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浩辰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尤其是新媒體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公眾信息載體選擇也越來越多,這也對傳統媒體持續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并推動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傳媒市場中的并駕齊驅的形式下,新聞從業者需要具備更高的素養才能滿足群眾需求。本文對媒體融合形勢下的新聞采訪和寫作工作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采訪; 寫作
引言:
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中進行應用,使新舊媒體之間融合加劇,相應的也對新聞采訪與寫作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針對新聞工作者和電視臺記者,除了需要積極轉變工作思想以外,還需要注重新聞采訪與寫作的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第一時間獲得重要信息,寫出真實新穎的新聞作品,從而增強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媒體行業的發展。
1、媒體融合時代的新聞采訪概況
媒體融合時代,新聞的播報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記者們深挖新聞線索的途徑以及采訪方式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們需要轉換自己的思路,豐富自己的采訪手段和新聞內容,才能讓播報出的新聞符合受眾需求,提升新聞工作的質量。
1.1新時期的采訪思路
在傳統的采訪工作中,記者的采訪思路只需要滿足單一媒體的需求即可。但是,在媒體融合背景之下,記者針對某一新聞進行采訪時,需要經過多方考量。采訪內容不僅要滿足信息傳遞要求,更應該具備極高的適應性,使其能在多種媒體上進行播報。而且,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前需要先明確采訪的要求以及要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記者需要在采訪前就確定新聞內容的風格和讀取角度,根據這一定位有規劃地開展采訪工作;在采訪工作之中應理順自己的思路,找準工作開展的方向和定位,以此為依據開展工作獲取第一手資料。[1]
1.2新時期的采訪方式
新聞工作者在進行采訪和寫作時,不僅需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性還需要確保新聞的時效性。很多時候,傳統的新聞采訪工作難以保證時效性;如果記者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不能第一時間參與新聞采訪,會造成新聞的滯后。而媒體融合背景之下,新聞的采訪方式產生了變化。新媒體工具的應用,讓采訪工作變得更加高效,新聞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都得到了充分保證。所以,媒體融合時代,新聞記者應該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借助于新媒體手段和工具豐富采訪形式,提高采訪效率。
1.3新時期的采訪內容
媒體融合時代,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新聞的類型和內容也產生了變化。在此條件下,產生了新的判別新聞價值的標準。新聞內容應該貼近生活實際,具有時效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同時,新聞內容還應該具有顯要性,使主流媒體新聞得以突出;更應具備親近性,縮短媒體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媒體融合背景之下,記者們深入分析當代衡量新聞價值的標準,以此為目標開展采訪工作,讓新聞采訪的內容更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提高新聞受眾的滿意度。[2]
1.4提升新聞敏感度
新聞的產生始于新聞線索,找到新聞線索就能找到新聞本身。但是新聞線索并不是你坐在辦公室里它會自動找上門的。這需要新聞工作者有高度的新聞敏感度,能在諸多新聞線索當中迅速甄別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編寫成新聞。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多去人民群眾中走訪,多傾聽群眾的心聲和想法,才能知道當今社會新聞受眾比較關注的是什么,比較想看到的新聞有哪些。只有提高新聞的敏感度,才能迅速找到價值大的新聞線索,進而發掘出更多的新聞素材。
1.5善于觀察和傾聽
在進行采訪的時候,一定不能喧賓奪主,用主觀意向去打斷或者左右被采訪人的語言。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應該用簡潔明了的提問方式提出問題,善于觀察和傾聽,這樣才能讓被采訪人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記者不但可以將新聞落實在紙上,更多地可以將采訪內容直接做成視頻播出,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需要留出然后留出大塊的時間給被采訪人。[3]
1.6端正采訪態度
在進行采訪的時候應該端正采訪態度,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人群是各式各樣的,各個階層人都有,在進行溝通的時候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種時候就需要記者利用一些溝通技巧,緩解尷尬的氣氛,讓被采訪人繼續訴說。在媒體融合的情況下,新聞不再是簡單的文字,新聞是視頻、文字、音樂等內容的集合,所以有一個端正的采訪態度,才能讓受眾看到最真實的新聞內容。
2、媒體融合時代的新聞寫作概況
媒體融合背景之下,衡量新聞價值的標準發生了變化。那么,新聞編寫工作也應該順應新時代的要求,變得更加符合觀眾的需求。媒體融合時代的新聞寫作,不僅要保留傳統媒體新聞的寫作特點,還應該根據新媒體的需要進行創新和調整,使新聞寫作的風格和技巧變得更加成熟,符合當前新聞行業的發展需求。
2.1新聞的寫作風格
(1)分析寫作結構
在媒體融合下進行新聞寫作時,為了提高寫作質量,需要合理分析寫作結構,第一,由于新聞寫作結構較多,但常用的方式為倒金字塔,但受到媒體融合的影響,為了滿足各個年齡層次的閱讀需求,需要對新聞平臺的受眾情況選擇新聞寫作結構,進一步提高報道質量,推動新聞行業運行發展。第二,在對寫作結構進行分析時,為了提高讀者閱讀興趣,可以應用分篇推送的方式,保障新聞內容具有實時性的特點。[4]
(2)寫作篇幅
