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樹偉 張海燕
摘? 要:物流管理專業認同,是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發展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和基礎。來自江蘇師范大學175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數據證實: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處于中高水平,分維度水平不平衡;除了認知性認同度,男生專業認同度及其他三個分維度認同度顯著高于女生,自主選擇生源和他人選擇生源的專業認同度及其他三個分維度認同度顯著高于調劑生源;大二學生專業認同度顯著低于其他三個年級學生。因此,應著重提升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適切性認同度,同時重點強化女生、調劑生源和大二學生的專業認同度。
關鍵詞:專業認同;物流管理專業;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questionnaire-survey data from 175 students majoring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at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JSNU)confirms that:(1)the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s generally at a medium-to-high level, and the level of sub-dimensions is unbalanced;(2)other than the cognitive identification, male students' overall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 other three sub-dimension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female students;(3)other than the cognitive identification, the overall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 other three sub-dimensions of students who chose their major by themselves or par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tudents whose major are transferred;(4)the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sophomor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in the other three grades. Accordingly, we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fitnes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imultaneous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female students, the major-transferred students, and the sophomore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questionnaire survey
0? 引? 言
大學生專業認同,是指大學生個體在了解與認知所學專業的基礎上表現出的對所學專業的接受和認可以及外在行為和內心的適切[1],是一個描述和刻畫大學生個體對所學專業在情感、態度、認知和行為投入方面的動態移入變量[2],綜合反映大學生個體與所學專業內心保持一致程度的主觀感受[3],將直接關系大學生的專業能力發展和高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認同度,即是對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程度和水平的度量。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物流產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如火如荼地發展。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的旺盛需求,對高校培養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技術人才在規模和質量上均提出要求。大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認同,益于促進大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能力發展,是確保物流管理/物流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此,本文以江蘇師范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實證調查大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認同度,為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基礎。
1? 調查問卷與樣本
借鑒秦攀博(2009)修訂的中國大學生專業認同量表[2],從認知性認同度、情感性認同度、行為性認同度和適切性認同度四個維度設計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調查問卷。具體來說,認知性認同度測量題項:(1)知道物流管理專業對學習者素質要求;(2)了解物流管理專業就業狀況;(3)知道物流管理專業在學校地位;(4)知道外界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評價;(5)總體上了解物流管理專業。情感性認同度測量題項:(1)樂意從事物流管理相關工作;(2)內心接受物流管理專業;(3)沒想過換專業;(4)對物流管理專業有比較正面的評價;(5)對物流管理專業發展前景有信心;(6)對物流管理專業產生積極情感;(7)對物流管理專業總體感到滿意;(8)總體上喜歡物流管理專業。行為性認同度測量題項:(1)經常閱讀專業相關書籍;(2)及時認真完成專業課程作業;(3)認真聽講專業課;(4)把很多時間投入專業學習;(5)專業學習堅持不懈;(6)積極參加專業相關實踐活動。適切性認同度測量題項:(1)具備較好的專業思維;(2)性格與專業匹配;(3)專業能夠體現我的特長;(4)學習物流管理專業感到輕松。
