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萌萌
摘 要: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并走上教學舞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逐漸發展和普及,深受師生的喜愛。多媒體的應用已經成為多種輔助教學中的主流,也必將成為一種趨勢。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和課下的應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數學中的抽象思維變得形象直觀,化靜為動,將新知更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降低學習新知的難度,有利于小學生接受新知,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其使用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合理運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數學;運用
在社會經濟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當下,多媒體技術在工作、生活、學習等多個領域都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樣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也越發顯示出其重要性。教學中借助多媒體——一種范式,一種趨勢,能將抽象的、靜態的知識轉化成生動有趣的動態演示,便于學生發散思維,更加容易接受新知和掌握新知,因此深受師生的喜愛。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究竟發揮了什么作用?如何正確、高效地將多媒體運用到小學數學中去呢?現談談自身的看法。
一、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效增強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要讓數學像魔力一樣散發著吸引力,讓學生對學習數學自發產生樂趣。研究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水平以及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特別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在三種注意類型中——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此階段占據主導的是無意注意。直觀性、形象性的食物和情境更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45分鐘的課堂中,他們的注意力也極為短暫。孩子們在這45分鐘的時間里甚至會不間斷地開小差,做一系列的小動作,在課下,也需要家長或老師的時刻提醒和督促。有數據表明,一般情況下,7~10歲的兒童注意力可以持續集中20分鐘左右,10~12歲兒童注意力可以集中25分鐘左右,12歲以上兒童可以集中注意力30分鐘左右,如何在這有效的時間里引導學生學習并盡可能地延長注意力持續時間就顯得極為重要。但是如果在組織良好的教學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所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注意力30~45分鐘。
實際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完全不及形象思維,這個階段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具體,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留下鮮明具體的印象。然而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直觀性、立體感和動態感的不足,不能夠適應此階段學生學習的思維特點,但是多媒體技術剛剛好彌補了這個缺陷,兩者相互配合、各取所長,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生學,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對于學生而言,能夠降低知識點的復雜性和難度。例如,教學進位加法時,我通過制作教學課件,課件里的計數器以生動的形式表現出個位滿十個珠子向十位進一的動態效果,讓學生很直觀地看并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學生的興趣濃厚,掌握較好。還有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呈現出將圓進行切割,再利用動態的畫面將切割的圓轉化成長方形,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圓與長方形寬以及周長的關系,進而容易理解圓的面積并順理成章地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可見在教學中,涉及抽象思維的知識如果缺少了多媒體的輔助,小學階段的學生可能會難以想象和理解,而借助多媒體電腦展示,一切難點都顯而易見了,易于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回憶起來也是歷歷在目、形象具體。
(二)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7~12歲的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的思維發展較為緩慢,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一些有關空間圖形類的問題,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很難能夠想象和接受這類知識。例如,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的表面積以及圖形的旋轉這一類數學問題。為了讓抽象的立體空間變得更加直觀,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對表象的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輔助。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動態展示長方體的各個面,長方體中相對的面的大小比較,相對的四條棱,長方體的八個頂點等,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長方體的面、棱以及頂點的特征,從而加深長方體的特征,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理解有關長方體的各個知識點。因此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彌補此階段兒童抽象思維發展相對不足、而傳統課堂直觀性和動態感不足的弱勢,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三)增加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伴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興趣和能力的激發者,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充分調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技術,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主和團隊探索中獲取新知。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和助力者,應該如何正確有效地引導他們呢?此時,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不但承載信息量大,內容廣泛,而且形象生動,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圖形的旋轉》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一個簡單的幾分鐘的微課教學視頻——多媒體技術,提前拋出“圖形的旋轉”這一課需要探究的問題,先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學習,觀察發現什么是旋轉的三要素?教師正式講課之前先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學習,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有先前經驗和知識的,教學活動必須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為基礎,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學到知識才是最終的目的,必須要采取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分清誰是主體誰是主導,所以在使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誰是主導地位和誰是主體地位,不能主次顛倒,明白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用來輔助教師教學和學生接受新知,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決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傳統教學。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要充分地利用好現代技術,但是不能讓多媒體技術主導了課堂,喧賓奪主,時刻謹記無論什么教學輔助,它只能是一種工具和手段,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這條線,才是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服務教學的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