傳統媒體的新聞寫作以長篇敘事為主。以報紙為例。報紙上的新聞報道通常篇幅較長,內容豐富且對新聞事件的探究和報道較為深入。這種長篇幅的形式十分有助于記者交代清楚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但是,許多記者筆力不夠,新聞結構松散而內容拖沓,根本不能激發受眾的興趣。而且,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了碎片式的信息讀取方式,如傳統紙媒一樣的長篇大論根本不能滿足新聞受眾的需求。所以,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記者,應該認識到當前信息閱讀和傳播方式上的變化,調整新聞寫作的篇幅;盡量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敘述,用最簡練、明晰的詞語編寫新聞,使受眾能夠一目了然。
(3)語言風格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寫作的語言風格應該更貼近于網絡環境,這樣才不會讓受眾產生距離感。社交平臺的興起,為新聞發布提供了新的渠道。以人民網為例。人民網在微博上開通了屬于自己的賬號,在其上進行新聞播報,使得人民網新聞的關注量和受眾變得更加龐大。而為了適應其發布平臺的改變,新聞的語言風格也隨之變化。從原本的刻板嚴肅逐漸轉向輕松活潑。如今,記者們在進行新聞寫作時會有意識地添加許多的網絡詞語。網絡語言是廣大網友的智慧結晶,因其具有非常強烈的指代性、趣味性和人情味,受到了網民的喜愛。每一個網絡熱詞都得到了大眾的認可,成為了人們日常用語中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新聞記者必須認識到使用網絡用語的必要性,利用此法拉近媒體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新聞報道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比如,在某條有關于逃犯追捕的新聞中,記者將“給力”用于標題之中。通過這樣具有高辨識度以及正面意義的網絡詞匯,增加了新聞標題對受眾的吸引力,讓新聞傳播變得更加廣泛。[5]
(4)寫作形式
如今,為了提升新聞的表現性,讓受眾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新聞的內容,記者對新聞作品進行編寫時會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傳統紙媒當中,許多新聞內容都是純文字類論述,但對讀者來說這種新聞的吸引力并不高。尤其是對于生活節奏極快的當代人來說,這種需要大量時間去閱讀和發現的新聞市場接受度較低。而媒體融合背景之下,為了讓新聞內容的適應性更強,在寫作時記者們加大了對圖片應用,通使用具有相關性或趣味性的圖片,吸引讀者的目光。如今,幾乎每一條新聞都會采用文本與圖片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編寫。尤其是對于長新聞來說,許多媒體在進行報道時,會插入大量的圖片,輔助受眾閱讀。比如,某記者在編寫體育賽事新聞時,不僅會用文字對賽事過程和結果進行解說,還會在適當的文本內容中插入圖片,讓新聞受眾在閱讀時更有代入感。當然,也有一部分作者另辟蹊徑。選擇使用搞笑類圖片搭配新聞。這類型圖片通常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可以第一時間獲取觀眾的注意力,而且這種圖片往往包含特定類型的情感,可以對新聞內容起到暗示作用。借助于這種方法,記者所編寫的新聞能夠吸引大眾目光,其閱讀率和影響范圍也能有效擴大。
2.2新聞的寫作技巧
(1)加強適應性
媒體融合背景之下,同樣內容的新聞可能會以不同的篇幅、寫作風格和寫作形式發表于不同的新聞用戶終端。記者需要提升自己的改寫能力以及新聞文本的適應性,讓它可以滿足各類型平臺的新聞需求。如今,社會大眾通過紙媒、網站、手機客戶端以及彈窗消息等途徑獲取新聞信息;而在不同的播報平臺上,新聞的展示形式也各不相同。有時需要編寫長新聞,深入地挖掘探討其內容;而在有些平臺上需要記者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新聞事件,節省讀者的閱讀時間;更有一些平臺,需要將新聞內容壓縮成簡訊,結合標題以最精練的語言,闡述前因后果。那么記者必須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將新聞的重點編寫在標題之中,增加新聞的適應性,讓同一內容的新聞可以實現在各種媒體當中都吸引讀者關注。
(2)樹立精品意識
如今,人們已經適應了快節奏的生活。身處于信息爆炸時代,每天有大量的資訊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迫使人們不得不進行篩選,通過辨別和判斷留存可用信息。此時,只有語言簡練、敘事清晰、一目了然的新聞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記者應該培養自己的精品意識,通過寫作將新聞打造成一個能夠滿足人們快節奏生活所需的工具。新聞從業者應該強化自己的語言組織、表述以及轉換能力,將新聞采訪的內容以清晰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而且,為了提高新聞的有效性和對受眾的吸引力,記者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寫作技巧。比如,將需要大篇幅論述的內容凝練成圖片或表格,讓新聞的展現形式變得更加多樣,還增加了新聞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記者應該按照新時期的新聞價值標準來衡量自己編寫的每一篇文章,并以達到標準、制造精品為工作的根本目標。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下的采訪中要注意端正態度,保持較強的新聞敏感度,采用正確的采訪提問方式,善于傾聽,這樣才能更好地對人民群眾進行采訪,才能從采訪的內容上獲得更多信息。在進行新聞寫作時,為了達到提高新聞質量的目的,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劃分整理,選擇具有社會意義、價值的新聞素材進行整理,推動新聞產業運行發展。另外,為了保障新聞采訪、寫作能夠滿足媒體融合需求,需要按照時代發展趨勢構建寫作方法,達到提高新聞真實性的目的,推動新聞產業運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金文,劉冰.移動傳播時代的新聞寫作[J].新聞與寫作,2020,429(03):111-114.
[2]左順榮,姜圣瑜.新聞寫作中的“四力”支撐[J].新聞與寫作,2019,425(11):111-114.
[3]張捷.新聞采訪與寫作在媒體融合中的地位[J].電視技術,2019,43(17):49-50.
[4]宮愛玲.新聞采訪與寫作教學實踐得失探究[J].大眾文藝,2019,471(21):251-252.
[5]馬弋然.《新聞采訪》與《互聯網新聞寫作》課堂改革研究初探[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510(05):220-221.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