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
[摘?要]?基于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合作現狀,分析合作面臨的不足和原因,探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著眼于促進雙方密切合作,提出支持構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型合作組織、培育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廣泛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發掘宣傳科技成果轉化優質成果和典型事跡等舉措,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技協自身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關鍵詞]?農技協?技術經理人?合作?成果轉化
[中圖分類號]F325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0035-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1]。農業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富足,需要卓有成效的農村科普,需要密切高效的技術合作,需要宏大高階的人才隊伍,這給各級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組織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任務。當前,農技協的建設運行正處于瓶頸期,發展定位不夠明確,建設思路不夠清晰,發展信心不夠堅定,熱情動力不夠高漲,在諸多方面面臨沖擊和挑戰,亟須找到新的“突破口”,裝配新的“助推器”。實現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互惠互利合作、共生共贏發展,就是一劑“靈丹妙藥”。在穩固農技協自身發展的同時,更為農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和支持。
一、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合作的現狀
農技協自20世紀80年代初興起,先后經歷了四個發展變遷階段:孕育萌芽期(1979—1986年)、快速發展期(1987—1999年)、演化變革期(2000—2006年)和政策轉折期(2007年至今)[2],現正處于第四階段。技術經理人源于大學技術經理人協會(AUTM),該協會于1974年由“大學專利管理人社團”(SUPA)衍生而來[3]。技術經理人協會雖與農技協起源于同一時期,但兩者誕生地域、創建背景、服務對象等均存在差異,合作區間較小,加之我國的農業技術經理人起步晚、規模小,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的合作還處于初級階段和較低層次,合作廣度和深度亟須拓展、深化。
(一)合作歷程相對較短
技術經理人協會最初建立的目的是推動和促使美國大學成立專業的技術轉移辦公室,促進大學專利許可數快速增長[4]。技術經理人發源于美國,誕生在大學校園,而農技協扎根成長在我國農村,兩者起源背景、創立初衷和成長歷程截然不同,因此,合作“基因”不能完全契合,合作歷程相對短暫。除了起源和創建初衷的差異外,兩者成員的知識背景、從事行業等也有許多不同。技術經理人多為高校、科研院所及技術轉移機構從事技術轉移的人員,而農技協多為與農業農村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科學普及和技術推廣的科技工作者、致富帶頭人等,成員知識構成、成長背景和工作性質的差異,影響制約了雙方合作的周期和領域。
(二)合作意識較為淡薄
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出臺后,農技協發展面臨合作社的資源競爭和合法性競爭[2],組織數量逐年減少,規模陣地逐步萎縮。農技協面對消解和被邊緣化的處境,主要精力放在了自身建設、轉變職能和爭取資源上,難以顧及與技術經理人的全面合作,難以全身心投入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中。此外,農技協成員整體科學素質不高也是影響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調研發現,高中以上學歷的會員在鄉村農技協中的比例不到10%[5]。知識和素質的欠缺也使得農技協人員對雙方合作缺乏正確認識,出現合作意愿不夠強烈、合作進程比較滯后等現象。
(三)合作機制尚未建立
頂層設計方面,農技協和農業技術經理人的合作缺乏整體設計和通盤考慮,在職能定位、發展方向、工作內容、人員組成等方面不能深度融合,容易形成各走各路、互不相關的工作態勢。理論指導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在2016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行動方案》中首次提出“技術經理人”一詞[6],由于提出時間晚、發展歷程短,技術經理人相關法規比較缺乏,其與農技協之間的合作缺少法規制度和協議支持,難以形成有效的理論指導和政策依據。平臺建設方面,技術經理人機構相對集中在城市、高校和高技術企業,農村分布較少,農業技術經理人難以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技術和產業需求,難以精準做好技術轉化對接工作。活動舉辦方面,科技成果轉化培訓會、展示會、簽約會以及論壇等多在高校、企業、城市舉辦,主題多為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商務服務、能源化工、醫療保健等,在鄉村舉辦少,涉農主題少。
(四)合作成效不夠豐富
由于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欠缺強烈的合作意愿、缺乏高效的合作機制,農技協和農業技術經理人的合作局限于部分區域、部分領域、部分群體,距全方位、全流程、閉回路的合作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據統計,我國農業科技成果年均產生量近萬項,除少數基礎研究項目外,多數為應用型成果,可轉化利用率只有30%[7]。農技協在助力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中,多為借地緣之勢、借政策之利、借政府之力,較少借助于農業技術經理人之力、借助于科技成果轉化之力,因此,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深化合作的重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群眾性科技組織,發揮其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8]?。”《中共中央[KG*2]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9]。農業技術經理人是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農技協要發揮農業技術推廣作用、履行服務農業農村發展職能,離不開農業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離不開與農業技術經理人的全面合作。
(一)深化合作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
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農技協總數量約為9萬個[10],農技協有著龐大的組織數量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技術經理人具備技術背景,與科學家建立良好關系,有豐富的資源渠道,熟悉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法律法規和操作程序[11]。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實現密切無間的合作和高效順暢的對接,有利于聚合農業高精尖技術研發團隊、協會(企業)和市場三方力量,實現協同作戰,減少技術轉化的盲目性和風險性。
(二)深化合作是農技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
