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基礎性的學科之一,作為重要的語言學科,其作用和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在2016年,教育部指出教育中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同時將立德樹人作為重要的任務。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教育的成果和立德樹人要求之間還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并且存在著重智輕德的現象,導致學生的創新精神不足,實踐能力差。同時,教師填鴨式教學的模式導致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當前的時代嚴重脫節,因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勢在必行。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意義,其次提出了當前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最后得出了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馬玉蘭,甘肅省夏河縣拉卜楞小學。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小學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英語教學中,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重要的任務,不斷轉變和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充分抓住當前素質教育的機遇,不斷轉變過去的思路和方式,探索出適合學生的英語培養核心素養教學思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小學英語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意義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教學帶來了方向。教育工作者在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下,要進行教學改革,讓學生增強知識的學習能力,同時注重他們能力和情感的結合,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科教學和核心素養培養充分契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要促進學科和核心素養的充分融合,能夠推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中國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但是公民價值觀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必須要不斷進行滲透和培養,當前小學生處在價值觀塑造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促進他們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從而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對于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方向不清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方向也決定了對學生的發展引領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設置清晰的教學目標,讓教學計劃更加清晰準確,這樣才能夠將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然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教學方向模糊的問題,這就顯著降低了課堂的質量,使得課堂的核心素養培養效果下降,并且在規劃教學方向時,大部分的教師都是依靠教參,未能真正地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英語學習狀況,這就導致設置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并不十分契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關注他們的學習基礎,這些都使得教師在教學中顯著忽略了核心素養的效果,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明確,導致教學方向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在當前的英語學習中,主要是語言學習的過程,并且在語言學習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才能夠真正實現高效教學。英語學習必須要有詞匯量作為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塑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保證教學的氛圍。在英語學習中,很多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在學習中容易出現抵觸的心理,導致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下降,難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針對學生開展的主要是教學方法的引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作用,并且教學課堂都是將理論作為基礎,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得課堂死氣沉沉,學習十分枯燥。
3.教師教學傳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學的方式傳統,一些教師仍然沿用過去的教學方式,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區分對待不同成績的同學,更加關心基礎好的同學,對基礎差的學生則是不聞不問的狀態。另外,還有一些年輕教師,剛剛參加工作,尚未形成一定的經驗,其教學能力也十分低下。在教師中存在著顯著的年齡落差,并且接受的先進教學思想少,這就使得其教學理念和方法都比較陳舊,難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小學生英語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
1.使用思維導圖,鼓勵學生創新。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要加強對他們創新思維的培養,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并且促進學生養成自主探討的習慣,在教學的同時,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同時需要重視學生的語言思維,重視他們的判斷力和感受力,并且能夠按照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對教學進行呈現,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讓學生不斷進行學習的創新,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比如,在四年級課程“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單詞,學生常常感覺到無聊和枯燥,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概括和總結出與天氣相關的詞匯,讓學生進行收集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構建weather相關的詞匯,之后形成針對各個詞匯的思維導圖,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天氣相關的英語單詞。
2.利用多元化評價,不斷提高學科核心素養。在這里,評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針對課堂上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其次是對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又有“學知”“學能”“學品”的三個層面。其中,“學知”主要是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學能”主要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能力。能力又包括了學生選擇的英語學習方法以及選拔和挑選資料和學生對學習的感受等等。“學品”主要是在學習之后,學生產生的良好品質。例如,其經驗和端正的態度、將應用和學習結合起來等等。在過去的考試中,主要是對學生“學知”的評價,很少是評價“學能”以及“學品”指標的。然而,在核心素養教學中,英語評價需要包括以上的三個方面,特別是學生的“學品”。同時,為了保證全面的評價效果,必須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不斷優化和完善評價。要加強日常對學生的觀察,做好日常測評,使用口試面試等形式來考核學生日常應用英語的水平和能力。
3.加強示范性教學,培養良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起到示范和引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榜樣,同時也是加強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且給學生展現自身的良好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英語教學的示范作用。同時,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掌握好詞匯、發音,徹底掌握文章的內容,并且不斷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方法,擔負起榜樣的責任。針對一些單詞的記憶,教師必須要進行示范性教學,采用豐富生動的肢體語言來展現出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4.優化教學方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范圍和學習能力,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核心,為學生進行知識梳理,不斷促進教學方案的優化。在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中,可以將英語國家的文化學習結合起來,為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讓他們能夠學習到文化知識。在教學中,首先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國外基本禮儀的學習,然后讓學習進行鞏固,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充分融入,例如,在見面時,必須要說“Nice to meet you”,這些內容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元素。能夠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且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不論是在學校內還是學校外,都能夠禮貌地進行交流,打造學習的語境,在課堂中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之后在課下也進行交流鍛煉。
5.設置生活化情境。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的交流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必須要給學生構建真實的生活化的情景,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才能夠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提高,使他們能夠充分學會語言并運用語言。要基于實際的教學情境,構建和課程教學相關的語言環境,并且促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生活化情境中進行學習和訓練。比如在三年級課程Lesson1 Im Hungry!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eat、drink、food等等單詞,并且要學會使用一些句子,比如,I'm (hungry/thirsty)等等,另外,可以使用張貼畫的形式,為學生構建用餐的活動場景,針對課本內容展現出班級用餐的情境,教師揉肚子說I'm hungry,I want to eat.假裝要吃東西的樣子,這樣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獲得英語語感,提高他們的自主表達能力。
6.充分滲透英語文化內涵教學。在英語核心素養教學中,不但需要重視英語知識和英語學習技能的傳輸,同時,要促進學生能夠主動體驗英語文化,讓學生在一定的英語文化知識背景下學習和理解文化的內涵和概念,幫助學生擴展視野,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熱情,從而達到英語學習的目標,在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之下,掌握更多的語言。比如,在“Christmas is coming!”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中國的春節節日和國外的圣誕節進行對比,然后圍繞其中的差異進行教學,不斷豐富學生的認識,并且在中西方差異的背景下,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英語學習,讓學生懂得尊重差異,并且正確認識英語文化,不斷豐富他們的文化視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給核心素養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然而,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依然不容樂觀,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優化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莫玉娟.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探究[J].英語廣場,2020(27):128-130.
[2]高付潔.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才智,2020 (19):73-74.
[3]王學蕊.小學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07):190.
[4]孫鳳華.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9(11):12.
[5]李想.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討[J].英語廣場,2019(11):153-154.
[6]楊春蘭.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素養教學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5):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