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珠
【摘 要】 數學是講理的一門自然學科。數學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將數學知識之間的“理”講解給他們,完成“說理”課堂教學。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該力求教學的靈活性和積極性,打造高效教學課堂。在學生個人的發展目標上,應該堅定理想信念,相信數學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如今,“深度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影響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傳遞的強度。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引導學生挖掘知識的深層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深度學習? 說理教學? 課堂高效
“說理”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與技能,能夠將數學中的“道理”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習的知識是有理有據的,而不是隨意杜撰出來的。這樣能夠給與小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肯定數學學習的用處,堅定學習信念,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觀念。數學知識中蘊藏著大量的智慧,需要學生進行連續不間斷的探索,其中的道理對他們的成長與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小學數學為背景,利用深度學習來實現數學“說理”,從而探索彰顯課堂高效的好方法。
一、利用數學問題情境,引入數學道理
數學問題能夠有效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跟著教師所設置的問題與情景進行學習。數學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門十分奇妙的學科,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能夠讓他們的邏輯思維不斷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小學生來講,數學學習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沒有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茫然的感覺,不知其所以然。而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重點,在教師所設置的線索和懸念之下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數學說理向學生娓娓道來,利用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引入數學道理,告訴學生數學知識背后的“奧秘”。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思考“一分鐘能干什么”這個問題來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提問,先讓學生回答問題,再讓他們理清時間的概念,并且將“數字”與“時間”進行系統的講述,然后就“時間”的各個具體單位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小片,讓學生了解“時間”這一概念的由來和演變。這樣一來,通過利用數學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引入數學道理。
二、推動發現探究學習,提高學習深度
深度學習的要點就是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去探究數學知識。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加深刻。只有學生親身參與了學習的過程,才能夠保證其真實有效。數學“道理”是教師自己也要學習和掌握的一門技巧,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授課技能,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該讓學生習得更多的道理,這里的“道理”,既包括學科知識,也包括為人處世。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發現探究學習的機會,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深度。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摸球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的快樂中發現數學知識存在的奧秘。在學生進行摸球的游戲之中,他們能夠逐漸發現“概率”的要點,找出游戲中存在的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根據摸球的結果進行統計,然后分析結果,嘗試進行數據的揭秘。伴隨著探究的深入,學生能夠逐漸發現“可能性”的存在,根據教師所設置的提示逐漸深入。此外,游戲化教學能夠很好地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讓學生在收獲快樂的同時,也能學習到知識。這樣一來,通過推動發現探究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深度。
三、運用同伴激勵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同伴激勵在小學生群體中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受到年齡以及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對同伴似乎有一種“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他們往往對同伴的行為采取“模仿”的表現,如果同伴的行為受到了別人的肯定,就更加劇了他們這種心理。深度“說理”的策略離不開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也需要學生這樣忠實的“聽眾”。因此,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恰當的運用同伴激勵策略,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減少學生的“拖延”行為,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對稱、平移與旋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就“鏡子中的數學”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準備一片“鏡子”,通過讓學生觀察鏡像來獲得啟發。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上臺展示和發言,找出鏡子中對稱的現象,并且給與中肯的評價,讓其他學生向其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就“鏡子”中隱藏的數學知識進行解密。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優秀學生的作業、試卷在班內進行展示,達到良好的效果,給學生樹立榜樣。這樣一來,通過運用同伴激勵策略,能夠實現榜樣效應,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給學生增加學習的動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深度數學“說理”策略有利于彰顯課堂高效,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數學問題情境,以設問的形式實現課堂的導入,從而引入數學道理。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推動發現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行探索發現有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的深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同伴激勵策略,利用學生之間的激勵效應,實施正向激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繼續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瑞瓊.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 000(078):69-70.
[2] 朱彩娟.小學數學基于深度學習的說理課堂教學實踐[J].數學大世界(小學五六年級版),2020,000(0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