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燕
【摘 ? ?要】 語文生態課堂教學是以生態學系統論為基礎,用生態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視角評價語文教學,其意義在于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構建自主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關注學生整體的、全面的發展,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生態課堂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93
“生態”原本是一個生物學概念。其中,“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物體,即生物。“態”是指生存狀況。語文教學界把生物學概念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生態語文的全新教學理念。初中語文生態課堂教學即以生態學系統論的觀點出發,用生態和諧的視角評價語文教學。生態的語文課堂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認知、動機、興趣、情感及潛能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而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生態系統,進而推動語文教學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學生是語文生態教學系統中的主體,師生關系則是該系統中最突出的重要關系。初中語文生態課堂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其奠基工程。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該傷害他們心靈中較敏感的一個角落——兒童的自尊心。”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樹立核心素養理念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徹底摒棄“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傳統思想。在課堂中,教師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動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之中,尊重學生人格,允許學生出錯,使其擁有機會展示自我的積極情感,從而形成動態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正面引導和正面評價,不要在課堂上當面指責學生,不要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抑制學生的表現欲。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才能激勵學生打開心扉,與同學敞開交流,與教師平等對話,讓語文課堂呈現出生態和諧、自然生長的良好局面。
語文課是極具人文思想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有強烈的人文意識,運用自身積極的情感來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教師感情飽滿,平易近人,關注學生,自然會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使課堂教學充滿和諧的生態美。
二、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學習模式
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和技能為目的,學生以灌輸式的被動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承載知識的容器,忽視了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也抑制了課堂教學的生態性和成長性。不得不說,這樣的課堂在許多地方依然存在。而生態課堂則正好相反,它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它注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和語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即語文教學并不簡單地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為目標,而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核心素養,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自主推力。在師生共同創建的生態課堂環境中,鼓勵學生們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簡單否定或粗暴剝奪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探求真知的權利和機會,一味進行重復式練習來應對考試的做法,會嚴重挫傷學生勇于探索和創新的信心和勇氣,嚴重扼殺學生質疑、思考的天性,其結果是學生學習生態鏈的斷裂和失衡,從而導致學生語文素養培養低效,甚至無效。在生態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質疑、自我表達等能力會自然而然形成,這也是生態課堂與傳統的語文教學的根本區別之一。因此,我們要變“傳統課堂”為“生態課堂”,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和個性的多樣化發展。
三、關注學生成長,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在現代教學論中,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生態課堂教學的教學評價與傳統教學的本質區別在于:它不僅僅以成績為標準評價教學效果,而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滿足與情感體驗。綜合考慮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即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因此,初中語文生態課堂的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整體的、全面的發展,要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行為能力。評價的內容要針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即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等,而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能從教學評價中獲得進步的動力。另外,評價方式應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樣化,多角度方式,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評價中,并取得進步。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生態課堂模式就是要引導和促進學生形成自主的、可持續發展的語文教學過程,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舒適輕松,幸福愉快,開啟智慧和充滿創新的學習氛圍,要讓語文課堂教學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要讓課堂教學的各元素之間和諧、流暢地運行,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現實需求,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立體地發展,真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2019年度甘肅省武威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初中語文生態課堂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WW[2019]GH156)】
參考文獻
[1]王羽宇.初中語文生態課堂的構建[J].教書育人.2018(25) .
[2]江兆泉.語文生態課堂: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選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7) .
[3]黃蘭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語文生態課堂案例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