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壽
摘要:微課是信息技術普及和教育快速發展的產物,微課在初中數學課中的有效應用,可激發初中生積極參與數學課的興趣,可活躍數學課的教學氛圍,調動初中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效提升數學課的教學效率與質量。文章從初中數學課的教學實踐出發探究了微課的應用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及數學課的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應用探究
微課以短視頻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數學老師在講授數學知識前先把需要講授的數學知識錄制成視頻,然后經過剪輯制作成課堂教學所需要的微課。微課的教學內容可以是數學的重難點知識的歸納與講解,可以是習題的講解,可以是數學難題的解析,可以是教學內容的歸納與整理,可以是復習內容的講解等內容。微課在初中數學課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微課可以在有網絡和播放終端的任意地方進行播放與觀看,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一、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教學模式得到轉變
微課教學運用圖片、動畫、視頻相結合的形式使數學知識更加形象直觀化,改變了以往課堂數學教學時死氣沉沉的氣氛,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微妙的轉變,從講解者變為了引導者,重點關注學生是如何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微課有效解決數學教學的重難點
運用微課來講解,學生通過觀看生動形象的視頻,教師適時給予引導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重難點知識的興趣,可以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真正把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到生活中去,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學生動腦全面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微課使教師備課更加靈活
微課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提前把所要講解的知識點通過微課的形式清晰的羅列出來,使學生對所要掌握的知識點一目了然。在課堂講解完成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微課察看授課過程中自己是否講解到了全部的知識點,組織的知識點是否合理并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中發現教學的不足之處,及時改進教學方法,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微課提升學習熱情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中僅靠黑板板書和老師的口述講授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講授出的數學知識更加抽象難懂,學生既沒有聽的興趣,也聽不懂老師所教授的數學知識。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情況,就可以應用微課開展數學課的教學活動,微課以短視頻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并且把聲音、動畫、圖片等多種元素融合到一塊呈現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動畫學習數學知識,就有利于他們形象與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而且動畫與視頻是初中生愿意接受的新事物,比起枯燥的講解來說更加有趣。因此,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熱情,提升了學習數學的效率。
例如,在講授“中心對稱圖形”的時候,可以把中心對稱圖形以微課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并邊播放微課內容,邊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就可以直觀地理解了所學習的中心對稱圖形的內涵。這對于傳統教學方式來說,更具直觀化與形象性,利于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利于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應用微課強化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
數學知識不容易理解的主要原因是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另外,一些初中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接受能力比較低,這就導致他們學習數學時產生了一些困難,特別是在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方面有很大的阻礙。因此,只有把數學知識由抽象轉變到形象,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而讓初中生產生興趣,對數學的學習不再有畏難情緒。
例如,在學習“中心對稱圖形”的時候,一些學生僅從字面意思上很難理解這個數學概念和包含的內容。即便數學老師認真講解和分析了這個概念,部分學生也無法把抽象的概念做到形象地理解與掌握。但是,如果數學老師把這個抽象的概念用微課展示出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與中心對稱有關的事物,學生就會很快明白這個概念,并從抽象理解上升到形象認真。比如,圓形的風扇、長方形的門、中間有洞的圓形凳子等都屬于中心對稱圖形。還可以利于微課動畫根據“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和內涵,給學生演示中心對稱圖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什么是中心對稱圖形。這樣利用微課給學生展示和演示所學習的抽象數學知識,就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和內涵,有效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掌握。
(三)應用微課轉變數學的教與學的方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數學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老師進行講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體作用不能被有效地發揮出來。但是,如果采用微課進行授課,數學老師就可以在講授數學知識的時候,把課前做好的微課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如果學生觀看一次微課后沒有熟練掌握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在課下多次進行觀看學習,這樣數學老師不但從知識的傳授中脫離出來,而且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替代了老師講解的授課方式,使老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幫助和指導那些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
例如,在講授“圓的有關性質”時,可改變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被動學的模式,先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教材內容,并對教材中所講授的圓的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學生總結后讓部分學生進行口述,并在所分配的小組內對其他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以促進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圓的有關知識。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完后,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微課教學內容。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是通過自主地觀看微課進行學習的,老師在學生觀看微課的過程中所起的是指導和答疑的作用,比如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可以舉手示意,然后數學老師暫停微課播放,學生提出問題后,先讓大家就此問題進行討論,如果能討論明白了,老師就不用幫助解答,但是如果學生討論不明白,數學老師就可以介入,指導或幫助學生解答疑問。通過實施這樣的教學方法,轉變了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提升了教與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講解時運用微課教學,能夠使課堂教學模式得到轉變,解決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使老師備課更加靈活。而作為教師要積極發掘微課教學的多面性,使教學質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阮征.淺談數學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6):123-124.
[2]彭芳.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