以江蘇師范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為調研樣本,要求學生通過李克特五點法給出自己關于上述23個題項的評價:1—完全不符合,2—比較不符合,3—不確定,4—比較符合,5—非常符合。本文亦調查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性別、年級和專業選擇信息。性別:0—女,1—男;年級: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專業選擇:1—自主選擇,2—他人(父母)選擇,3—調劑。
2021年3月至4月,通過紙質問卷填寫,完成江蘇師范大學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調查。江蘇師范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四個年級共計學生205人;由于新冠疫情,個別國際留學生(插班生)尚未返校,另,相關年級有學生轉專業,因此,共計發放和收回紙質調查問卷190份。剔除無效問卷15份后,最終獲得175份有效調查問卷。175位有效調查樣本中,男生(66)占比37.71%,女生(109)占比66.29%;大一(31)、大二(33)、大三(58)和大四(53)學生分別占比17.71%、18.86%、33.14%和30.29%。
2? 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現狀解析
量表可靠性分析結果顯示,專業認同度總量表以及認知性認同度/情感性認同度/行為性認同度/適切性認同度分量表的信度系數ɑ值分別為0.95、0.84、0.90、0.87和0.91,均高于0.70,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4]。表1是基于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對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現狀的總結;表2是對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快速聚類分析結果的概括。
(1)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水平分析。由表1可知,物流管理專業整體認同度及四個分維度均值分別為3.55、3.58、3.61、3.54和3.43,略高于李克特五點評價中值3,情感性認同度水平相對較高,適切性認同度水平相對較低。表2中的快速聚類分析結果顯示,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顯著區分為三類:高水平組專業認同度為4.21,58人,占比33.14%;中等水平組專業認同度為3.42,91人,占比52.00%;低水平組專業認同度為2.54,26人,占比14.86%。因此,85.14%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度處于中高水平。
(2)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的性別差異分析。表1顯示,物流管理專業男生和女生的整體專業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70和3.46,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0.24,p=0.008);物流管理專業男生和女生的認知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61和3.57,不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0.04,p=0.702,n.s.);物流管理專業男生和女生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76和3.51,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0.25,p=0.023);物流管理專業男生和女生的行為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69和3.44,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0.25,p=0.021);物流管理專業男生和女生的適切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73和3.24,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0.49,p=0.000)。
(3)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的專業選擇差異分析。表1顯示,自主選擇、他人選擇和調劑生源的整體專業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67、3.51和3.00,存在顯著差異(F=8.88,p=0.000),自主選擇生源和他人選擇生源的整體專業認同度均值均顯著高于調劑生源相應值(均值差=0.67,p=0.000;LSD均值差=0.51,p=0.003);自主選擇、他人選擇和調劑生源的認知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65、3.53和3.39,不存在顯著差異(F=1.25,p=0.289);自主選擇、他人選擇和調劑生源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80、3.48和2.94,存在顯著差異(F=12.46,p=0.000),自主選擇生源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分別顯著高于他人選擇生源和調劑生源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均值差=0.32,p=0.005;均值差=0.86,p=0.000),他人選擇生源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顯著高于調劑生源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均值差=0.54,p
=0.005);自主選擇、他人選擇和調劑生源的行為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64、3.53和2.97,存在顯著差異(F=6.25,p=0.002),自主選擇生源和他人選擇生源的行為性認同度均值均顯著高于調劑生源的行為性認同度均值(均值差
=0.67,p=0.001;均值差=0.56,p=0.005);自主選擇、他人選擇和調劑生源的適切性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50、3.49和2.70,存在顯著差異(F=7.63,p=0.001),自主選擇生源和他人選擇生源的適切性認同度均值均顯著高于調劑生源的適切性認同度均值(均值差=0.80,p=0.000;均值差=0.79,p=0.000)。
(4)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的年級差異分析。表1顯示,物流管理專業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整體專業認同度均值分別為3.47、3.14、3.52和3.89,存在顯著差異(F=12.08,p=0.000),大二學生整體專業認同度均值顯著低于大一、大三和大四學生的相應均值(均值差=-0.33,p=0.022;均值差=-0.38,p=0.002;均值差=-0.75,p
