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芳 付清泉 江新清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加強高校思政教育質量的背景下,以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為例,圍繞專業思政,結合實踐做出的一些探索。文章從落實專業啟蒙教育,開展特色專業導入,以專業教師為主力軍關注學生成長動態,以產學結合實習、頂崗實習為抓手培養職業自信等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對于專業的認同感,專業情感和職業自信。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相關經驗,對于專業思政的開展提出了思路和實踐路徑,對于高職院校開展三全育人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專業思政,職業認同
高職教育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各個行業輸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針對目前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我們結合學院辦學特色和專業特點,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思政教育,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提升職業自信。通過實踐,切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變“教化”為“內化”,提升學生自我學習效能。
一、實施方法與過程
(一)特色專業導入 建立專業認知
大一學年,要做的是埋下情感的種子。因多數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并非是出于自主興趣或者足夠的了解,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的第一步應是落實專業啟蒙教育,讓學生形成對專業的全面認知,打破學生對于本專業的片面的、固有的印象。
建管系已連續兩年開展“特色專業導入”行動,且在不斷完善和改進,上好學生“入學第一課”,讓學生吃顆“定心丸”。全面的專業介紹提升專業認知。通過專業負責人精心準備入學教育,讓學生入校伊始全面了解測繪行業、認識職業相關崗位、學習專業培養路徑、明確學習方向。通過一系列圖文并茂的講解,讓學生對于專業和行業有了初步的印象,建立正向吸引。特色的專業實景教育讓專業情感萌芽。與同行業內知名企業合作,將最新最酷的現代化設備直接展示給學生,無人機測繪設備、無人測量船、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三維激光掃描車等,工程師現場演示無人機測繪和三維激光掃描測量工作,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親身體會,借助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更加全面的了解行業發展,對專業和行業充滿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情感基礎。前輩現身說法讓專業情感升溫。邀請已畢業的優秀畢業生回校開展專業講座,講專業的同時講職業規劃。帶著前輩們畢業時就業的心路歷程、從業一段時間擇業的職業成長過程,用親身經歷來激勵這些初識專業的小菜鳥們,努力學好專業知識,鍛煉實踐技能,奠定“這個行業大有可為”的信心。
(二)專業成長動態關注 培養專業自信
在對入學新生進行專業認知的教育后,學生對于本專業開始有了一定的專業情感。大二是個關鍵的分水嶺,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深入和所學專業實質的增加,學生對專業認知更為深刻。但是隨著專業學習不斷從專業基礎課向專業核心課程延伸,課業難度加大,學習起來更有壓力。學生對專業的情感會往兩級分化上發展,學業好的更有興趣,學業差的興趣減退,此時需要積極關注學生專業成長動態,予以關注,給予更多的專業引領。
專業教師關愛,提升學習獲得感。部門會議、教研室活動、專題研討,教師們達成共識。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態,調整教學進度,多采取鼓勵的態度,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獲得感而不是挫敗感。以賽促學,鼓足學習動力。以高職院校技能大賽,雙創競賽等途徑,讓學生學習有動力、有目標、有任務。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備賽,以比賽為媒介,進一步增強學習意愿、錘煉專業技能、樹立專業自信。媒體助力,提升專業自豪感。通過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北斗衛星發射、國測一大隊再為珠峰測“身高”,無人駕駛大事記等行業內大事盛事的媒體報道,不斷強化學生對于專業前途、行業發展的自信心,提升他們對專業的自豪感。
(三)崗位親身體驗 構建專業認同
工程測量專業屬于央財支持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國家骨干專業,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上一向走在前列。產學合作一直是專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通過產學合作實習和頂崗實習,借助真實的生產項目,真實的從業環境,促使學生真正蛻變。不僅是從技能培養角度從仿真模擬到項目實操的轉變,也是從心理上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從專業認知到專業認同的轉變。
實戰演練,認可職業價值。依托南水北調引江濟漢、水利資源調查病庫整治、土地資源調查等國家資源重點項目,學生在產學實習過程中生產的成果最終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當他們在工作中受到當地居民的尊重,當他們的用自己的雙手獲取了報酬。他們對于職業價值的認可度會不斷提升,特屬于職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總結匯報,造就職業成就感。每次產學實習回來,輔導員會組織專題班會,讓實習表現優秀者總結匯報自己在實習中的工作和體會。同時會整理實習過程中的照片,在微建管中進行專題報道,讓學生重溫自己的成績,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造就了學生對于職業價值的認同,培養愛崗敬業的精神以及職業成就感。
二、主要成效及經驗
(一)專業思政教育需要多方發力
我們開始實施專業思政措施以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19級大一轉專業率是5%,20級大一轉專業低至1%,比起往年大幅減少。作為一個以電力為特色高職院校中的非電專業,這個數據很客觀。我們在解決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這個問題時,是從專業建設的角度在思考問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僅從教師、從課程、從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著手遠遠不夠。需要專業建設團隊、專業教師、學工處、輔導員、專業導師甚至企業工程師共同發力,齊抓共管。精準分析學生思想動態,以特色專業教育為切入點,結合課程思政、勞動育人、文化育人,切實地提升學生對于專業認同感的同時,也能連帶解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愛崗敬業之心不強等問題。
(二)專業思政的實施必須統籌規劃
專業思政的實施過程與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學生的學習成長全過程息息相關,這需要精準把握學生職業成長生涯中變化規律,統籌規劃,精準施測。根據學生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學習狀況、心理狀態和需求,設計不同的思政教育行為,依次遞進的讓學生加強對專業的認知的,培養對專業的認同,提升對職業的忠誠度。培養一批愛崗敬業,理論扎實、實踐水平高超的現代測繪行業后備軍。
(三)專業認知教育從入學后延伸到入學前
做好招生宣傳工作,對于招生宣傳做好功課,把握專業特色,傳遞正確的信息。制作內容詳實、特色突出的專業宣傳片,在招生宣傳提前公布給高考生,讓他們在進行志愿填報之前對專業和職業就有初步了解,為選擇專業奠定基礎。
(四)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的能力
整個大學期間,專業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教師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用恰當的方式、合適的案例,正向引導學生對于專業、對于職業的認知,鞏固學生的職業情感。既不能盲目夸大,讓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就業期望值過高,也不能過于貶低,讓學生沒有就業意向。可以通過課程思政類培訓和課程思政專題研討等方式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三、小結
我們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將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專業建設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將全方位育人浸潤到大學生涯的方方面面,以專業思政為突破口,以專業教師為主力軍,以專業建設為主陣地,培養出愛崗、敬業、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簡介:成曉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測量;付清泉,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江新清,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