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婕妤
初中生物階段學習是學生日后接受更高等生物學習的奠基時期,因此在新課改之后,許多學校對生物教學的要求愈發重視。初中生物教學中實踐操作教學應比理論教學所占比重更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沒有意識到實踐與理論所占比例,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理論教學方式為主,導致學生對生物課的感受是無聊、枯燥、不理解等。教師務必要更新教學理念,重視生物實踐教學,刷新學生對生物課程的理解。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不良現狀
生物課作為初中階段新開設的基礎學科,并沒有被學生重視,而且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良現狀。
第一,對生物學科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不僅是學生不重視,更有學校和教師的不重視,甚至家長的不重視。在許多家長及教師和學生眼中,認為只有語數英才是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其他小課程都可以忽略,初中生物就被大部分人劃為無關緊要的小課程。其實初中生物是一門非常鍛煉學生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科。長久下來,不重視的心態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對生物學習失去興趣,以致錯失提高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機會。
第二,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實際教學中,許多學校會讓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生物課老師,學校忽視了專業的知識需要專業的教師來任教,非生物專業的教師并不具備足夠的生物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很難解答學生提出的疑惑,這直接導致了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高。
第三,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生物學科應該是一門有趣的探索及實踐的學科,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只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并且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口頭講解,與學生的互動頻率以及開展討論活動也少,以單一的教學方式貫穿整個初中生物教學過程,教學成果可想而知,既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很難提高學生思考探索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
第四,生物實驗儀器材料配備不齊。生物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強于理論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才能理解教學內容,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材中的實驗卻被教師忽視。由于部分學校對初中生物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只要教好理論知識即可,導致生物實驗儀器材料配備不齊。生物的理論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講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初中生物的課程安排較少,時間和工具的不足都嚴重抑制了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學習某一節生物課時,了解到血型的鑒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由于設備不齊全導致學生只能聽教師講解步驟。這不但澆滅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合理設計的有效策略
1.設計多媒體教學,弱化知識的抽象性
初中生物教學內容中,有許多內容都是抽象性的,如食物的變質、細菌的繁衍以及光合作用下植物的生長等生物知識。這些抽象的知識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一旦出現不理解,就容易給學科貼上“難學”的標簽,從而失去學習興趣。為了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將抽象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具化,教師利用自身專業的生物知識,將教學內容重新整合歸納,制定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的課件。還可利用形象的圖片以及文字和聲音將整個生物內容呈現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和教學規劃合理制定,有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如教授食物發霉變質這一內容時,教師主要讓學生了解霉的概念以及形狀、顏色及作用等基本特點。通過顯微鏡觀察霉這一微生物,并讓學生經過繪畫或者口頭表達的方式表述霉;讓學生了解食物發生霉變的具體條件以及如何預防霉變。教師先讓霉變的理論概念以及霉的形狀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再配上文字描述,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霉的理論概念。學生在對理論知識有一定認識以后,再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所看到的霉是不是和剛才教學的內容相一致,并鼓勵學生描述或者繪畫出來,再次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再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霉變的現象,從而聯想霉變的條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處理方法。這一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思考能力以及探索欲。
2.通過合作實驗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生物學習的興趣
初中生物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特點。實驗操作如果是僅依靠個人完成的話,顯得有點枯燥,加上部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以及動手能力不足、在實驗過程中容易產生誤區而導致實驗失敗。因此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合作互學的教學方法,將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效地討論和配合,提高了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和探索能力。學生在輕松的溝通和探索氛圍中,更好地激發了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經過合作互學順利完成實驗,體驗到了成功帶來的滿足感,這一滿足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仍然以食物霉變為例,學生以霉變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自主猜想,有了一定猜想之后要對霉變過程進行實踐論證,這一方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將學生合理分組,每4人為一組,學生按照所需挑選材料:普通面包一塊,將其分成4份并記上1、2、3、4;熟料帶4張;純凈水,1瓶。實驗過程:其中三塊面包滴上純凈水、充滿空氣,密封之后分別將其置于恒溫26~29攝氏度、低溫3攝氏度以及高溫42~62攝氏度,最后一塊不加水、充滿空氣,密封于恒溫26~29攝氏度下。4名學生進行分工合作,觀察各自手上的面包霉變情況,從而將結論歸納起來。這一合作探索實驗過程不僅讓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還讓學生真切掌握了生物知識點。
3.注重學生實驗結果的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在經過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后,將實驗順利完成。教師要求學生口頭表述霉變過程,這一方法也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整理歸納,幫助學生牢固記憶生物知識。學生對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對實驗過程所觀察的變化進行闡述。部分學生會從霉變的原因開始闡述,例如溫度、濕度、空氣等因素。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耐心聽取學生的觀點,適當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鍛煉臨場發揮能力。如學生在闡述霉變與溫度關系時,教師提問學生多少度為室溫、多少度又屬于高溫和低溫。通過提問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于一些不正確的觀點,教師要給予學生及時的更正,并且引導學生理解錯誤產生的原因以及正確觀點。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心理發育快速時期,渴望得到來自教師更多的關注,因此教師對這一階段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良好的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態度,切忌敷衍了事,或者在評價過程中過分地教育和批評,導致學生對教師以及生物課程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妨礙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
4.設計合理的課堂練習,鞏固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練習是初中生物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組成部分,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初步了解生物理論知識點,接著通過實驗教學進一步深化理解生物知識,最后需要通過課堂練習來鞏固生物知識的步驟,有序有方向的教學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課堂練習可以最后安排,也可以是在新知識教學過程中穿插練習,但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要合理,并且要控制一定的數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要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基準,制定合理且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
學生在學習食物的霉變這一教學內容之后,通過實驗了解了霉變的條件以及預防的方法。布置課堂練習題時可以利用單選與多選混合的模式讓學生練習。常規單選題,學生可利用排除法,但多選更能考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否全面。課堂練習需要教師用心研究,在表達方法上進行一定的創新,不是盲目的題海練習,而是要有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起到鞏固生物知識的效果。
初中生物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改變刻板的思維模式,更要注重生物教學的方法,創造多元化的教學課堂,增加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量,更好地解決學生課堂問題以及豐富課堂內容。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教學內容要設計合理的練習方式,鞏固生物知識,助力構建完善的生物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