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新華
【摘 ?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逐漸引入很多新的教學模式,其中最有效果的是生活化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更加方便地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就可以學到相關(guān)的知識,更高效地掌握知識。
【關(guān)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教學 ?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89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學好道德與法治,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是開設(shè)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很多教師通過多種途徑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才能讓學生知道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投入課堂,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展開探討,希望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以生活化教學為開口,多與學生溝通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往往容易被自身的緊張情緒所影響,進而導致學習困難,所以幫助學生克服緊張等情緒對學習的影響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緒緊張,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大,害怕自己學不好,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知識難以理解,導致學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化解這一難題,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就十分適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如果在學習中受到緊張等情緒因素的影響,教師可以積極地與學生就相關(guān)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的交流,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因為什么而緊張。這種交流的好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存在距離的約束,雙方都可以敞開心扉交流學習,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舒緩自己緊張不安的情緒,從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以輕松的心態(tài)進行,進而取得自己想要的學習成果,教師則可以通過這種交流及時掌握每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可以感受到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更有信心。
溝通是人與人聯(lián)系、交流的橋梁,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溝通,不然如何才能得知學生的想法和學習情況呢?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因為通過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學生收獲知識可以有更多的便利性和高效性,而且不會對這門課產(chǎn)生抵觸情緒。
二、將教學語言生活化,讓學生更易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
道德和法治的教學一定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從而在學習中讓學生對這門課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舉一些生活化的教學例子,通過舉例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相關(guān)知識,在生活化的事例中讓學生思考什么是道德與法治,只有讓學生主動去思考,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才會提高。同時,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小事入手,合理地分析每一個生活的細節(jié),進而舉一反三,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三、合理安排生活化教學的時間
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盡可能地向?qū)W生高質(zhì)量地輸出知識,使學生有效率地學習,并且將知識吸收內(nèi)化,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會占用更多的課堂時間,面對這樣的難題教師應該如何處理呢?
筆者認為要解決教學容量與教學課時有限之間的矛盾,主要還是依靠教師對教學容量與教學時間的把握。首先,教師一定要知道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標準,在知識的外延和內(nèi)涵的拓展上下足功夫。其次,要在豐富和拓展生活化教學素材時做出正確的取舍,一味地對教學內(nèi)容和素材進行豐富,將會使教學容量變得過于龐大,反而容易影響到教學的質(zhì)量。如此從多方面努力,盡可能地緩和教學容量與教學課時有限之間的矛盾,使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能夠得到更加順利的推進,更好地完成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與任務(wù)。
四、仔細分析教材中的生活化案例,依托教材開展高效課堂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來說,考試的主要考查方式是通過時事政治材料來考查,給一段材料并對材料中的信息進行提取、分析和轉(zhuǎn)化,聯(lián)系所學知識,把知識要點體現(xiàn)在試卷上,以此來檢驗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有助于學生提升對知識的轉(zhuǎn)化和運用能力,讓學生不僅僅學到知識,更能真正地運用知識。讓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和記憶,不僅僅體現(xiàn)在頭腦上,更能體現(xiàn)在試卷上,以此來提高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考試中的成績,提高政治素養(yǎng)。
學生積累的知識從何而來呢?就筆者看來,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chǔ),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教材。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教材為軸心來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生活中的案例,很多知識點也是由生活中的案例為牽引展開或運用生活中的案例來說明某些道理,因此,教師不能忽視這部分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教材中的案例來展開教學,并且根據(jù)教材中的案例發(fā)散性地引出其他生活中類似的案例來給學生講解,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生活案例明白教材中的知識,如此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提高。道德與法治是大家身為社會一員必須懂得的一門知識,這個知識也許對于初中生來說是枯燥的、深奧的,但是學好了它,就可以幫學生建立健全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意識,是初中學生必須好好學習和掌握的內(nèi)容。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貼近生活的課程,要想學好這門課,就必須以一種貼近生活的模式去理解它。教師可以一方面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觀察學習,另一方面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多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進而加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程度。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不可缺少,只要教師做到多措并舉,相信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時候更多的是學會了,而不是學到了,從而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姚偉珍.優(yōu)化教學素材 ?觸動學生情感——舉課例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素材的選取和使用[J].科技信息,2013,000(007):348-349.
[2]李懂懂.關(guān)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引入時政素材意義的探討[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00(0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