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要:目前,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力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教育過程中著重培養的關鍵內容。審美能力是發展創造力、形成創造性人格的重要內容,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形成健全人格,而學習階段是發展審美能力與創造力的最佳階段。因此,本文圍繞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有效改進策略,為教育教學和能力培養與發展提供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審美能力;創造力;美術教育
引言
學校是學習與發展平臺,對的藝術創造和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各項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以及觀察力等。因此,本文圍繞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美術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有效改進策略,為教育教學個和能力培養與發展提供幫助和參考。
1現階段美術教育現狀
美術教育在我國教育中應用非常廣泛,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通過美術教學中的美術活動可以提高自身品德與素養,同時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促進全面發展。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美術教育審美能力培養重要性也隨之更加明顯,對于深受歡迎的美術教學課程,其教育價值難以被充分利用,而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參照教師的要求來做,難以自由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我國美術課程中,美術方式大部分以臨摹為主,主要畫一些基礎線條,既乏味又無聊,難以調動的興趣。因此,教師對美術教育教學難以取得滿意效果。
2美術教育審美能力缺失的表現
現如今,教育重教學、輕能力的問題比較常見,像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指導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并借助美術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等。但是我國教育中,通過美術教學發展創造力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對美術能力與創造力方面培養有所忽視,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問題表現如下:
2.1整體重教學輕能力
由于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會偏向美術技巧、方式方法上的訓練,過于重視教學質量和效果,對能力發展方面存在忽視。例如,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碗,會注重通過碗的結構和線條來教授美學、藝術方面的知識,再以美術訓練為主,讓學生通過模仿的方式再畫一個碗或者杯子,因此忽視自主創造意識,局限了對創造力的培養,同時忽視觀察力與審美素養的熏陶。
2.2美術教學形式單一
美術課程主要以口頭教學、室內授課的教學方式為主,形式內容上傳統單一,缺乏新穎性。而長期處在同樣的教學環境中,面對略顯呆板的美術內容,無法形成創新意識,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美術,同時對美術教學內容易感到乏味,使得美術興趣流失,對所學內容更是難以形成深刻記憶。
2.3教師教學理念不同
在美術課堂上,老師在傳授過所學內容后,會結合課上所學并指定一個方向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繪畫。在按照老師要求自主美術過程,學生很容易跟隨自己的想法,自主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美術,容易導致美術內容偏離老師所要求的內容,美術作品不符合老師的標準。大部分老師在看到偏離美術要求時,會立即進行糾正,使得想象力與創新能力受到限制,美術心境遭到破壞。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會對作品指點過多,容易影響自信心,失去美術興趣,無法調動主觀創造意識;或者在對作品評價時,主要以是否相似、是否符合所學為評價標準,缺少多元性、科學合理的評價和判斷。
3培養和提升審美能力的途徑
3.1用自然環境代替室內環境
由于長期處于同一環境,面對乏味的教科書式美術教學內容難免會心生厭煩,缺少聽課積極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形成,而美術教學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易導致失去美術興趣。美術美術作為一項教學方式靈活、學習內容豐富的課程,教師可以利用不同季節的戶外景色作為教學內容,帶領到室外進行美術寫生活動,在大自然的包圍下自由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利用所學的美術知識畫出自己喜愛的景色和事物,從而提高的創造力與審美能力,并通過感受大自然以及輕松愜意的戶外環境,將自己的喜悅、放松之情體現在美術作品中,學會利用美術的方式傳遞自身情感,對美的事物形成正確的觀念,從內心感受美,在創造中展現美。
3.2建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保持一個輕松愉悅的心理環境可以提高思維活躍度,激發創新意識。雖然美術課程是按照教師正常的授課方式進行的,但是美術教學內容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使得大部分對美術活動較為期待,充滿興趣,處在一種輕松舒適的心理狀態,有利于培養創造能力,激發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在教畫花草時,可以事先要求對植物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通過對身邊植物的形狀、特征、顏色等觀察,對自己觀察的植物產生自身的認知,并在腦海中形成一定形象,最后靠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將觀察的植物畫出來。但是在兒童美術過程中,教室盡量不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指導評價,有一個輕松愉悅的美術心境,以免產生過多美術負擔,更有利于發揮創造力。
3.3提高教師美術教學能力與專業知識
美術教學不僅僅是在課堂中進行,在各個角落,例如走廊、室內墻壁,甚至飲水機等物品上皆可以被充分利用,形成教育意義。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裝飾改造,重發發揮自身想象力與創造力,產生情感共鳴,按照自身想法進行裝飾改造,從中獲得審美體驗,最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除此之外,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美術教育培訓,以此更新教師對美術教育有關理論和知識的了解,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美術活動中去,提高美術教育效果。老師作為組織美術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同時也是美術教學內容的主要指導者,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對美術教學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能方法的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主體差異性,了解其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適當適時引導,同時對美術的過程進行觀察,抓住教育機會培養創造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學生時期是培養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打破傳統常規的授課方式,根據實際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制定科學合理的美術教學內容,提高美術活動的積極性,并憑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培養自身審美能力與創造力,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景芝.淺談如何培養美術的創造力[J].好家長,2019,(004):222.
[2]李英.淺談如何培養美術的創造力[J].教師,2019,(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