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梅,周生彬,陳 方
(山東省青島衛生學校,山東 青島 266071)
幸福感是個人感受,它取決于個人對生活、工作和社會的綜合滿意程度,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幸福感缺失、職業倦怠等是現代社會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教師主觀幸福感是教師職業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的重要指標。中職衛校教師雖然沒有學生升學壓力和學生成績的考核競爭壓力,但是他們的教育對象有其特殊性,再加上學校專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管理制度的變化,如評聘分開、競爭上崗等,同樣帶來不可避免的壓力[1]。而教師的主觀幸福感不僅關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還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成長,間接影響到學校整體發展和人才凝聚力,因而應予以更多關注。
本研究試圖通過問卷調查法等多種方法,探討中職衛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現狀,剖析中職衛校教師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探究提高中職衛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方法和措施。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一所中職衛校全體教師,具體的人口統計學構成情況見表1。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獻法。通過利用圖書、報刊、網絡等途徑查閱國內相關的研究成果,通過分析、整理、比較,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2)問卷調查法。選擇一所中職衛校,向教師發放“中職衛校教師主觀幸福感調查問卷”,利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整理。(3)訪談法。采用結構式訪談,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性別、專業、職稱、學科教師進行訪談,主要內容為對職業的看法、壓力感來源等。
本次調查問卷分為3 部分:
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調查,包括教師的性別、年齡、婚姻、學歷、職稱、教學年限、工作職務、周課時、壓力源和壓力感輕重情況。

表1 被試構成情況
第二部分采用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年修訂的“中職教師主觀幸福感量表”,共包含32 個項目,采用5 級評分法,依次為:很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和很同意。平均得分低于2.5 分為幸福感不高,3.5 分及以上為幸福感較高。教師主觀幸福感分為5 個維度:(1)教學過程中的幸福體驗(1~11 題);(2)研究過程中的幸福體驗(12~16 題);(3)薪資滿意度(18~21題);(4)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滿意度(22~26 題);(5)教學資源運用的滿意度(30~32 題)。選擇KMO 和Bartlett’s 檢驗法進行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整體問卷KMO 值為0.871,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為0.837,說明量表的結構效度和信度都較高。
第三部分為開放式問題,依次為:(1)您目前在教學工作中感到最困擾的問題是什么?(2)您希望學校在哪些方面提高教師待遇?(3)您希望學校采用什么方法來提高教師的主觀幸福感?
采用集體施測,以工會小組為單位,教師匿名答題。施測結束后對問卷進行編碼處理,回收有效問卷114 份。最后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中職衛校教師總體主觀幸福感均分為3.50 分,說明具有較高的幸福感體驗。每一項得分見表2。
獨立樣本t 檢驗顯示(見表3),男性教師在研究過程和學校管理工作這兩個方面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女性教師(P<0.05),其他維度和總體幸福感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見表4),年齡對主觀幸福感的5 個維度沒有顯著影響,進一步事后兩兩比較顯示,4 個年齡段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獨立樣本t 檢驗顯示(見表5),對已婚教師和未婚教師而言,主觀幸福感的5 個維度和總體幸福感沒有顯著差異。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見表6),教育程度對主觀幸福感的5 個維度沒有顯著影響,但進一步事后兩兩比較顯示,本科學歷教師的薪資滿意度顯著高于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見表7),職稱高低對主觀幸福感的5 個維度沒有顯著影響,進一步事后兩兩比較發現,不同職稱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表2 中職衛校教師主觀幸福感情況

表4 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年齡差異

表6 教育程度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3 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性別差異(±s,分)

表3 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性別差異(±s,分)
注:P<0.05 表示差異顯著,P<0.01 表示差異及其顯著,下同
n 教學過程研究過程薪資滿意度學校管理工作教育資源運用總均分男女t 值39 75 df 值P 值3.776 2±0.580 9 3.718 8±0.608 9 0.485 112 0.628 3.523 1±0.740 7 3.152 0±0.878 4 2.253 112 0.026*3.384 6±0.773 4 3.210 0±0.677 8 1.243 112 0.217 3.564 1±0.703 1 3.253 3±0.788 6 2.069 112 0.041*3.555 6±0.730 8 3.288 9±0.813 4 1.718 112 0.089 3.619 4±0.599 3 3.432 9±0.609 4 1.559 112 0.122
表5 已婚和未婚教師在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差異分析(±s,分)

表5 已婚和未婚教師在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差異分析(±s,分)
教學過程研究過程薪資滿意度學校管理工作教育資源運用總均分已婚未婚t 值df 值P 值3.728 1±0.604 2 4.022 7±0.271 4-0.968 112 0.628 3.276 4±0.850 7 3.350 0±0.929 1-0.170 112 0.866 3.281 8±0.720 0 2.937 5±0.426 9 0.948 112 0.345 3.354 5±0.783 1 2.937 5±0.426 9-0.369 112 0.713 3.363 6±0.800 8 3.833 3±0.333 3-1.165 112 0.246 3.491 2±0.618 0 3.648 4±0.314 9-0.505 112 0.615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見表8),教學年限對主觀幸福感的5 個維度沒有顯著影響,進一步事后兩兩比較發現,不同教學年限的教師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

