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摘要: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之中,研究生教育不僅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意義非凡,通過研究生教育,能夠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基于“雙一流”建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現如今出現問題,需要及時解決。本文首先分析當前我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瓶頸,然后給出“雙一流”建設與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雙一流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教育 創新研究
前言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世界各國的綜合國力方面的競爭,就是科學技術方面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依靠人才作為支撐,所以我國政府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以此來建設我國的教育體系以及知識創新體系。研究生教育能夠培養出高層次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保證研究生教育的穩步推進。我國高校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導向,從而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培養出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一、當前我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瓶頸
(一)“雙一流”建設的頂層設計并不完善
我國目前已經出臺的“雙一流”建設相關文件,雖然明確提出了對于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要求,以及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建設目標,但是對于學科建設、教學與人才培養方式改革、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等方面而言,上述要求和目標過于抽象。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建設“雙一流”的過程中,將國家關于“雙一流”建設的政策規定作為重點,對于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關政策,并沒有用全局性的發展眼光進行設計。
(二)當前的“雙一流”建設出現片面現象
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雙一流”建設,通常會借鑒西方國家高校的學科建設經驗,導致片面的思想出現,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適應。錯誤的“看重學術評價,輕視理論引領”傾向出現以后,研究生教師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校的研究生院,在培養研究生的時候,只注重培養專業技能,錯誤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無,導致研究生自身也不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還有一部分高校盲目進行“國際化教育”,將研究生群體的思想引入歧途,甚至出現了研究生狂熱崇拜西方國家價值觀念的現象。
(三)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適應現狀
首先,高校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缺乏對研究生群體思想和行為變化的關注力度。在培養一流人才的目標的驅使下,研究生教師不斷變革教學方法,研究生群體也不斷改變學習方式,在研究生群體的學習動力、精神面貌、就業取向、心理壓力等方面,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
主動服務于研究生群體的培養能力,目前仍需加強。當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體系,并沒有完全與“雙一流”建設體系相融合,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設“雙一流”的工作無法實現資源共享,使得當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真正融入到“雙一流”的建設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與當前的研究生學科建設進行有機銜接,缺乏創新的動力。一部分高校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的把握不夠突出、不夠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積極主動地與研究生學科建設相結合,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沒有任何可操作性,無法為研究生培養工作服務。
(四)“雙一流”的師資隊伍沒有落實育人責任
我國大多數高校在開展“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研究生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責得不到真正落實,主要體現在研究生教師沒有充分、平衡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一部分研究生教師錯誤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研究生而言并不重要,而且研究生教師的教學科研任務相對繁重,所以不愿意主動參與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相應的教育能力作為依托,然而部分研究生教師缺乏相應的教育能力,對此很多高校也沒有予以關注,缺乏相應的培訓工作,導致這一部分研究生教師出現錯誤的行為以及言論,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大打折扣。
研究生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機制,缺失相應的保障。當前有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設走入誤區,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教師的職稱、工作進展混為一談,導致研究生教師的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逐漸變大,喪失教育積極性和創新熱情。
二、“雙一流”建設與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創新策略
(一)科學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案
要想在建設“雙一流”的過程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必須結合高校的教育實踐以及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制定出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方案。首先,高校應當發揮自身的價值引領作用,全面統籌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育人目標,設計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讓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理論知識與價值理念、道德理念、理想信念等因素相結合,具體地建設“雙一流”所要求的任務。
將研究生教師和研究生群體作為核心,明確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現階段的思想特點,不斷進行“雙一流”建設全過程的制度設計,構建出一條清晰的“協同育人”道路。
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和“雙一流”的建設進行聯動,互相利用對方所具備的優勢,在建設相應研究生學科的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環節進行科學合理設計,做到二者相互促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合理安排所有環節,不僅滿足研究生群體的成長需求,還要滿足研究生教師的發展需求。
(二)利用“雙一流”建設解決教師的育人難題
我國高校必須要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促進研究生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真正做到“協同育人”,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成為研究生群體學習思想政治道路上的“指路明燈”。通過研究生師資隊伍的建設,積極參與到課程、實踐、科研、文化等多方面的育人責任體系內部,使研究生教師的協同育人權利以及義務得到真正明確,從而幫助研究生教師順利開展工作。
研究生教師的評價方式必須要進行改革,讓“協同育人”的相關要求,真正融入到研究生教師的教學科研評價體系之中,尤其要將評價研究生教師的重要指標,確定在思想政治表現和育人功能發揮兩個方面,從而與學術評價、職稱評聘、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無縫銜接。
構建并出臺研究生教師的相關保障機制,可以適當地對研究生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進行削減,將質量更高的待遇提供給研究生教師,創造更舒適的工作環境,使研究生教師所處的工作環境得到真正優化,鼓勵研究生教師在“協同育人”的開展過程中,成為領軍人物。
我國高校必須對研究生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多樣化的、先進的培訓方式,幫助高校的研究生教師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在高校內部構建“傳幫帶”的教書育人傳統。不僅如此,我國高校還要著手建設水平更高的師資隊伍,不僅要建設出水平較高的教書育人的師資隊伍,更要建設科研隊伍、成果應用隊伍。
(三)不斷優化現有的研究生育人體系
為了更好地適應“雙一流”的建設,高校必須不斷健全和完善自身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使研究生的思想含政治教育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其一,高校應樹立更先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一流的大學時時刻刻將學生的發展作為重點,努力培養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全新人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不可以被忽視。
其二,高校應構建更先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離不開中國的教育領域所貢獻的力量,因此我國高校必須在校園內部確立文化自信,建設出關于世界形勢、國家形勢、中國共產黨黨內形勢的多元素合一教育體系。
其三,高校應貫徹更先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要想讓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一流”,高校內部必須嚴格貫徹以學科領域、學科群、學科為單元的資源分配和管理模式,滿足研究生群體的需求。
其四,高校應創新更先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當前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高校應積極運用各種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平臺,利用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的全新教育模式,對研究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以及引領能力。
(四)積極構建“雙一流”建設協同育人常態
為了響應我國政府所提出的“雙一流”建設,真正做到“協同育人”,我國高校必須盡快行動,建設一流的課程育人共同體。在平時對研究生群體的課程教學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同時合理運用高科技的課程教學模式,運用多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例如多媒體、網課等,激發研究生學習和探討的興趣。同時在科研項目的進展過程中,融入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研究生教師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指導研究生群體的科研活動,促進研究生群體持續創新。
高校需要密切關注研究生群體在學校內的學習情況,更要關注研究生群體的校外活動,鼓勵研究生教師也參與到研究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共同發展。不僅如此,高校還可以鼓勵研究生群體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幫助研究生群體樹立自主創新意識,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三、結論
綜上所述,建設“雙一流”在當前我國的教育領域內部,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為了使我國的教育領域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我國各個高校必須行動起來。作為培育高級人才的主要陣地,在對研究生進行培養的時候,我國高校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種策略讓思想政治教育切實發揮作用,真正讓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獲得進步,成為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高級人才,讓“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進程邁出歷史性的前進步伐。
參考文獻:
[1]李建.“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協同育人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3):91-93.
[2]楊金焓.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雙一流”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問題與對策[J].綏化學院學報,2019,39(08):109-111.
[3]孫禮純.“雙一流”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協同育人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