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
摘 要:降本增效一直是企業經營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特別是新經濟環境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更好的應對變化,適應經濟發展,各企業在不斷進行改革,如創新管理模式,構建信息平臺,進行精細化管理等等,以保證單位的經濟效益。為此,企業進行成本控制必不可少,科學的成本管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降低如融資、人力、材料、制造費用、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本文主要就企業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出簡單分析,并就如何解決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成本;成本控制;問題;對策
一、成本控制相關內涵
企業的經營活動離不了成本和費用,而對成本進行控制可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理解。狹義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據實記錄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耗費和支出,如果發現過度損失或浪費加以制止和調整,以較好完成記錄匯總工作為目的;而廣義的成本控制則包括比較多,如成本的預測、計劃、核算、控制、分析等,稱之為全成本控制,涉及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利潤,通過成本控制是提升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手段,依托成本效益原則,在生產、經營的各環節實行規劃和控制,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企業成本控制的幾個重要方面
(一)企業資金成本
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沒有資金的支持企業談不上運作。資金成本包括資金的取得、管理、使用等方面,對于企業來說值得關注的是應收賬款和融資成本。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近年來,政府部門也采取多項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部分企業融資成本仍然相對偏高。而對于應收賬款問題,企業和客戶之間經常出現貨款拖欠,導致企業資金流緊張,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效益,有時必須進行對外借款,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同時對應收賬款沒有利用貨幣時間價值原理去計算貨幣的時間成本,導致企業自己承擔應收賬款未收回產生的資金成本。
(二)企業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包括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經費、住房費用以及其他人工成本。企業人力成本在很多企業生產經營環節占據很高的比例,因此降低人力成本對于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企業人力成本的管控,不是降低人工費用的絕對值,而是提高人工使用效率,降低企業人工費用在總成本中及總收入中的比例。
(三)企業材料采購成本
材料采購是產品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環,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如采購計劃與實際使用情況差別較大,材料采購的預算和計劃,在時間上、數量上、應對變化等方面不夠精細化,導致材料積壓,資金占用,管理費用增多,或生產用材料短缺造成生產停滯。另外材料在采購環節籌劃不全面,對材料的價格變動信息調查不充分、掌握不及時,沒有把握好購買時機;對付款條款的設置沒有爭取到最優惠條件導致成本增加;沒有形成集中采購或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導致采購價格偏高等,因此材料在采購環節可以籌劃的方面較多,如果籌劃不當,可能會增加企業的采購成本。
三、企業應對成本控制問題的對策
(一)做好資金成本管控
首先要加強資金計劃編制的準確性、科學性,合理安排資金支出,統籌企業資金收入與生產成本費用支出、固定資產投資等各方面的資金收支之間的平衡、避免資金出現冗余或短缺,避免高杠桿使用貸款資金,增加相關資金成本。如果發生必要融資時,應對如何獲取資金,長期資金還是短期,資金利息多少等都應充分考慮,同時對眾多融資方式如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短期融資、長期融資等,要結合自身的財務、業務等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充分考慮成本及相關風險,比較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及其他融資渠道的成本和收益,確定合適的融資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資金成本。如果資金出現多余,合理安排資金,購買短期或長期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最大限度地增加的企業資金收益,降低企業整體資金使用成本。
(二)對于生產環節成本的控制
企業在生產建設過程中需發生人力、材料、制造費用等相關成本,以上成本的發生均與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置、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的技術方法、生產的組織管理形式密切相關,因此優化組織結構,優化生產工藝、技術方法及組織管理形式,對于降低成本起著決定性作用。首先組織結構的設置,要與企業的生產的業務特性相適應,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置要關注如何提高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效率,不能使組織結構為企業生產帶來阻礙或降低效率;其次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方法、生產組織管理形式要根據每批產品或每個項目特性進行合理籌劃,采用最優的生產工藝、技術方法、組織管理形式。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方法、組織管理形式決定了企業用工數量的多少、材料消耗量的多少、制造費用效率的高低,因此生產環節如果需要降低成本要素的用量消耗,應當優化生產工藝、技術方法、組織管理形式。另外對于生產成本中材料,要嚴格把控價格,采取集中采購、直供、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等形式,降低采購價格;同時做好材料采購的計劃及預測,爭取零庫存或留存合適的庫存量,減少管理成本。
(三)避免固定資產投入過大
企業在進行項目建設時,有時為了壓縮工期或生產周期,投入了大量的生產設備,雖然項目建設或生產能夠按期或提前完成,但是投入了過多的固定資產,導致公司承擔的固定資產折舊增加,如果后續銷售沒有相應持續增加,導致產量或產值也不會增加,形成產能過剩,固定資產閑置,因此企業成本控制必須平衡產出與投入的關系,對新投入的生產設備進行投資回收期及效益的測算,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準確性及整體收益水平。
(四)加強預算管理,嚴格進行成本管控
對企業成本進行預算管理,可以為各個業務職能部門提供一個尺度,一條成本紅線,通過成本的預算管理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計劃性,預測性,通過執行差異原因分析,剖析原由,查找問題,及時進行改進,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確保成本管控目標的實現。通過預算管理,可以實現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通過事前的編制計劃,可以為成本設置成本紅線,嚴格進行總額控制,做到成本整體可防可控;對于事中控制,是一種監督、協調,對于可能出現的偏差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對于事后控制根據已形成的偏差,采取控制其他方面成本或節約后續發生的成本及提高整體收益等方式進行補救,同時累計相關經驗,會以后的生產經營提供歷史數據,提供借鑒。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企業在生產成本管控中會產生大量的歷史數據和現時數據,因此如何有效的進行數據管理,讓數據為成本控制提供依據和借鑒,更加高效的進行成本管理,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類似“項目成本管理系統”等工具統一核算項目人力、材料成本投入,各類費用開銷、分攤等項目全部費用,實現生產成本預測、計劃、控制、調整、分析、核算、考核的全過程管理,方便公司在掌握準確、及時、完整的成本信息基礎上做出正確決策,同時可以通過大量數據進行成本智能化分析,減少無效的成本支出,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另外通過成本管理系統能夠便于企業隨時查閱項目歷史成本數據,為企業做出經營決策及時提供數據分析,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其利潤率和市場競爭力。
四、結束語
總之,企業要以盈利為主要目標,而成本控制又直接影響利潤,對企業經濟效益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必須對其加強控制。對于目前企業中存在的如管理不精細化、控制方法不科學等問題要認真分析,結合各企業自身情況加強成本控制,完善成本控制,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平臺,建立考評激勵機制幫助企業進行有效成本控制,從而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源.關于企業降低成本的途徑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21),51-52.
[2]莫似影.淺談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問題及對策[J]商訊.2020,(29),117-118.
[3]李珊珊.A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