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劍光
摘 要: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重點,安全理念和現代城市公民意識的內化以及具體操作方法的外化構成了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思政的兩個層面。基于安全教育主題的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課程思政打破了傳統單一課程的限制,切實有效地實現這了這兩個層面的教學目標,同時豐富了綜合英語課的課程思政內容。
關鍵詞:課程思政;安全教育;綜合英語課;拓展;課程
2018年,教育部召開了一系列以創建本科教學“一流”課程、打造外語“金課”、開展“課程思政”為主題的會議。對于“課程思政”和“金課”的一些概念性問題和操作路徑,大家逐漸達成了共識。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學生從大學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顯效的是課程。課程是教育最微觀、最普通的問題,但它要解決的卻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問題——培養人(吳巖:2018)。“思政”要做到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要引導學生形成現代公民意識。
“課程思政”不是單個的學科教學課程,它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的體現,在于適當發掘學校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伴隨高校各類部門、機構的輔助來內化學生心理(權筱雅:2021)。打破課程之間的各種限制、有效協調各門課程之間的資源,從而貫徹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不但解決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所面臨的瓶頸問題,也可以豐富其他課程在課程思政方面的內容和實踐。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思政的開展遵循如下路徑:對標可以相互融合的課程,進一步對標教學內容和課外實踐;課程應該同時具有可以內化和外化“課程思政”的特性,內容豐富,有一定的實踐性。
一、綜合英語+安全教育的課程思政
針對我校外國語學院具體設置的課程,最終把對標課程落實到了專業基礎核心課綜合英語課上。該課程共開設四個學期,授課對象是英語專業的一、二年級學生,針對不同單元主題內容展開教學,以語言為載體,以掌握語言技能為能力培養目標,以學習和內化相關社會、文化、歷史、宗教、倫理、道德等知識和意識形態內容為素質培養目標。其中不乏眾多可以和大學生安全教育相融合的個人安全、社會行為規范、環境安全甚至國家安全方面的內容,而安全教育課實踐性強的特點也正好彌補了綜合英語課過多圍繞文本學習、缺乏課外實踐、過于紙上談兵的缺陷。在綜合分析了兩門課程的性質、授課對象特點、內容、授課方法、對標點之后,相關教師合作制定了以綜合英語課為主要載體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思政的基本教學框架,包括單元主題、教學內容、相關技能、生活實踐四個方面。
下面是基于《綜合教程1-4冊》單元主題制定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框架:
第一冊:
When Lightning Struck安全教育主題:交通工具求生
教學:詞匯學習: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安全求生知識簡介
翻譯練習:乘坐飛機的安全知識
第二冊:
Weve Been Hit 安全教育主題:恐怖襲擊
教學:知識簡介:恐怖主義及恐襲事件,消防和建筑物安全
電影欣賞與學習:《世貿大廈》 消防員的重要作用
第三冊:
1. Out of Step安全教育主題:交通安全
教學:車輛駕駛詞匯,行人交通安全詞匯
情態動詞與交通法規翻譯(基本法條)
第四冊:
1. Never Given In,Never,Never, Never 安全教育主題:戰爭,國防安全
教學:詞匯學習、口語練習:與戰爭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簡介,國防安全知識基本介紹(英語詞匯、語句表達)
課外實踐:
1. 高層建筑與交通工具安全逃生訓練 (雙語指導)第一學期
2. 消防安全常識講座與滅火器操作(滅火器操作部分講解為雙語)第一學期
3. 野外求生實地考察:海邊、荒野、山區(視具體情況選擇)第二學期
4. 校園交通安全調研 (形成雙語報告)第三學期
5. 互聯網犯罪和安全問題校園調研(形成雙語報告)第四學期
二、教學模式要點說明
要更好地將兩門課程的思政內容和教學方法融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總結出了幾個要點。首先安全教育和綜合英語課程原本內容的融合性和整體性。不能為了思政而思政,要注意二者的結合點,整體安排教學活動,重點還是在綜合英語課的語言技能訓練和素質培養上。其次要突出安全教育的主題和內容。有很多文本主題非常顯著地突出了安全教育的思政主題,那么教師就要緊貼這個主題開展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并刻意引導學生注重這方面的學習。第三點是要做好反饋和總結。劉潤清教授提出的一堂課的五個層次: 第一,課堂教學要充滿信息量( information) ; 第二,盡量讓信息都是事實( facts) ; 第三,最好把事實放在一個系統中成為一門知識( knowledge) ; 第四,讓知識充滿智慧( wisdom) ; 第五,把智慧上升到哲學( philosophy) 。最后兩層境界是所有教師終身努力的目標,而前三個層次可以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評價要素(劉潤清:2010)。對于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課程思政來說,就是把文本內容放在安全教育相關的知識體系中,加入相關信息和事實要素,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和學生交流,及時聽取他們對課堂的反饋,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調整課程思政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馮智文.中國外語金課的內涵及其建設方略[J]. 外語教學, 2020年3月.
[2]林 忠,王美嬌..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英語專業課程思政———以“基礎英語”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21 年 2 月.
[3]劉潤清.論一堂課的五個境界[J].英語教師, 2010年12月.
[4]權筱雅.論新時期高校“課程思政”的供給側改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 年 2 月.
[5]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年第1 2期.
作者簡介:
蘇劍光,青海省西寧市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保衛工作分會2021-2022年度高校安全保衛科學研究課題(冀保科準字2021 第6號)及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一流課程建設“綜合英語”課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