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蓉
摘 要:高三學習的語文復習“時間短、任務重”,一方面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時間與復習時間有限,另一方面語文學科知識內容較多。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積累知識、形成能力應對高考,是每一個高考班語文學科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文章則圍繞著關注動向、彌補弱點、制勝高考三點內容,對高考語文復習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高考;語文;復習;策略
高三閱文復習是整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最重要環節,如何優化高三語文復習課堂教學是一個緊要課題。從應試教育的角度來看,復習不但要符合高考特點,也要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如此學生才能夠高效進行復習。文章認為,高考語文學科復習教學需要從三點入手:一是以考試動向為復習指導;二是彌補弱點;三是做好制勝高考的全面準備。具體如下:
一、 以考試動向為復習指導
面對浩如煙海千差萬別的高考復習題,教師除了要做必要的答題方法與技巧的復習之外,還要對考試動向有所把握。如果一味的通過“量變實現質變”的方式提高復習成效,將會大大的提升學生學習壓力與精神壓力。教師如果能夠把握考試動向,有側重點去進行復習勢必事半功倍。
(一)木受繩則直
古語有云“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復習課堂教學也要“受繩而直”。那么什么教師教學的“繩”呢?就是由國家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及不同地區的《考試說明》,教師在開展復習工作之前,要研讀課標、了解考綱、分析考題。以考綱為指導對知識點進行等級劃分,凡是考綱內的必須要復習,反之則要舍去,避免浪費復習的寶貴時間。
(二)前有車后有轍
這里所說的“前車”即是指前一年的語文高考試題,“后轍”則是下一年的復習。一般情況下,前一年的高考試題都是下一年考試模擬的最高試題。當然,題絕不可能是原題,但是在題型、題量、分值等等方面均有明顯的相似性。因此,教師可以將“前車”作為高考試卷的參考,針對性進行復習。在分析每一個考試模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三年甚至五年內的試題進行對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為學生講清試題近些年的變化,還要讓學生出現在高考中的題型的重要性。例如2019年的全國新課標試卷的第4、5、6、7是文言文類試題,而2018、2017年也是如此,并且內容均是人物傳記,這就體現了“相鄰年”試題的相似性。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利器就是指高考復習材料。當下市場中高考復習材料數不勝數,這就對教師選擇復習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選擇復習材料也要對高考動向有所把握,在材料選擇上可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材料選擇不能僅僅側重習題,而是要將理論類復習材料與習題類復習材料搭配選擇;二是無論復習材料多么先進,題型多么超前,教師都需要從本地高考的實際出發,保證題型與當地高考試卷內容一致,而后再考慮其他因素。
二、 彌補弱點的教學策略
(一)夯實基礎知識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分一般為22分,這是考試中的比拿分,看似簡單的題目卻要求學生注重細節。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五點內容:文言文、默寫、時文評說、文學名著、詩歌。其中難度較高的是文言文,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翻譯與閱讀能力,并能夠推斷重點詞語。默寫是基礎內容中較為簡單的部分,但卻是丟分率僅次于文言文的部分,這就源于學生容易“輕敵”,在學習中不注重細節,因此在復習階段教師要加強默寫練習,如抄寫、聽寫等數招并用。復習時文評說時,不能一蹴而就地要求學生做出正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答案與正確答案直接的差距,進而提升答題水平。文學名著實際上主要是考學生的平時積累,但是在復習過程中已經沒有了“積累”時間,所以教師要對文學名著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答題習慣。詩歌鑒賞同于文學名著的復習,教師同歸納總結的方式灌輸學生答題技巧,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進行答題。五點基礎知識都是需要大量的訓練,在訓練中尋找解題思路,進而做到不丟分。
(二)注重專項題型的復習
高考語文考查的是學生學科綜合能力,因此高考試卷中的題型極為廣泛。所以,在高考試題中通過一個知識點來輻射其他知識點的試題較多。面對綜合性的試題,一方面學生要具備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要扎實的掌握各個知識點,這樣學生才能夠解答綜合類題型。落實在復習中,教師需要訓練學生分析試題的能力,例如在復習閱讀類題型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文章中字詞、描寫以及修辭等問題有全面的了解,不能僅僅重視閱讀理解,而忽視其他相關知識的掌握。又如在面對社會熱點話題的試題中,教師一旦要傳授學生找到重點段落的方法,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結合話題來解答問題。隨著教材的不斷變化,語文高考試題的綜合性與復雜性不斷提升,學生只有具備全面性的解題能力才能夠做到不丟分或者少丟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務必將探索解題規律作為復習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發現知識點、分析知識點、解答試題的能力。
(三)立足課本開展復習
正如高中語文教學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只有吃透課本才能面對高考”。如果說考綱是高考動向的引導,那么教材就是高考復習的指引。教師要形成良好的教材觀,盡管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一定程度的脫離教材,對學生進行拓展教學,但是復習過程中必須要以教材為首。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教材的重要性,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重視教材中的字、詞以及名篇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進而進行綜合性的復習。針對教材中一些名言名句的復習,教師也要嚴格地要求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背誦和默寫。針對高考中的散文、古詩詞、社科演示文章,教師要認真講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做題技巧。教師可以通過高考題型鞏固課本知識。
(四)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反思并改進不足
在高考語文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糾正復習中的不足。在高考語文復習過程中,學生反思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進,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在反思和提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幫助學生牢牢把握知識點,進而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在高考語文復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反思以下幾點:一是在答題過程中對同類問題進行總結和反思;二是深入透徹地分析自己的錯誤;三是答題后,對考查的知識點進行分析通過對題項及其知識點的掌握,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目的是體驗和創造性地反思問題的比較、聯想和拓展。在高考語文復習過程中,學生要做好反思,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