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嫦
摘 要:初中學生心智進一步成熟,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初中學生融入班集體、融入社會方面的需求,讓初中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以及個人素養,堅定理想信念,找到正確的發展路徑,本文主要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要求,著重探索集體意識培養和學生個人素養提升的具體策略,以推進初中生綜合素養教育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集體意識 個人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將德育與法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帶動了初中生在道德品質、法治理論方面的深度學習,并督促初中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從而調整自己的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逐步融入到集體中、社會中,形成完善的人格。
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集體主義教育
1.1 以教材為基礎,激發集體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中,集體主義教育作為重要的一環不可忽視,集體意識在指導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應先以教材為基礎,圍繞特定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集體意識。比如《友誼的天空》這一單元主要是指導學生交友,并與朋友共同成長進步、和諧相處,同時也可融入集體主義教育,讓學生在與朋友相處時,不能自私自利,要與朋友形成良好的溝通,特別是在與班級同學的相處中,要具有“集體”這個“大局”,在集體行動中要從集體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個人服從集體。
1.2 以時政為基礎,豐富教育案例
面向初中生的集體主義教育還可以結合時政相關熱點來進行,讓學生在及時了解一些時政新聞的同時,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案例,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更深層次地體驗集體主義理念。比如2020年感人至深的“援鄂醫療隊”的新聞就占據了各大頭條,學生們自己在看電視時也會關注到這類新聞,教師則應及時利用這些熱點新聞事件,帶動學生去感受什么是“集體意識”,在遇到危機事件時,如何做才是發揚集體意識,讓學生基于案例受到更深的觸動。
2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個人素養培養
2.1 熱愛祖國,構建民族精神
在培養學生個人素養時,首要應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讓學生對祖國、對民族形成深厚的依賴情感,并對自己的國家、民族有更多的了解,認識到我國社會的發展變化,體悟奮發向上、生生不息、砥礪前行的民族精神,形成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師引領學生“認識自己”時,就應該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是中國和中華民族的一員,并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2.2 遵規守紀,增強法治意識
初中學生好動,又將進入青春期,容易出現叛逆心理,面向初中生開展紀律管理是一大難題,而且初中生剛剛開始接觸法治思想、理念和內容方面的學習,對法律一知半解,有些初中生的思想可能就受到網絡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行為出現偏差,甚至出現違法亂紀的行為。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中,培養初中生個人素養必須要重點開展法治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遵守校規校紀,同時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在九年級下學期的教學中,教材內容都是圍繞法治、法律方面的內容展開的,對于學生來說,內容可能離生活比較遠,因此,教師更要采用一些有趣、互動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識。
2.3 關注他人,提升社會責任感
初中學生的社會經驗少,而且成長環境大都比較順利,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極易關注自我,而不會關注他人,缺乏社會責任感。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初中學生多關注他人,關注整個社會,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比如在教學《理解權利和義務》這一單元時,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具備相應的權利,但是同樣也需要履行公民的基本義務,有些義務是法律所規定的,有些義務則考驗學生的基本素質。比如法律規定公民必須維護國家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榮譽和安全等等,而出于個人素養,學生應具備愛護環境、節約用水等方面的義務。
2.4 勇于探索,形成科學創新精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形成科學創新精神,跟上“中國創造”時代的要求。比如在教學《做更好的自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能夠怎樣做出一些改進。也可以將“培養科學創新精神”設定為思考的主題,讓學生思考自己是否具備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來形成科學創新精神,在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做出評價和總結,為學生梳理成長方向。
2.5 與時俱進,形成開放參與全球觀
當前,全球是一個整體,初中學生也要形成與時俱進的思想和開放參與的全球觀,幫助學生學會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全球信息,拓展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新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全球化咨詢和視頻,讓學生形成對其他國家文化的了解,學會用開放的思想來接納、包容這些不同的文化,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成長。
3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集體意識教育時,讓學生明白形成集體主義價值觀,是為了更好地為國家、民族做貢獻。同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素養的培養,要幫助學生全面提高,不讓一個學生落在隊伍后面。
參考文獻:
[1] 陳光全.道德與法治課程性質要義解讀[J].中小學德育.2020(02).
[2] 劉建德.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與演繹[J].中小學德育.2020(02).
衡陽市成章實驗中學 (湖南省衡陽市 4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