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江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觀察能力、情景體驗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對數學知識進行生動理解和靈活運用,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生活中的場景以及生活中的現象,作為生活元素進行融入,有效豐富教學資源,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本文就主要從這些方面談一談小學數學融入生活元素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元素;實踐;策略
生活化教學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數學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以生活中的事物為教學素材展開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方式進行開發。同時。新課程改革倡導小學數學教學要具有生動性、豐富性、多元性、開放性、綜合性等特點。通過以生活為視角進行教學資源的拓展和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進行深入的知識理解和靈活的知識運用,從全方面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一、觀察生活事物進行知識理解
很多的數學知識具有抽象復雜的特點,學生需要對相關概念的含義進行具體理解,才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改進課堂教學的形式,豐富課堂教學的資源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引入到課堂中,然而,學生進行多種角度的觀察,將事物的特點與相關數學概念進行結合,以此對課堂知識獲得生動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對相關的幾何知識進行生動理解。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進行具體認識。比如,可以讓學生對數學教材的封面、課桌的桌面進行觀察,學生通過視覺能夠初步判斷這些圖形的對邊相等。之后使用直尺進行測量,能夠客觀判斷出這些圖形的對邊具有相等的特點。而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點時,學生一方面可以使用量角器對正方形的紙片的各個角做測量,發現每個角的度數為90度。另一方面可以將正方形的紙片對折,發現每個角都能夠完全重合。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其他的長方形與正方形圖形進行觀察,驗證這些特點。學生可以對窗簾、紅旗等事物進行觀察與測量,對這些事物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認識。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為重要的學習素材,通過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觀察,對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進行生動理解,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參與生活情景進行知識理解
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很多的生活情景能夠直接反映出數學知識的價值。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情景的構造與體驗,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以此充分感受數學學習的豐富樂趣。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情景對人民幣的面值類型進行認識。對此,學生可以充分回想自己和家人購物的過程,從而能夠認識到人民幣的面值類型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等。又比如,學生可以使用存錢罐進行積蓄,從而對相應人民幣的面值和顏色特點進行深刻記憶。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增強人民幣的使用能力。首先,學生可以自主構造情景。比如,一名學生可以扮演購物者,說出“我想購買兩斤蘋果”。一名學生可以扮演售貨員,說出“每斤蘋果15元。”扮演購物者的學生可以選擇多種方式支付。比如,可以支付一張10元和20元的人民幣。又比如,可以支付一張50元的人民幣,由售貨員返還一張20元的人民幣。其次,學生可以主動體驗情景。比如,在放學后,學生可以幫助家人在超市中購物,使用人民幣乘坐公交車,從而在支付的過程中一方面對相應面值的人民幣進行認識,另一方面對人民幣的支付方法進行多種學習。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能夠沉浸在多種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強化學習的動力。
三、解析復雜現象培養創新思維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越來越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向。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往往需要借助較為復雜,具有綜合性的問題的解決來實現。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復雜現象,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思路,對相關問題進行巧妙的解決,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具備多種數學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可以引入與生活現象有關的應用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解答。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對糧倉的體積做出計算。對此,學生能夠發現糧倉的上半部分為一個圓錐體,下半部分為一個圓柱體,因此,可以將圓錐體與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將結合進行混合運算。又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博士帽的表面積做出計算。對此,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博士帽的上半部分為一個高度很小的長方體,下半部分為一個圓柱體的側面。而在計算的過程中,因此,學生首先可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接著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求出精確結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構形較為復雜的建筑物的表面積和體積進行探究,學生能夠不斷轉換視角,采用組合和分割等思維,對相應物體的表面積和體積進行靈活計算。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復雜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對各方面的數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充分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創造的熱情。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數學元素的引入又是生活化教學最主要的展開方式。而生活元素具有形式多樣,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的特點。教師可以將各種類型的數學元素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進行模型的構建、情景的體驗和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生動的理解和靈活的運用,充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熱愛思考的優秀品質綜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凡.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9.
[2]劉園園. 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的問題研究[D].聊城大學,2018.
[3]史長林. 小學教學中如何使數學生活化教學解決實際問題[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