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均發
摘 要:數學科目在小學課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更是小學課程學習困難程度較大的科目。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生未來學習的地基。但因為數學知識定義眾多、靈活應用程度高、內容抽象、學生未使用有效的方法,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甚至學習較差的學生還會出現厭學心理,并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因此文章深入分析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拉近學生間的距離,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兩極分化;成因;有效對策
小學階段是學生時期的過渡時期,也是學生知識增長、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教師對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帶給學生較大的考驗。 但由于數學科目難度的提升與知識的繁多造成學生極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況。更因為教師在學生出現兩極分化后未采用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導致學生距離的拉大,學生對學習失去自信,最終甚至出現放棄的結局。因此教師應明確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并在學生出現分化前做好引導與幫助工作,帶領學生熱情享受的進入數學的世界,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與數學素養。
1 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
1.1教師缺少有效的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比小學數學更豐富、抽象,這對學生理解力是一個較大的考驗,再加上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深入鉆研知識點并靈活且反復的進行應用練習,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厭煩的心理。又因為部分教師教學方法老套、陳舊,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小學數學學習的枯燥感。如今大多數數學教師所使用的方法都不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未重點培養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搭建小學生的知識系統,使得學生認為數學難度度并失去學習的信心,最終導致學生兩極分化。
1.2小學高年級學生存在逆反心理
小學階段的認知能力與邏輯思考能力較低,同時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很容易出現逆反的心理,這也是造成小學學生數學兩極分化的一大因素。由于小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學生對事物的承受力較低,通常會選擇依據個人主觀觀念來處理事情,并迫切希望受到他人的認可,有著一定的自尊心,且抗打擊能力弱。所以小學生在面臨數學知識難度逐漸增大的情況時,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會對教師或數學知識產生抵抗心理,未對數學學習形成正確的認識,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甚至出現放棄學習的情況。
2 避免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有效對策
2.1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教師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未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知識系統的構建產生較大的幫助,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過度依賴老師,從而造成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考試成績較低,因此小學數學課堂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重點創新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方法,依據小學生的普遍特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教材內容來選擇有效且科學的教學方法,也可以針對不同等級的學生使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從而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的學習數學中體驗樂趣。教師也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與興趣來安排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運用故事進行引例,教師也可以使用視頻、音樂、PPT等內容來博得學生的關注,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數學課堂的授課高效性。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重點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糾錯的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講堂,給其他同學進行知識點或習題的講解,教師起到一定的輔助與引導作用,這樣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從而進一步縮短學生間的差距,避免學生兩極分化。
2.2尊重學生的差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特別是正處于青春期的小學生,由于學生正處于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學生的思想上還不足夠成熟,所以大多數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逆反心理。如果此時的教師未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未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幫助與疏導,就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會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的出現。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師就應做到尊重不同學生間的差異,更加不可以打擊或者不理睬數學學習不好的學生。正是因為教師的區別看待才會導致學生更加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考慮到所有的學生,并在學習與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緩解壓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愛護,從而避免學生出現逆反心理。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時也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等級,并依據不同等級學生的不同特點與能力來設置任務、練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避免學生因為學習難度大而出現避難的情緒,正確看待自身的問題,縮短學生間的差距。
2.3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
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就需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只有師生間定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夠讓教師對學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問題設置具備一定針對性的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弊端,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綜合能力,拉近學生間的距離。如果教師未與學生有一個良好的交流時,就容易出現學生在遇到學習困難時不與他人傾訴、不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想有效解決兩極分化問題的存在,就需要在教師與學生間搭建良好的交流橋梁,教師應用真誠的態度與循循善誘來感化學生,并聆聽學生的內心想法,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也往往會第一時間向教師尋求幫助,從而課堂教學可以高效的進行,并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優秀的教師就是應給教學課堂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氛圍,讓學生對課堂活動產生興趣。此外教師還應該學會表情、文字與肢體語言來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與愛護,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從而重新樹立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避免兩極分化問題的出現。
結語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關鍵時期,如果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將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對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生活造成影響,改變學生的人生軌跡。因此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并以此為依據來采取科學且有效的解決措施,通過增強學生信心、增強學生意志力、走近學生內心等方法來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縮短學生間的距離,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兩極分化的存在,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濤.淺析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J].才智,2019(35) : 34.
[2]李學娟.淺析農村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 2019(45) :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