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德與法制課程在小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基于實際生活的道德與法制教育,能夠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透過實際生活感受到生活的哲理,實現自身道德法制修養的提高。本文結合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對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進行探索,以期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小學教育;生活理念
中圖分類號:G623.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55
道德與法制課程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其教學的質量影響到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關系到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滲透生活化理念的教學方式就堅持從實際生活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識,學會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高法制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生活教育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一、提高老師教學水平
老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其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直接影響到生活化理念在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融入情況,老師自身要具備較強的素質水平,積極探索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貫徹生活理念,優化教學效果。首先,老師自己要樹立起不斷學習的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及時學習全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優秀的教學策略,充分體現出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優勢。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好的跟上老師教學節奏,端正學習的態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其次,學校要有目的有意識的融入生活話的教學理念,并且積極舉辦各種學術討論會、優秀老師教學心得交流會等,為老師提供培訓的平臺,建立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是滲透生活化理念的依據,老師要不斷的鉆研教材知識,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制修養,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二、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
生活理念的落腳點在于生活,生活就是教育,老師要正確認知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所謂生活化就是讓學生在生活當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哲理。在教學中,老師要堅持以生活化理念為核心,培養學生道德與法制修養為教學目標,將生活情境貫穿于教學當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的意義。老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創造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熟知的環境當中進行有效學習。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自行探索生活問題的解決方法,切實的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制知識,從而提高其感悟能力,自覺約束自身行為。
三、開展生活實踐
在實施生活化理念的教學過程當中,要結合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道德與法制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而是要讓學生走入社會。在課堂教學之外,老師要引導學生聯合實際理解知識點,感悟其內涵。老師可以利用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教學,組織學生完成實踐教學,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全班學生的思想覺悟。老師要鼓勵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接受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法制修養,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結合信息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的幾塊,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各學科教學中,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為滿足法治社會的需求,提高學生的道德境界,縱觀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現狀,教學的質量并不理想,因此老師要創新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老師自身要正確認知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在各個教學環節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展開學習,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和道德境界,借由多媒體生凍形成的展現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知到法治對于日常生活的意義,從發自內心的尊重法律。同時老師在教學完成之后,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結合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的方式和內容,優化課堂教學。
五、優化教學評價
通過道德法制教育,讓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的滲透生活化的理念,幫助學生樹立起生活化的意識,發揮出生活教學的效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老師自身要科學的看待生活化理念在教學中的作用,除了重視結果評價之外,還用重視過程評價,依據學情,從現實生活出發,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品質。老師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多維化的評價方式,重視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情操。
六、結語
小學是學生思想和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制課程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提高其辨識能力,學生在未來更好的的學習和發展。在建設法治社會,培養全新人才的背景下,老師要樹立起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滲透生活理念。老師要樹立起不斷學習的意識,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積極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優勢,配合傳統教學優化課堂教學質量,制定科學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悟,樹立起的法制觀念,提高道德素質,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陶艷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J].中國新通信,2020(4):206.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 江蘇蘇州?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