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君
摘 要:信息的快速發(fā)展給教育改革加入了新的方式和動力,到目前為止,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jīng)成為教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其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小學生語言的啟蒙階段,因此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對今后孩子的語言水平有著重要影響。在此背景下,將計算機信息技術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平民教育理論進行結合,在平民教育視野下綜合考察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從平民教育的概念、主要理念等方面為切入點,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將平民教育理論綜合應用在小學語文習作微課設計之中,并從微課的內(nèi)容以及應用路徑等反面展開論述,旨在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模式的豐富與發(fā)展做出可行性的理論探討。
關鍵詞:平民教育;小學;語文習作;微課;課堂教學;設計運用
一、平民教育思想概述
(一)平民教育的發(fā)軔
一般意義上而言,平民教育思想的產(chǎn)生與中國近代民族解放斗爭息息相關,其思想最早可追溯至清末的“開民智”運動,初步形成于民國初年的“通俗教育”運動。隨著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情緒的高漲,思想解放進程也在進一步加快,隨著1919年五四運動的勝利,一大批共產(chǎn)主義信仰者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領域提出平民化口號,力圖以平民化的教育主張?zhí)嵘袊鴱V大農(nóng)民以及中小資產(chǎn)階級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并通過平民教育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注入了大量的戰(zhàn)斗力量。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舊的教材以及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經(jīng)過陶行知、晏陽初等一批教育家的發(fā)展,平民教育逐漸成為一種與封建不平等教育、壟斷性教育等相對立的先進的教育理念。
(二)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內(nèi)涵
陶行知作為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其懷著偉大的教育夢想,書寫著自己人生近60載的壯闊畫卷。其以無私的情懷為勞苦大眾進行教育奔走,讓一大批平民享受到了教育平等的權利,并將教育的對象由封建貴族轉向了全國公民,并注意到了教育的發(fā)展與國家發(fā)達興旺的有機關系,主張將教育與社會建設實踐相結合,“以四通八達的教育,建設四通八達的社會”,其教育思想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奠定了重要思想和理論基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教育進入了新階段,各種教學模式競相迸發(fā),各種教學理論五彩繽紛,但是整體方向與理論發(fā)展依然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延續(xù)與再創(chuàng)造,其教育平等、以學生為中心、生活教育等理論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三)平民教育思想與小學語文習作微課設計的契合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當今的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已經(jīng)不再限于報紙、收音機、電視等傳統(tǒng)媒介了,而是轉向了先進的智能設備,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以微課的形式進行教學正是對時代先進元素的有機運用。對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探索離不開具體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導,一旦離開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教育方式就如同失去韁繩的野馬,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平民教育思想中對教育對象的普化、教學內(nèi)容的社會性、教育的生活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等在新時代有著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其與開放性、互動性、普遍性強的微課教學模式有著結構、方法、目的等方面的契合性。因此,在新時代,在平民化教育思想的視野下,將其與小學語文習作微課設計進行有效結合有著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算是平民教育思想在信息時代的具體實踐性探索。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微課設計思路
(一)微課內(nèi)容設計
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學內(nèi)容猶如戰(zhàn)爭中的糧草,此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教師首先要對微課的內(nèi)容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合適的選擇之后,再開展相對的教學活動。根據(jù)平民化教育思想,微課內(nèi)容要時刻保持教學內(nèi)容的普適性以及實踐性特征,將工具與運用工具的方式區(qū)別開來,避免進入到形式主義的誤區(qū)。首先,微課畢竟只是一個教學輔助的手段,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識字、課文講解、拼音學習等不同,所以對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微課設計,要適當?shù)匾龑W生去主動接觸難點,全面掌握教學的重點。其次,微課的形式應該每次都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因為不可能用一種微課的形式去滿足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
(二)微課形式設計
信息化的教學過程顛覆了以往由教師口述的教學形式,在小學生的語文習作教學中,豐富的教學形式更加能夠引起小學生對教學知識的興趣,通過知識與多媒體設備的結合,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動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微課形式要根據(jù)習作的目標以及內(nèi)容來進行組織,例如,在講解模式上可以綜合采用講解式、演示式、探究式等,在時間長度上,可以將五分鐘微課、十分鐘微課等靈活運用,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上可以將教學預習、自我練習、引導練習、點評、反饋、評價等進行有機銜接。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就需要教師對微課進行篩選和把握。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應用于課前預習階段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在教學行為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將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學生向著教學目標轉移。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的一則“我的植物朋友”習作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明白狀物描寫、觀察方式、描寫順序、感受力和想象力開發(fā)等具體的教學目標,并充分考慮平民化教學理念的要求,根據(jù)目標進行微課設計。在此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通過五分鐘的微課,將相關的動畫短片引入其中,并向學生發(fā)問植物的顏色、形狀特征、大小等,迅速地將學生帶入教學環(huán)境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帶著目的性去學習,然后將預習中自己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讓學生對習作練習有著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和理解,從而從整體上實現(xiàn)預習的平民化,讓每一個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預習。
(二)應用于課后反饋環(huán)節(jié)
在平民教育思想的視角下,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充分展現(xiàn)教學對象的主體性,將每個學生視為平等的教學對象,并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實踐、課后反饋等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綜合教學。在此背景下,對微課的設計與運用要注重課后反饋的設置,其主要是對習作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溫習和二次理解,并通過教師對學生表現(xiàn)行為進行觀察,從中得出反饋信息,并將此信息進行加工整合,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不斷改進和提升,最終促進小學習作微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平民化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就是教育面向人民大眾,是平等的教育、普遍的教育,在此背景下,微課的出現(xiàn)給教學帶來許多便捷的同時,也為平民教育思想的實踐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支撐,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質量。只有將平民教育思想以及微課教學方式進行結合,將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課后反饋等環(huán)節(jié)合理地融入小學語文習作的微課教學中,并通過不斷地實踐豐富和發(fā)展小學語文習作微課設計路徑,才能更好地運用微課資源。
參考文獻
[1]張小蘭.寫作知識視角下的人教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113-115.
[2]張小燕.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亞太教育,2019(04):84.
[3]劉文麗.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9(06):58-59.
[4]單芳.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91.
[5]賀多鑫.小學生習作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9(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