表7 職稱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8 教學年限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見表9),3 種工作崗位教師在總體幸福感上并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事后兩兩比較發現,研究過程滿意度方面,兼職行政工作的教師顯著高于專任教師和兼職班主任教師;薪資滿意度方面和學校管理方面,兼職行政工作的教師也顯著高于兼職班主任教師。

表9 工作崗位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見表10),本學期不同授課時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研究過程、薪資滿意度和總體的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差異,事后兩兩比較發現,周課時數在10 節及以下教師顯著高于16~20 節課時教師的得分。
表10 授課時數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單因素方差分析(±s,分)

表10 授課時數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單因素方差分析(±s,分)
F 值df 值P 值教學過程 總均分3.383 3 0.021*3.178 3 0.027*研究過程2.971 3 0.035*薪資滿意度3.581 3 0.016*學校管理工作2.601 3 0.056教育資源運用1.620 3 0.189

表11 不同壓力源的教師比例
如表11 所示,超過一半的教師壓力源來自工作壓力。

表12 教師生活壓力感強弱分布
如表12 所示,近1/3 的教師感到壓力很大或非常大,2/3 的教師感到有點壓力。
對于工作中最困擾的問題,32.0%的教師回答是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動力和目標、缺乏學習主動性;24.6%的教師回答是缺乏提升自己、外出培訓的機會;23.5%的教師回答是課時量太大。
對于在哪些方面提高教師待遇的問題,26.7%的教師希望提高課時費;21.0%的教師希望改善就餐環境和菜品質量;10.6%的教師希望發放節日福利。另外也有希望組織提高教師綜合素養的活動(如插花、服裝搭配、化妝等),希望工作環境得到改善,希望能有午休的場所,希望工作量減少等建議。
對于如何進一步提升中職衛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提議最多的是希望多外出培訓學習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3.8%),還有其他如改善辦公條件、減少課時等方法。
這可能與我國尊師重道的傳統有關,這種社會氛圍賦予教師更多的職業認同感和主觀幸福感[2]。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學生取得好成績時,我會覺得有成就感”這一項,其平均值4.19分遠遠大于平均得分3.5 分,也大于表示較高幸福感的3.5 分。可見,中職衛校教師把自己的價值體現與學生價值緊密相連,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
雖然總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并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男性教師在研究過程和學校管理工作這兩個方面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女性教師。原因可能是雖然學校教職工中女性教師數量遠多于男性教師,但是男性承擔著學校大多數的管理崗位工作,有更多外出培訓的機會。
研究過程滿意度方面,兼職行政工作的教師顯著高于專任教師和兼職班主任教師,可能是因為兼職行政工作的教師因崗位優勢有更多的培訓機會。
薪資滿意度和學校管理工作方面,兼職行政工作的教師也顯著高于兼職班主任教師。這可能與兼職班主任教師工作本身的壓力有關。中職衛校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學習目標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問題,需要不斷深入進行教育改革,這對于負責班級管理工作的班主任教師而言,是一個具有挑戰和需要更多付出的工作,建議學校要特別關注兼職班主任教師的教學管理能力與身心健康。
周授課時數≤10 節教師在教學過程、研究過程、薪資滿意度和總體主觀幸福感方面顯著高于16~20 節課時的教師。教學過程方面差異原因可能在于授課時數比較少的教師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備課、批改作業、和學生交流、進行教學反思等,時間比較充足,能做到勞逸結合。但是對于授課時數較多的教師來說,課前備課、密集授課、課下批改作業使其工作節奏緊張,精神壓力增大,外出培訓的機會也隨之減少,這可能是主觀幸福感差異的主要原因。
從以上數據分析以及面對面訪談可以看出,第一,中職衛校教師具有較高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因此伴隨壓力也在情理之中。第二,教師工作中最困擾的問題是學生在學習中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職業認同感也是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一。第三,對于兼職班主任教師,身擔多重角色,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思想動向、班級氛圍、突發事件等所有涉及學生成長的問題,除了職業責任之外,還要承擔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責任與義務。因此概括而言,教師需要更多時間來放松身心,預防職業倦怠。
根據問卷結果反饋,進一步提升教師主觀幸福感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建議如下。
首先,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與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價值感和成就感。其次,做好時間管理,維持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注意勞逸結合。最后,學校應多組織開展員工援助計劃(EAP)活動[3],開展教師綜合素養培養項目,如插花、演講、服裝搭配、化妝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讓教師學有所得,還能放松身心,感受學校的人文關懷,從而緩解工作壓力,提升主觀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