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笑瓊
摘要:在信息技術時代的背景下,教師應認識到開展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價值性,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各種信息活動,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內容,切實鼓勵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教學核心,培養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道德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德育教育;方法
結合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教育價值性,教師應重視做好德育教育,利用因勢利導的方式,充分關注于學生的情感需求,應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充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正確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時間,滲透德育教育。
一、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引導學生感受當前的時代發展,推動未來社會的進步。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應重視滲透愛國主義的相關內容,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相關的德育因素,充分培養當前的學生,養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競爭力。在小學階段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其教學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融入德育的相關知識,充分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科學習中,養成自信心,保證學生的高效學習,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古畫配古詩----中文輸入》這一課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些古詩的輸入,利用這些古詩的形式,讓學生在打字的同時,學習到我國的傳統內容,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實踐培養學生素養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應充分滲透德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當前的社會中,信息技術應用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本身就具有兩面性,當前的學生正處在思想發展、能力提升的階段中,在接受到信息技術的價值的同時,也很容易被信息技術的負面性所影響。為了充分保護學生的個人思想,教師應重視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充分滲透相關的德育內容,引導學生的思想成長,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基本認識。
例如在當前的社會中,很多學生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不能做到合理控制使用信息技術的時間,在網絡中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導致學生沉迷網絡。為了引導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認識到網絡的優勢和缺點。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信念,讓學生以網絡作為重要的工具,保證學生的個人發展,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三、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當前的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重要時刻,這一階段中,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充分做好對于學生的養成教育。
首先,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上機習慣,引導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時可以遵守一定的規章制度。在課堂下,學生需要整理好自己使用過的鼠標、鍵盤、耳機等工具,不在桌面上胡亂圖畫,不破壞相關的電腦設備,讓學生養成愛護公共物品的良好意識,切實促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遵守基本的秩序。
其次,在學生的課堂學習中,對自己使用過的文件,學生需要進行命名,做好分類存放和管理。在上網時,更應遵守一定的網絡道德規范,不再網絡上散布不良信息,切實養成一個健康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
最后,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保證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意識,充分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性。比如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充分引導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和自己。在評價的環節中,引導學生學會對于自己和他人做出一個合理化的評價,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個人想法,引導學生完善自我。
四、創設課堂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情感培養
在課堂教學的導入中,教師應重視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充分利用情境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人文素養視頻,利用多種方式滲透德育教育。在學科教育中,教師應重視從多個角度中發掘學科教育的價值性,充分關注于學生的情感培養,注重引導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進行正確發展。
例如在學習《圖文巧編排----報頭設計與圖文混排》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前的時間,為學生播放一個關于“母愛”的公益廣告。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感恩意識,切實鼓勵學生健康成長。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制作一張愛心卡片,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樹立一個良好的感恩意識。
五、布置課堂教學任務,挖掘教材的內涵
在當前的階段教育中,教師應重視采取任務驅動教育法,充分發掘教材的內涵,將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以一個靈活性的方式滲透到課堂教學的任務中,充分引導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德育教育的基本價值性,切實實現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角度中的收獲。通過圍繞相關的德育內容,確立一個良好的任務,充分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和實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技巧,讓學生接受到相關的啟迪,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養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念,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
例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些德育專題的項目,比如以環保為主題,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報刊制作,充分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六、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著一定的獨特性,更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在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如果只將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忽視了在心靈上和學生進行交流,那么無法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性。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和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滲透到信息技術的學科教學中,保證學生的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彥華.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落實德育滲透[J].寧夏教育,2021(06):55-56.
[2]劉振波.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J].教育,2019(37):61.
[3]陳曉忠.德育教育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有效滲透[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9(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