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錫忠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自實施優質教育以來,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顯著發展。在有關機構的心理健康因素實驗和調查當中發現,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機整合是整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只有家校之間的合作才能培養新一代道德健康成長、智力、身體、美學、職業和精神共同發展的學生。
關鍵詞: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引言
在許多農村地區,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上被忽視和忽略的,這嚴重阻礙了農村小學心理教育的實施和發展。想要明確如何向農村小學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教育,以幫助他們培養積極和健康的精神,培養良好的生活價值觀,就必須確定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為選定的學生制訂特殊教育方案,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二、 當下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根據現有數據,10%以上的小學生患有學校焦慮癥,特別是自卑、學習差和學習困難、不適應環境的學生。10%的小學生患有明顯的情感障礙,這是心理教育中最嚴重的問題。這其中人際關系障礙最為突出,一般是指缺乏自主性、不遵守集體規則和自主性的行為。但是當前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卻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家長和老師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許多家長和教師專注于知識教育,而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教授學生心理健康的農村家長當中,他們傳統觀念一般認為,學習是唯一的解決辦法,農村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發育水平有更大的興趣,而且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個人和心理發展采取自然的態度,甚至有些家長都不知道子女在整個學校里的精神健康狀況。國家中小學目前正在努力促進優質教育,實驗教育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學校和家長都非常重視文化方案的成果,卻沒有考慮到關于農村學生精神健康狀況的指導方針,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可能影響到農村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學校及其周邊環境不利于心里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課外環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也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使中國城鄉學生在不合適的時期獲得了豐富的信息輸入。毫無疑問,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些消極的信息會腐蝕他們的思想,毒害他們的健康。例如,農村小學周圍有娛樂設施,如網吧和游戲室。對孩子們來說,游戲的誘惑是巨大的。如果不加強對兒童的意識形態和道德的教育,不改善周邊設施的規劃設計,問題就會越來越大且得不到解決,農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
三、 家庭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養、教失調
有些父母認為,子女自己生的,其物質生活、食物和衣服是他們應盡的義務。但這樣的思想影響下,農村的家長雖然能夠滿足子女的所有物質需要,卻很少能夠履行教育義務,忽視兒童的興趣,兒童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認真對待,由于常年務工沒有與兒童交談,本身缺少教育,就沒辦法在心理和學習上幫助孩子。大多只有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或者他錯了,才會展開無端地責怪,不深入了解真相和原因。
(二)教不得法
有四種表達方式成長下的孩子學校無法教育,第一種是家長過分溺愛的孩子的,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看作一顆珍珠,一個寶藏,一個小皇帝,一個小太陽,一個小君主,只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需求不考慮好壞。第二種就是父母對兒童的學習要求不是以現實為基礎,而是不客觀地考慮到兒童的智力差異,也不會考慮到兒童的素質和弱點,只限于一個固定的數據分數要求。比如每次考試,孩子們需要在100分的試卷中,拿到不少于95分的結果。事實上,有時候學生會在班上成為第一,但是只有80分。但這依舊會受到批評,甚至會遭到毆打。第三種是喜歡利用物質作為交換條件,即父母向孩子許愿,以物質獎勵作為誘餌的,兒童如果被父母誤導為在家里能夠做什么都是為了換取利益,這會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第四種是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太多的干擾,導致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年齡的心理特征,只知道用適用自己的成年或年齡標準的要求來對待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以成才為導向的,而是以侵略性的侮辱為目的的。這往往使兒童處于緊張、無能為力、心理創傷、獨立性和創造力大大降低的境地,從而對兒童的正常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并產生嚴重后果。
四、 在農村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思路分析
第一,通過語言教學大綱中所包含的意識形態感情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所有學科中使用,例如語言學科,在實踐教育的框架內,向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童話故事和文字核心思想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輔導,這是目前最為普遍和最為廣泛的一種教育形式和有效的戰略;第二,學校可以定期組織主題教育課程,使學生定時參加心理健康指導。在指導時,可以帶領他們討論一個特殊的主題,使他們能夠在茶會辯論中表達思想和心理經驗;第三,可以定期進行心理咨詢,使學生能夠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從他們身心解脫壓力。進行良好的溝通交互式可以讓學生形成樂于傾訴的習慣,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的情況下,自覺及時與教師聯系,以便及時找到解決辦法。
五、 針對當下的農村小學生的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加強教師心理業務的培訓,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加強師資力量培養,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教師本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活載體,隨著社會的變革與進步,生活節奏在不斷地加快,心理教育老師在生活、工作中更是顯得尤其重要。大人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許多不愉快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時候,要時刻保持著自己內心清晰的思路與先進的思想,強化農村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這對于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學校應該拓寬教師的心理培訓渠道,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與培訓,讓農村小學教師們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技能的學習和進步,根據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制訂可行、有效的教學方案和目標,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地進行廣泛的探討和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