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麗
【摘 ? ?要】《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強調:“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中獲得美和豐富的情感,并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指明了音樂教學的教育方向,不難看出“興趣”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和“以情感為核心,以關愛為動力”的基本理念。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鼓勵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創新。
【關鍵詞】小學音樂 ?課堂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48
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過:“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創造者,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與希望,他們的創新能力,將直接影響著一個民族的前途,影響著一個國家是否永遠立于世界不敗之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聯系生活,激發創新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音樂的教學不在于簡簡單單地教唱一首歌,而在于教學生唱歌的表現手法、構思的意圖、色彩的搭配等,這些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一詞的意義也在不斷地深化,既包含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過程,又包含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結果以及學生音樂創意思想和理念的深化等等。興趣和意識是創新人才所必備的第一要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先決條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就要不斷創設富有變化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現代化學習情境,把調動學生求知欲作為首要任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聯系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例如,在教學“春天的歌”一課時,教師先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讓學生跟著旋律節奏一邊哼唱主題一邊輕輕搖晃身體,很快就融入人與自然的和諧氛圍中,在認識春天、贊美春天的同時,懂得珍惜大好時光,這樣始終把學生置于音樂理論教學與實踐體驗的結合教育中,讓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與創造,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多媒體資源,誘發創新想象
“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創新意識來自質疑,質疑是創新的必要準備,想象是創新的先決條件,想像是人類思維的本能,它能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發散思維正是學生創新的思想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由于現代媒體及其資源的切入,不僅能將大量的信息迅速地反映給學生,還能將抽象的音樂通過視頻畫面的處理變得通俗易懂,使音樂形象化,徹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多媒體資源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為現代音樂教學增添了新的色彩,學生很快解決了文本中的重難點,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三、創設情境,鼓勵創新探索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徑,“教”與“學”的活動絕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在音樂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大膽地探索,敢于進行藝術質疑,并能在藝術的實踐中求異,突出自己的藝術個性特點。為此,在音樂教學的實踐中,創設合理情境,就能激發興趣,提高音樂教學質量。通過音樂作品的情感和學生自身的情感做紐帶,用教學中的感染、激勵、教化、啟迪等效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上音樂,走進音樂,最后能夠用心靈去感悟音樂,從而實現完善品格、高尚志趣的育人目的。
四、激發情感,培養創新能力
音樂是美的藝術、感情的藝術、表現的藝術,音樂的教育作用在于凈化人的心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特別以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鼓勵音樂創造方面,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以唱為主,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與創造體驗,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結合,同時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知識和修養。
例如,在教學“豐收歌舞”一課時,教師先播放帶背景音樂的自然風景和朝鮮田野風光,激發學生興趣,將他們輕松引入課堂,隨著多媒體呈現出的畫面,完整欣賞歌曲《桔梗謠》,讓學生對歌曲有初步感受。通過視聽結合開啟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欲,并抓住初步感受后的熱情,有節奏地朗讀歌詞,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了解關于自然知識和朝鮮民族的知識,學會以后,再把學生分小組,為歌曲編排動作,教師可適當示范引導幾個小節的動作,讓學生開動腦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接下去各小組進行表演,并自評、互評,最后教師總評,并挑選最佳一組進行表演,集體演唱《桔梗謠》,事實證明,當學生的創新情感被調動起來,教室里氣氛達到高潮,學生的情趣體驗和體態語言水乳交融時,學生的音樂藝術創新能力就非常容易得到有效、充分地發揮。
總之,音樂教育是培養人、創造人的一門藝術性極強的義務教育課程。只要教師能夠真正走進音樂,用心靈詮釋作品的情感,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主導作用,良好地引導學生激發音樂興趣,就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