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漢明
摘要:課堂高效一直是教學研究重點關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影響課堂高效的因素,其中就包括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對教學細節的發現和妥善處置。本文擬就初中歷史教學中經常影響到課堂高效的幾個教學細節進行初步分析。
關鍵詞:教學細節;初中歷史;高效
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對于帶動初中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發展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相關教學細節的有效把控,培養初中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擴充其知識儲備量,讓其充分感知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歸屬感與自豪感。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細節的科學合理性,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可以自主進行相關學習活動,并且在生活中可以發現歷史文化痕跡,帶動其綜合學習能力與人文素養能力的健康發展。
一、學生上課必須攜帶課本
學生上課攜帶課本,這似乎是一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和細節,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總會遇到一些學生不帶課本的情況,課堂教學對于這樣的學生是無法進行和展開的。歷史課本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基礎材料,是教師展開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歷史課堂的重要溝通媒介,課堂上無論學生學習還是教師教學,都是圍繞課本進行的。如果學生上課沒有課本,必然對本課所學知識一知半解,對于教師所講內容一頭霧水,教師和學生無法通過課本形成有效互動,課堂高效無從談起。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就需要從長計議,盡可能地在日常授課中要求學生就所學內容概括的知識點、綱要、延伸在課本上進行勾勒和記錄,這樣便于學生對本課的重難點進行把握和理解,提升課堂效率,更是為未來開卷中考迅速搜尋答案提供概念索引。不帶課本就無從筆記,就近,影響聽課質量;及遠,妨礙答案搜尋。歷史課堂,課本是必須要帶的。
針對學生上課不帶課本的問題,筆者如此解決:1.要求到位。學期伊始,首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寫好名字和班級,并鄭重地告知學生上課必須帶書。2.檢查到位。課前二分鐘鈴,要求課代表逐一檢查學生攜帶課本的情況。3.教育到位。檢查到個別學生未帶課本,課后聯合班主任對其進行誡勉談話。4.準備到位。教師平時存放少量課本,以備學生不時之需。堅持一段時間,效果顯著。目前為止,筆者課上鮮有學生不帶教材上課的情況。
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發展水平
教師要想充分把控教學細節,就應當對于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素養進行及時反思,思考自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總結與歸納活動,不斷深化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運用實踐經驗指導新一輪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當注重興趣啟發在教學活動當中的重要性,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帶動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其學習主動性,對于提升課堂活動的高效性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對于歷史教材內容知識重點與難點有著充分地把握能力,要想清晰學生的學習思路,首先教師應當做到自身教學思維的清晰性,運用簡練精準的教學語言。講解相關學習知識的重點難點,可以增加教學活動的自然性與生動性。傳統的備課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教學活動需求,教師應當創新備課方式,通過智能終端平臺的信息性與及時性,將知識重點難點運用精準簡短的語言形成條理性學習筆記,通過互聯網終端的多樣設備,進行信息的有效傳遞。教師在一線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促進教學效率的逐步發展,帶動了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學習能力與文化素養的不斷進步。教師不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更要注重發展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與思想道德品質,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能力,積極帶動歷史教學活動效率可以快速發展。教師在完善自身的歷史教學知識結構的同時也要注重相關社會熱點以及時事政治的發展變化,充分調動自身對于歷史教育事業的熱情與責任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成為符合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的教育工作者。為了更好地加強歷史教育事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應當積極開展歷史教學研討交流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彼此之間可以分享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得出的教學經驗,共同解決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充分延伸教學過程中所能遇見的交叉學科知識,從而全面提升歷史教學視野,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不斷提升。不僅如此,學校還應當加強歷史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更新其教育教學理念,為歷史課堂教學活動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三、將歷史與學習實踐進行充分結合
教師應當將歷史學習與學習實踐活動進行高效結合,不僅要將歷史學習與課內學習實踐活動結合,還要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其中開展課內歷史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編寫歷史手抄報,增強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培養初中生的動手能力;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直觀、形象地再現某些重大的歷史場景或歷史活動,讓學生完整地看一部電影如《珍珠港》,也可以讓學生看一些電影片段,如《林則徐》中的“虎門銷煙”壯舉,通過看電影讓學生超越時空,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演歷史劇,現代學生不喜歡看戲劇,但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扮演歷史人物,許多學生會踴躍參與。教師應根據學生興趣,選取既有趣味又有哲理的相關史料讓學生自己編演。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能力。在開展課外歷史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選擇符合初中生歷史學習能力的相關場館進行歷史知識科普實踐活動,例如選擇其所在地區的歷史博物館、城市規劃館、科技展覽館等文化場館開展歷史課外實踐活動,在增強初中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同時加深其對于自身家鄉歷史發展史實的正確認知意識。其中不同地區的歷史博物館都有著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特色,通過學生切身參與到對于歷史文物以及歷史文化事件的了解過程中,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與榮譽感的同時讓其成為家鄉歷史文化的傳播者。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對歷史課堂上長期出現的一些細節問題予以忽視或者處置不當,勢必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細節決定成敗,教師及時而精準地把控和處置教學細節,會為初中歷史課堂錦上添花,于細微處博得學生青睞。
參考文獻
[1]戴建華、李霞、陳庚.關于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教學研究中的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103-104.
[2]陳文英.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華夏教師,2019(2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