有深度有側重;注重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加深文本閱讀;注重融合教學情景,培養學生閱讀時的真情實感;幫助學生提取精彩句段,在詞句上認真推敲,細細品味。
【關鍵詞】語文閱讀;小學語文;文本細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1-0096-02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Close Reading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xt in Primary School
(Park Road? Primary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GAO Yumei
【Abstract】Text intensive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deepen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cognitive habit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guide students to read deep texts by taking various measur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 close read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so that the reading has depth and emphasis;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that students can deepen the text read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situations, cultivate students' true feelings when reading; help students extract wonderful sentences, carefully ponder on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taste carefully.
【Keywords】Chinese read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 close reading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閱讀教學的創新十分必要。這是在新課標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引導下,隨著核心素養教育概念的提出而進行的必然變革,將為學生打開一扇認知之窗,對書籍中的大千世界有一個嶄新的認識,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簡單的分析探討,可以為后研究者提供適當的借鑒參考意義。
一、問題導向的文本細讀,讓閱讀有深度有側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細讀是讓我們認知理解閱讀資料的重要途徑。這是因為,一篇用心寫出的文章,往往蘊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感,蘊藏著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寫作功底。只不過,作者在文章中的精妙用心,往往不是小學生所能夠感受到的。比如作者描述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感情在小學生看來或許就不容易理解,甚至有些不明所以;又或者作者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思念久別的親友。但是小學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生活,沒有遠離故鄉的體驗,也就可能會在文本閱讀中丟掉對主題思想的感知。開展文體導向的文本細讀教學,就是希望通過問題的設置和探究來引導學生的思路走向,讓大家在圍繞問題的思考中獲得啟迪,有新的認識。
例如,學習《景陽岡》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同學們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武松是個很厲害的人,他連老虎都可以打死。那么,在這篇文章中,誰能告訴我,武松害怕遇到老虎了嗎?你有什么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其實就是在考驗學生對文本細節的把握能力。毫無疑問,武松是把老虎給打死了。那么,他是否真的就毫不畏懼呢?他就不怕被老虎咬到或者抓傷嗎?在文本中,有什么證據可以證明武松對老虎的態度呢?通過細讀文本,大家就可以找到答案。武松并不是一點都不畏懼老虎,事實上他還有過想要回酒店的念頭。之所以想要回去,正是因為他也害怕老虎,不愿意跟老虎碰面。學生需要細致地閱讀文本才能發現這些細節。如果沒有問題的引導,學生就極有可能忽略這些小的問題,對人物的認知就可能就不那么深刻。這也正是問題導向文本細讀的價值所在。
二、信息技術支持的文本細讀,輔助深刻認知文本
文本細讀是一個非常精細的過程,同學們需要細心地閱讀文章中的字句。但是,在小學生有限的認知范圍內,他們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往往很低,有些內容即便認真閱讀也讀不懂。在有些情況下,我們還要以信息技術來支持,幫助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拓展閱讀,補充學生的認知短板。這樣開展的閱讀教學才能更深刻細致有內容。
例如,閱讀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內容非常生動地描述了西沙群島的海水五光十色,描述了海水中的魚群五彩斑斕,描述了這里的海鳥成片成群。這種描寫是很生動的,但對于學生來說是不直觀的。如果沒有親眼見到過滿天飛鳥的場面,沒有見到過在陽光下色彩豐富的海面,同學們的閱讀體驗可能就不夠生動。對此,我們就可以利用互聯網,給同學們觀看海南島的宣傳片或者攝影作品,讓大家直觀地看到海水的多彩,海洋生物的生動鮮活。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具體了解西沙群島的常見物種有哪些、氣候是什么樣子、降水情況如何、溫度情況如何。這種閱讀資料的拓展,方便同學們對文本內容產生更直觀生動的聯想,也讓大家的閱讀體驗更加鮮活有趣。而在閱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的時候,課文中提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為什么要將西湖的美和西子做比較呢?西子到底有多美呢?課文注釋中只是簡單介紹了西施是春秋時期的美女。但這種解讀顯然并不生動,學生也無法對詩情畫意有更好的感知。我們不妨從網上了解更多與西施有關的資料。比如關于西施浣紗沉魚的故事,還有網友們假想創作的西施的人物肖像畫,或者影視劇中一些人物扮演西施的角色。這樣的資料拓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西施的美,并通過西施和西湖的對比來了解詩人眼中的西湖有多么美好,從而更準確地把握詩人對西湖的贊美之情。
三、融合情景的文本細讀,培養學生的真情實感
沒有真情實感,這是學生在閱讀中最大的短板。很多學生的閱讀活動都顯得倉促和膚淺,沒有真切感觸就難以產生共鳴。無論是思想之情,還是贊嘆大自然的美好,都應該真情動人,而不是泛泛而談。融合情景進行的文本細讀,正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真情實感,讓閱讀活動深刻感觸。
例如,在組織開展關于《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中,課文里描述了各種各樣的恐龍。但在現實生活中,同學們從未見到過恐龍的樣子。為了讓大家充分感受文章中的情景,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與恐龍題材相關的影視劇作品片段給大家作為參考。比如《侏羅紀公園》或者《金剛》等影片,其中利用了現代化的影視制作技術,非常生動逼真地呈現了恐龍的龐大身軀和形態樣貌。大家對照課文觀看視頻,將視頻畫面代入自己的腦海中,代入對課文的閱讀理解中。這樣所產生的情景體驗才是生動多彩的,讓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更容易產生真情實感。溫順可愛的恐龍是什么樣子?大家能在視頻中找到答案。教育工作者可以圍繞這些問題來發散大家的思維,讓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散開來,在閱讀中獲得了非常精彩的體驗。這就是一種有情景的文本細讀過程,是填補學生想象力的過程。
四、提取精彩句段,進行細細推敲感受
近年來,我們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方面一直在不斷加強引導,特別是鼓勵學生閱讀經典著作。這其中包含了詩詞、文言文、詩歌、現代小說、外國名著、散文、記敘文等很多題材、體裁。這些閱讀資料的內容風格各有不同,但都具有鮮明的特色,都值得學生細細品讀、推敲、回味。提取精彩句段進行細讀,這正是帶領同學們細致玩味推敲文章構思之妙、用筆之妙的過程。教師可以從閱讀資料中提取出一個精彩句段,然后從寫作技巧、表達方式、思想感情等各個方面去品讀鑒賞,讓同學們在字斟句酌的推敲欣賞中有所收獲。
例如,課文《母雞》中描寫了老母雞在看護自己的小雞寶寶的時候那種活靈活現的神態。用詞非常樸素,但是把母雞警覺的神態描述得十分生動。教師在帶領大家品讀這個段落的時候,就可以讓大家找出來是哪些詞的使用起到了點睛效果,讓母雞的神態描述得繪聲繪色。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大家會發現,其實母雞之所以警覺,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寶寶們。這里面其實滲透著一份偉大的母愛。可以看到,在這樣的推敲細讀中,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獲。
書籍的魅力是無窮的,優秀的文章總是值得人們回味、品讀,總是能令人心馳神往,沉醉其中。越是細讀文本,這種體會和收獲就越發強烈。我們面向小學生組織開展文本細讀教學,就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習慣做出積極探索,多措并舉引導學生細讀深度文本。
參考文獻:
[1]賀麗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07).
[2]劉英.文本細讀,妙趣橫生——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8(24).
[3]鄧宇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討[J].讀書文摘,2016(30).
[4]周柳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討[J].快樂閱讀,2016(22).
[5]施天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討[J].語文課內外,2020(09).
[6]寧永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孩子天地,2020(06).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