=0.000),大四學生整體專業認同度均值顯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的相應均值(均值差=0.42,p=0.001;均值差=0.75,p=0.000;均值差=0.37,p=0.001),大一和大三學生整體專業認同度均值不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
=-0.05,p=0.681,n.s.);四個年級學生的認知性認同度均值依序分別為3.46、3.28、3.49和3.94,存在顯著差異(F=8.30,p=0.000),大四學生認知性認同度均值顯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的相應均值(均值差=0.49,p
=0.001;均值差=0.67,p=0.000;均值差=0.745,p=0.000);四個年級學生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依序為3.67、3.25、3.58和3.82,存在顯著差異(F=4.44,p=0.005),大二學生情感性認同度顯著低于其他三個年級學生的情感性認同度(均值差=-0.42,p=0.020;均值差=-0.33,p=0.033;均值差=-0.57,p=0.000);四個年級學生的行為性認同度均值依序為3.47、3.01、3.53和3.92,存在顯著差異(F=13.14,p=0.000),大二學生行為性認同度均值顯著低于大一、大三和大四學生的相應均值(均值差=-0.46,p=0.006;均值差=-0.52,p=0.000;均值差=-0.91,p=0.000),大四學生行為性認同度均值顯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的相應均值(均值差=0.45,p=0.003;均值差=0.91,p=0.000;均值差=0.39,p=0.002),大一和大三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行為性認同度不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
=-0.06,p=0.691,n.s.);四個年級學生的適切性認同度均值依序為3.10、2.93、3.44和3.92,存在顯著差異(F
=15.47,p=0.000),大三學生適切性認同度均值顯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學生的相應均值(均值差=0.34,p=0.036;均值差=0.50,p=0.002),大四學生適切性認同度均值顯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的相應均值(均值差=0.82,p
=0.000;均值差=0.98,p=0.000;均值差=0.48,p=0.000),大一和大二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的適切性認同度不存在顯著差異(均值差=0.16,p=0.391,n.s.)。
3? 結論與建議
3.1? 研究結論
(1)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度總體上處于中高水平,各分維度水平呈現出不平衡,其中,情感性認同度水平相對較高,適切性認同度水平相對較低。(2)除了認知性認同度,物流管理專業整體認同度、情感性認同度、行為性認同度和適切性認同度均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男生相應水平均顯著高于女生相應水平。(3)除了認知性認同度,物流管理專業整體認同度、情感性認同度、行為性認同度和適切性認同度均存在顯著專業選擇差異,自主選擇生源和他人選擇生源的相應水平均顯著高于調劑生源相應水平。另外,在情感性認同度方面,自主選擇生源水平亦顯著高于他人選擇生源水平。(4)物流管理專業整體認同度和行為性認同度均呈現出大四學生顯著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學生、大二學生顯著低于其他三個年級學生、大一學生和大三學生無顯著差異的特點;物流管理專業認知性認同度方面,大四學生顯著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學生;物流管理專業情感性認同度方面,大二學生顯著低于其他三個年級學生;物流管理專業適切性認同度方面,大一學生和大二學生無顯著差異,大三學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和大二學生,大四學生亦顯著高于其他三個年級學生。
3.2? 對策建議
第一,針對分維度水平不平衡,著重提升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適切性認同度。適切性認同度,重點刻畫和反映大學生個體與所學專業之間的匹配程度或彼此適應程度。基于物流管理專業工作崗位的勝任素質模型,將其融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經過專業課程學習和各方面專業能力培養和提升,切實提升個體與專業之間的適切程度。第二,針對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的性別差異,主抓女生專業認同度提升。物流行業發展初期階段對崗位從業人員的體力要求,可能是導致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性別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應引導女生認識到,這只是階段性要求,需從主觀上主動消除這種固有偏見,女性物流管理人才在物流行業不可或缺。第三,針對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的專業選擇差異,加強高考招生宣傳和重點關注調劑生專業認同度塑造。在學生進入高校之前,通過高考招生宣傳,一方面引導家長和學生清楚認知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的旺盛需求和物流管理專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鼓勵和吸引學生主動填報物流管理專業。在學生進入高校之后,重點關注調劑生的專業認同塑造。第四,針對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的年級差異,重點強化大二學生專業認同度。需要進一步探究年級差異背后的深層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大二學生物流管理專業認同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頂明,劉永存. 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調查[J]. 中國高教研究,2007(8):18-22.
[2] 秦攀博. 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 Henning Salling Oles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1(13):7-8.
[4] 張海燕. 水平薪酬差距與團隊成員績效:基于形成基礎和妒忌情緒[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