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學科,對語文內容的閱讀理解能力是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基本素質,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在新課程改革中,應用創新形式的問題教學法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激發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夯實后期語文學習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使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說,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活動,尤其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接受了幾年的學前教育和小學低中年級的教育,掌握了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文字積累,心智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和提高,這時候應用問題教學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正是培養他們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最佳時期,可以促進他們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問題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和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通過閱讀和師生、生生探討交流的形式,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在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教學環節中,都可以有效應用問題教學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第一,圍繞閱讀材料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并提出相關問題,吸引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注意力,深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習和掌握作者不同的寫作手法和應用技巧,積累文中的精妙詞句,為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第二,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改變傳統教育理念以師為主的弊端,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著興趣去學習,去閱讀,并因為興趣學習培養相應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引導,通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使他們能夠透過別人的視角對閱讀材料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第三,應用問題教學法,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探索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各項素質能力的發展。
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的具體舉措
(一)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前階段的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可以為課堂教學做好預熱,可以大大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這就需要教師首先進行課前準備,結合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發展特點,圍繞教學內容,創設學生們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把問題當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導線,對學生產生牢牢的吸引力,使他們通過問題的貫穿引導,提升自己對閱讀的主動性和興趣。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課本中《開國大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課前預習,利用多媒體設備下載和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和《開國大典》影片中高潮部分的視頻畫面,讓學生通過這些多媒體信息引發學習課文閱讀學習的好奇心,從心里產生學習課文的渴望和興趣,并在預習過程中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中達到激情高漲的情緒時提出問題:“談一下你在觀看開國大典視頻時聽到國歌的內心感受,說出你的觀后感想。”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繼續圍繞課文核心思想提出問題:“參加開國大典的有多少人,他們都來自什么行業,什么地方?”學生們踴躍回答:“大概有三十萬人參加了開國大典,有國家的各級領導、委員及政協全體代表,還有各行各業的工人、農民、學校師生、機關人員和城防部隊官兵。”“對,還有外賓。”“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有的學生進行補充。“這體現了一個什么問題呀,表達出作者和參會人員怎樣的思想感情,大家通過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想?”通過一步步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基本情況,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想,了解到中華民族不屈的戰斗歷史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油然而生對各位烈士的崇敬之情,更加敬重對祖國和民族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激發起他們的責任心和民族使命感,并從各行各業群眾和參會人員的身上感受到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受到愛國主義思想震撼和教育。通過應用問題教學法來開展閱讀課前教學,把問題當作整個活動的導線,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漸進式的學習,在課前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中肯細致的分析,必要時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結合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發現他們思想的閃光點,充分進行肯定,利用提綱挈領式的問題,引領學生的學習思路,鼓舞學生的士氣,激發他們內心的熱血和激情,培養他們對課文的閱讀興趣。
(二)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
經過了課前閱讀的相關預習,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深入的講解和學習,找出閱讀材料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確定文章體現出來的核心問題,以該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閱讀理解,找出其中的關鍵詞句,并主次分明地進行內容分析。在開始課堂教學前,首先提出與課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厘清文章的思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把握和深度研究文章中的名詞和動詞,了解體會這些詞語在閱讀寫作中起到的畫龍點睛的作用,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閱讀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進一步解讀,拓展自己的思維發展空間,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例如,在學到六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對五位革命先烈不畏犧牲、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的崇敬之情,以及對七班五連這個英雄團隊忠于黨和人民、忠于祖國,為了民族利益甘愿犧牲精神的高度頌揚。這時教師可以應用問題教學法,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七連六班接受了什么任務?他們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怎樣痛擊敵人,怎樣一步步把敵人引上絕路?表現了他們什么樣的思想和智慧?”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問題的貫穿指引下,學生已經對文章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深層次的問題:“為什么幾名戰士在勝利完成掩護任務后不向大部隊轉移的方向撤退,而是選擇在狼牙山頂峰痛殲敵人,最后要跳下懸崖呢?”并且引導學生對文中五壯士的“壯”“走”“屹立”“眺望”等詞語重點進行學習理解,領會這幾個詞表達出了作者和戰士們怎樣一種思想品質。在講解完文章的大體結構后,讓學生總結本文的主題思想,從而更深地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課后閱讀教學的鞏固學習
課后應用問題教學法對前面的閱讀教學進行回顧匯總,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理解課堂上沒有講解到的那部分內容。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課后教學是對課堂教學的溫故學習,或者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進而使閱讀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變得更加明確,使學生更加明白自己在教學中學到了哪些知識,進而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評價,有效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同時還幫助他們養成總結知識的好習慣,通過閱讀教學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例如,教學《開國大典》這篇文章時,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雖然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了預習,在課堂教學中也只是讓學生學習和感受了開國大典帶來的思想震撼,來不及詳盡講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文章框架結構。這時可以布置問題式的課后作業:“作者是運用怎樣的寫作手法把開國大典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生動地表現出來的?在文章的結構上作者怎樣進行點面結合的?找出那些令你心情激動,產生國家自豪感的句子和段落。”教師在課后通過對文章提出總結性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文章格式和作者的寫作技巧,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閱讀的方法,并逐步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和推理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良好閱讀總結習慣,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字載體,更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和前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文學修養,豐富自己的閱歷,與時俱進地探尋閱讀教學的創新應用措施,幫助學生加強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深刻領悟作者抒發的情感,受到積極的情感教育,并在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圍繞發生問題、推理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環節的摸索和積累過程,逐漸建立健全語文閱讀龐大的體系,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拓展他們的思維發展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溫永剛.巧用問題教學法提高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質量[J].小學時代,2020(18):9-10.
[2]孫靜.巧用問題教學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06):153-154.
[3]徐若昕.巧用問題教學法提高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質量[J].教書育人,2018(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