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數學教育也在不斷迎來新的變化,嘗試新的方法。為了保證數學教學成果,把握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方向,教育工作者理應注意做好教學評價結構的優化。小學數學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審視教學成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出調整,從而更好地達成教育目標,讓學生在數學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優化;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8-0022-03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ushering in new changes and trying new method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esult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educ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tructur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examine the teaching results from different angles, find problems in time, and make adjustments in time, so as to better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s and allow students to swim in the ocean of mathematic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optimiz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數學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學科。它看似只是一個個數字和符號組成,卻有著千變萬化的組合與呈現,有著千變萬化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有它抽象和枯燥的一面,但同時又有著太多奇妙的地方值得探索。優化數學教學評價結構,就是為了讓數學教育更好地發揮作用,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魅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建立多元化評價路徑
以往我們所采用的課堂教學評價往往是基于學生成績和課題講評來建立的。比如,教師在測驗考試中發現同學的成績退步或者有一些普遍的知識點未掌握,就會對此進行教學評價,在評價中滲透知識點的講解。這種評價通常分為面對面的師生對話和基于試卷、作業的評語設計兩種途徑來進行。但是由于這樣的評價方式缺乏創意性,學生對教師給出的評價或者評語往往缺乏積極的反饋,缺乏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和教師在教學評價上的教學互動效率非常低,學生的學科素養也無法得到進步。在如今數學教育強調核心素養教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下,傳統課堂評價模式的局限性也越發突現,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故此,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傳統評價路徑太單一,評價的方式也太死板,起不到良好的教育引導作用。對此,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建立更符合需要的教育評價機制,提高數學教育評價的成果成效。
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路徑,是指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進行教學評價。除了課堂上圍繞問題、試題、作業進行講評評價;或者通過書面評語進行評價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線上教學評價,在班級微信群中面向學生家長進行評價交流,或者在線上布置作業,為學生輔導功課的時候進行評價。我們要把教學評價貫穿到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和學生做好充分的互動。要在傳統的課堂評價機制上開辟更多評價渠道,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有效互動。這種創新路徑符合新時代信息技術進課堂的要求,也是補充完善線上教學機制的有效嘗試。很多教師自發地對教育評價機制進行摸索,通過微信語音進行評價,通過視頻電話進行評價,或者讓教師和家長共同進行評價,對學生和家長進行評價等。借助互聯網提供的便利性,教師的教學評價形式和內容也更加多元化。這種創新評價路徑激勵了教師、學生、家長等更多人員的熱情和動力,也讓數學教育中教與學的互動更加熱烈有效。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互評等多種評價模式。比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微課的方式展現圖形運動的規律,讓同學們在微課視頻中進行翻轉學習。那么這種翻轉教學方式是否能有所改進?學生的學習體驗如何?教師應該及時聽聽同學們的反饋,以便能對微課教學的方式進行改進優化。這體現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職能的回歸,是教育工作者尊重新課標,尊重學生認知的表現。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也應對學生負責。學生有權利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做出評價。通過多元化的評價路徑,教師更容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性的調整教育內容和方法策略;而學生也可以在評價中獲得啟迪與鼓舞,掌握學習的經驗和技巧。
二、運用創新評價語言
教學評價,歸根到底是一種教學語言的運用。無論是針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的調研與評價,還是對教師的創新教學方式的執行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的評價,都是在檢驗其教學語言運用能力。教學語言運用得當,則評價簡明扼要,點明關鍵,且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學語言運用不當,學生不明所以,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一定會大打折扣。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數學課堂比較反感,對于和教師的對話比較排斥。這其實也和教師在教學評價語言上的不當有關。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群體和教師在認知上的代溝已經越來越大。如今我們面向的小學生,是2010年前后的新生代,他們接觸互聯網的時間非常早,他們的成長環境也和“90后”一代截然不同。我們在面向這些新生代學生開展教學評價的時候,理應在教學語言上有新的選擇,新的發展。這才是教育的與時俱進,相信能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帶來積極的引導。
在評價語言的運用方面,教師應該把握趣味性、嚴謹性、啟發性、鼓勵性兼備的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育中,教師也要做好興趣點的啟迪。而在語言的趣味化之外,我們更要保持學科教育的嚴謹性,語言表達要嚴謹,這是數學的學科特征所決定的。在此基礎上開展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數學課堂有更好的發展。例如,有的學生對小學數學中圓錐、圓柱體以及統計表等方面的知識點不能理解透徹,教師就要懂得用趣味性去引導,讓學生從抽象的立體幾何中發現樂趣。教師可以說:“你看這個圓柱體,就好像孫悟空使用的金箍棒一樣。要是孫悟空拿著它,肯定可以打敗很多妖怪。但是你看這個圓錐,它像什么呢?它像不像是金箍棒被咬掉了一大塊?是不是妖怪和孫悟空打架的時候弄壞的呢?”用這樣的教學評價,把圓柱體和圓錐體在形狀上的差異描述出來,讓大家對數學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同樣,教師的評價也不應該是指責和表達不滿,而是要將學生遇到的問題清晰點明,幫學生找到癥結。比如一些學生對小數、分數等數學概念理解有誤,是因為粗心大意,不認真聽講;有的學生是悟性偏低,對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原理認識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評價中應該組織合適的語言。教師可以多從小學生的認知習慣考慮,從目前小學生群體中比較流行的游戲、兒歌、電視、漫畫入手,用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生活元素來溝通改善彼此的關系。可以跟學生說:“你最喜歡的漫畫英雄人物是誰?你覺得怎樣才能稱為英雄人物呢?”通過這樣的討論,逐漸讓學生明白:“其實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敢于改正自己的錯誤,這也是英雄的表現”。如果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對一些概念不理解,一定不能退縮,要積極和教師同學們進行溝通,尋求幫助。用這樣的評價語言,讓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如何去學好數學,如何去克服困難。
有的同學,我們需要鼓勵學生的熱情,讓同學們積極嘗試新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克服粗心大意的不良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針對每個同學的實際情況,我們要靈活應對,充分發揮評價語言的作用,才能讓數學教育更有成效。
三、運用分層評價方式
從教育實踐來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素養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學意志堅定但是悟性差,有的同學頭腦靈活但是愛走神,有的同學思維視角很獨特,有的同學更喜歡一板一眼地聽從教師的教育指導。學生個體情況上的差異,使其學習水平、學習能力也會有一定的差異,這也正是需要進行分層教育的原因所在。所謂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所處的層級水平,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評價,這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表現。我們要達到良好的數學教育成果,需要對學生的學科認知、學習興趣、數學素養、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做出評價;更需要針對每個同學的具體情況給出相應的評價指導。這也就是分層評價結構存在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我們講到的分層評價,是要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但在教育策略上有所側重,有所針對。
教師不能用唯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的表現,也不能用一套評價語言去對待每一個同學。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同學或者每一種情況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才能發揮評價機制的糾正、指導、激勵作用,讓學生有更好的成長進步。例如,對于學困生,他們是對數學不感興趣而導致成績差,還是因為不適應教師的教學節奏而跟不上課程進度?教師不能光看學生成績的波動,更要找到內因,了解學生成績波動的原因,為教學評價提供切實資料作為參考。這意味著我們可能要跟學生促膝長談,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心理心態,要跟進學生的課堂表現。通過分層評價機制,教師要充分了解學困生落后的原因,才能針對性地給出評價指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教學評價結構是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不能一味地去教授知識,更要懂得以評價機制來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出可行的教育成長方案。用好分層評價,為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劉芬.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2(02).
[2]劉玉紅.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1(09).
[3]居士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4]陳春社.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J].學周刊,2015(19).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