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尚琴
【摘 ?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手段已無法滿足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學在這一環境下有了較為顯著的變化,教師需要在新理念下做好教學創新與調整,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為了有效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理念轉變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歷史 ?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41
新課程改革與傳統教學理念不同,其更加注重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也十分注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綜合素養以及使命感的提升。為此,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及時建立全面的全新教學理念,在課堂實踐期間及時創新歷史教學方式,以此來確保其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及學生的發展特征,從而真正有效地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之后,高中歷史教學理念也有了較為明顯的轉變,本文就其轉變展開了如下探討。
一、將注重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育工作者不再將學生的歷史成績作為主要關注點,而更加關注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傳統歷史教學活動在實施的時候,教師因為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對于學生的成績過分關注,在歷史教學課堂上也過分執著于成績建設,覺得學生成績好就是掌握了歷史知識,課堂教學以“灌輸式”為主,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歷史思維以及理解程度明顯不足。新課程理念則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主張關注學生的教學過程,并且還要求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完整的學習狀態,不管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還是具體的應用效果,都需要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提高重視。高中歷史教學從之前的注重結果及時轉化為關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實施者,自然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不能只是進行“灌輸式”教學,還需要在課程實踐期間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以此來有效提升歷史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兩次鴉片戰爭”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技術將鴉片戰爭的歷史資料以視頻播放的形式展示出來,有效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之后教師則需要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實際來做好教學設計,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真正掌握這一課程內容。
二、使教學內容多元化
縱觀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情況就能夠發現,高中歷史教材編寫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知識編寫主要是以歷史發展時間順序展開的,這種編寫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證學生對歷史學習邏輯性的把握。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歷史教學活動實施卻出現了圍繞教材而展開的教學形式,即教師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不太理想,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全面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這種教學形式有了轉變,課程內容逐漸多元化,在保持內容連貫性的同時做好了橫向拓展與延伸,將更多的學科知識有效地融入其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以高中《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內容為例,教材編寫人員在劃分板塊的時候將內容劃分為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有效結合,同時還融合了中外文化,提升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有效促進學生全面與多元化發展,最大程度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
三、教學主體從教師轉變成為學生
傳統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在實施的時候,大多是統一普遍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更加關注自己講述的課程內容是否完整,有沒有完成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講述得是否精彩,等等。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直接忽視學生的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利于學生的歷史思維發展,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和掌握也是流于表面,很難保障高中歷史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不是如此,其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要求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將主體權交還給學生,同時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歷史教學設計,以此來有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真正有效地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對于這一點,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自然需要及時創新歷史教學理念及方法,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來展開歷史教學活動。以“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以布置任務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與探究,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分析這一知識點,這樣才能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主體探究與思索中掌握歷史知識,從而有效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評價方式從單一轉變為多元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要想順利實施,還需要教師在課程實踐期間轉變評價方式。傳統模式下的高中歷史評價方式關注的是學生的歷史成績,是以單一評價方式為主,很少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不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可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不是如此,其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升,要求教師在課程實踐期間注重學生多元化、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時候,需要樹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理念,在課堂上改變傳統的只關注學生歷史成績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整體素質,不以成績來評定學生,將評價指標集中于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品德修養、歷史學習習慣等多方面,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評價的全面性與合理性,從而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真正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升,促進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有效落實。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處在這種環境下的高中歷史教師要想教學質量得以提升,自然需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基于全新的課程理念對歷史教學方式進行轉變,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為學生歷史知識把握、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從而真正有效地優化高中歷史教學。
參考文獻
[1]左慶云.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
[2]陳敏.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3).
[3]楊哲.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