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紅
【摘? 要】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知識,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教學的時候,既要照顧到學困生在拼音、識字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積累,又要兼顧優等生在語文基礎知識方面的拓展延伸,滿足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小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由于年齡的限制,積累的學習經驗不多,因此在學習方法上對他們進行輔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所以注重語文基礎的積累和培養,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
【關鍵詞】閱讀能力;復述能力;歸類識字;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1-0091-03
Study on the Method of Learning Chinese Unit in Primary School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anhua Town,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UO Yuhong
【Abstract】The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unit in the upp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contain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 When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are of the accumul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in pinyin and literacy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ut also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basic Chinese knowledge of excellent students,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knowledge levels, and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so as to be comprehensive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re limited due to their age, and they have not accumulated much learning experience. Therefore, tutoring them on learning methods will help improv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the accumu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basic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also a part of teaching.
【Keywords】Reading ability; Retelling ability; Classification literacy; Writing ability
小學語文教學,涉及的知識面非常的多,教學中教師要面面俱到,一點一點地給學生講解,學生才能很好地識記下,如果教師在哪個環節稍有懈怠,學生可能就會在哪個環節掉鏈子。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是教學當中的一項必修內容。經驗豐富的教師能夠輕車熟路,經驗不足的教師可能會稍顯吃力。那么通過單元教學,就能幫助學生對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重點閱讀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反反復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把握課文的寫作線索,了解課文的大意,分析課文的謀篇布局寫作特點,體會文章的中心,感悟作者所抒發的情感,這樣從整體上了解文章,從而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在單元知識的安排上,通常安排3~4篇課文,課文內容相互關聯,共同體現一個中心主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一是要培養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的能力;二是要培養學生重點研讀的能力。只有把這兩種能力培養起來了,學生才能夠很好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比如“眼睛”這一單元的知識教學,在教學《我只看見你的眼睛》時,有的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是讓學生大聲朗讀這篇現代詩歌,如果說從情感的角度講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角度講,不一定完全正確。其實教學這篇課文最好的方法是,用速度的方法來閱讀。因為這篇課文是現代詩歌,課文當中沒有生僻的字詞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這篇課文要求學生背誦,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速讀課文是最好的選擇。在教學《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時,就要采取重點研讀的辦法,閱讀課文2~5四個自然段。這四個自然段寫了,二年級學生“蘇明娟”上課時專注的眼神,也寫出了她渴望讀書而又憂郁的眼神,正是這樣的眼神,震撼了人們的心靈,喚醒了多少人對瀕臨失學兒童的關注。后來這雙“大眼睛”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標志。《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比較長,需要使用快速瀏覽加重點研讀兩種辦法來閱讀,才能夠很好地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偉大意義之所在。通過不同閱讀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
二、抓住綱要培養學生復述內容的能力
復述課文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即使到了高年級,學生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復述課文內容。學生在復述課文內容的時候,抓不住課文的重點內容,有時候顯得非常冗長,還沒有重點。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來復述課文,不管它是多么復雜的課文,都能夠復述得一清二楚。
比如在“智謀”這一單元,其中的兩篇課文內容講的都是故事,學生閱讀起來興趣很高,但也是讓他們在復述的時候,有的學生就不知道如何來復述了。如《草帽計》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來復述,時間地點就是在長征的路上,人物是賀龍,故事就是利用草帽來設計,引誘敵人的飛機轟炸敵人。通過這種方式向學生講解故事內容,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中心。同樣的道理,在教學《包公審驢》這篇課文時,時間是宋朝的時候,地點課文里沒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編一個村莊,人物有三個,分別是劉五、偷驢的人和包公,故事講的是劉五的驢被人偷了,包公通過審驢找到了偷驢賊。那么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遇見這種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就能夠根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這四個要素來準確地復述課文,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三、以課文為范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所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在單元知識的講述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本單元的作文訓練要求,在具體的課堂上具體的課文當中,滲透作文寫作能力的訓練,這樣在平時一點一滴的訓練當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比如在“花”這一單元知識教學過程中,加強課文結構、寫作手法的分析,以此來引導學生訓練寫作能力。《種一片太陽花》這篇課文,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針對學生作文沒有細節描寫這一缺點來展開。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有細節描寫的地方,如“課文主要講了太陽花從剛出土的葉片到密密麻麻的花葉,像綠色的法蘭絨;寫了太陽花的形狀、顏色、多少;通過和牽牛花、美人蕉的對比描寫,寫出了太陽花頑強的生命力。太陽花的周期只有一天時間,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新陳交替多么富有生機!”
又如教師在教學同一單元的課文《花之詠》時,根據它是一首散文詩的特點,教師除了強調它優美的語言和濃厚的情感外,更應該把它作為細節描寫的典型的范文。作者從大自然、星星、大地、禮品、草原、黑夜等方面對花展開描寫,寫出了花不同的精神內涵,闡釋了生活的豐富多樣性。在這一單元中,反復訓練作文細節描寫這一寫作手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了,就達到了單元知識教學的一個目標。
四、單元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形成了包羅萬象的中華文化,世世代代相傳下來。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以文字記載的方式來傳承,有的是以非文字的形式來傳承,這些傳統文化已經滲進中國人的骨髓里,成為中國人生命的一部分。在學校教育中,要利用單元的機會,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傳承的方式,傳統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等。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每一個月都有一個紀念的節日,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自然的理解,或者表達某種思念。春暖花開的季節,正是陽氣回升,陰氣慢慢地銷聲匿跡時節。清明時節,人們開始放風箏,除了表達對親人的哀思之外,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理想信念,對生活熾烈的向往。在課堂上學習“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在閑暇時間,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放風的大操場,親自體驗放風箏的樂趣;引導學生走向圖書館,查閱放風箏的習俗是怎么來的,有哪些具體的內容,古代的人為什么要放風箏,放風箏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慢慢地了解了這些習俗的內容以及意義,因此對中國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形成自己高雅的情操,良好的品質。
五、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合作探究的精神,沒有探究就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應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為他們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個現象,任何一個問題,都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發現這些知識需要學生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如,電已經是人們基本生活中的一部分,電是從哪里來的,對此,物理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在學習了課文《太陽能》以后,可以充分利用周末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那么人們是怎樣利用太陽能來發電的,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周末的時間去研究,搞清楚其工作的原理。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閑暇時間,探究科學知識,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為他們將來從事科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一個單元知識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要達到的目標很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做好資料的查找和內容的準備,設立清晰的教學目標,同時根據單元內容的側重點,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水平,為他們將來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勵青.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8(10).
[2]魏紅霞.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閱讀能力淺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15).
[3]李靜.淺談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現代語文,2012(21).
[4]陳鼎盛.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99).
[5]王大金.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閱讀能力淺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12).
[6]張富貴.單元學習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語文,2013(11).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