基層農技協的組織構成,缺少緊跟科技前沿、辨識科技項目、洞悉市場前景、熟悉技術轉化、了解地方產業的專業化人才。技術經理人正是能夠彌補缺陷、填補空白的一支重要力量。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進行全方位合作,可將政府及事業單位、協會、聯盟、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等的科研成果轉化部門、技術轉移中心、產學研合作部門、技術經理人事務所等機構納入農技協會員單位,把農業技術經理人及相關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人員納入農技協組織,使農技協組織架構更加充實,職能履行更加有效,項目內容更加豐富,增收致富更有成效,為農技協組織的建設發展注入“活水”和“催化劑”,推動農技協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實現新發展、取得新進步。
(三)深化合作是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
農技協組織自成立以來,就根植于鄉村沃土,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在推動農村科普、服務鄉村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起到了積極影響。農技協有了農業技術經理人團隊的助力,有助于帶動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型產業的引進發展,及時將科技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新品種和新成果灌溉滲入“鄉村土壤”,真正享受國內外農業科技高速發展的“紅利”,為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出貢獻。
三、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深化合作的對策建議
農技協應加強與農業技術經理人合作新思路、新模式和新內容研究,找準雙方合作的契合點和共振區,通過農業技術經理人在鄉村的落地生根來推動自身建設發展,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融合構建新型、高效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1成立農業技術經理人協會。?各級農技協加大與農業農村聯系緊密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園區和技術經理人事務所等的合作力度,結合地方實際,聯合籌備成立不同層級的農業技術經理人協會,動員符合條件的農技協成員、涉農科技工作者、龍頭企業負責人等加入協會,與農業技術經理人共同推進協會的多層次布局和體系化建設,通過兩個協會之間的職能融合、機制融合以及人員融合,在組織層面實現深度合作。
2建立專業化的農業技術經理人事務所。?農業技術經理人事務所是服務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農技協支持農業技術經理人廣泛建立規模大小不一、專事產業不同的事務所或公司,有條件的農技協可為事務所協調提供人力、場地、資料、數據等資源和保障,及時分享或共同承接鄉村產業轉型調整、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現代農業園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產品倉儲物流等項目建設,搭建企業與科研院所間的橋梁紐帶,促進技術持有方和需求方的深度合作,加速完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過程。
3加強與涉農學會和科技機構合作。?發揮農技協緊密聯系科協組織的優勢,協調、幫助農業技術經理人實現與涉農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學會服務工作站、科技創新服務站、高校科協聯合會等的聯系合作,聯合開展項目服務合作,探索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聯合體,引導幫助農戶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推動農民增收致富。
(二)合作培育精干、務實的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人才
1提供技術轉移培訓。?在技術經理人公司、事務所、協會等開展基礎理論、項目管理、專業知識、實踐訓練等培訓的基礎上,各級農技協、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小院等協調相關院校專家、涉農科技工作者,為農業技術經理人講授、介紹農業創新技術和需求,切實把農業領域國內外技術經理人工作的先進經驗、科技創新先進成果、成果轉化關鍵節點事項等講清楚、講透徹,進一步增強技術經理人的理論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2開展執業資格認定。?技術經理人協會開展執業資格認定過程中,農技協利用服務農業生產、服務農村科普、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成熟經驗,向資格認定機構提供評定項目、內容、標準、周期等方面的建議,幫助實現農業技術經理人執業資格的科學認定。
3重視強化技術轉移全流程能力培育。?在教育培訓、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技協協調、幫助相關農業技術經理人機構;加強這些機構對農業技術轉移全周期、全過程能力培育;提升技術轉移前期的策劃、調研、評估、規劃,中期的協調、談判、服務、項目展開,后期的組織技術市場化和產業化開發等工作水平。
(三)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1及時落地轉化創新創業大賽成果。?為及時發掘、了解農業科學創新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農技協協調、邀請相關農業技術經理人,實地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方法大賽、“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以及科技工作者走基層、到科技企業、訪農民群眾等活動,與技術經理人共同遴選優秀現代農業科技項目,共同推動項目成果與有效需求直接對接、落地轉化。
2扎實做好技術轉移論壇和培訓工作。?各級農技協聯合相關院所、農業技術經理人協會、事務所等,結合地域特色和產業特點,定期組織跨行業、跨院校、跨企業的科技論壇和培訓,發動協會會員和周邊群眾廣泛參與,使農民群眾熟悉農技協和農業技術經理人組織機構的職能與工作,熟悉技術落地轉移的途徑與內容,熟悉農業農村發展的前景與未來,營造濃厚的群眾性技術成果轉化氛圍。
3舉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公司市縣行”活動。?農技協配合技術經理人協會、事務所等,圍繞貼近市域、縣域產業布局特點的主題,舉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公司市縣行”活動,邀請涉農大學、科研院所、高技術企業、創投機構、孵化園區、眾創空間等人員參加,普及農業農村科學知識,展示農業技術轉化成就,介紹前沿科技合作前景,努力將[JP1]“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公司市縣行”活動打造成農技協與農業技術經理人合作的優質品牌活動。
(四)發掘宣傳貢獻突出的科技成果轉化事跡成果
1積極參加評選活動。?積極發掘農技協和農業技術經理人合作過程中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跡,推薦參加各類評先評優和宣傳表彰活動,努力提升農技協人員和農業技術經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舉辦“科技成果轉化展示會”。?農技協聯合農業技術經理人協會、事務所、公司等,探索舉辦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展示會,組織成果展示、現場簽約等活動,集中展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成果和新成效。
3重視開展工作宣傳。?農技協和農業技術經理人事務所、公司等在期刊、網站、微信公眾號、場地宣傳欄和科普e站、電子科普畫廊等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欄目(內容),協調相關科普媒體,借助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報道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新政策、優秀人物、典型做法和技術轉化前?景,加大推送宣傳力度,切實提高雙方深化合作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知曉度和影響力。
四、結束語
各級農技協支持農業技術經理人扎根農村、服務農村,為科學家和農民群體找到親密、可信的合作伙伴,為實驗室科研成果和農村產業需求搭建順暢、高效的連接橋梁,這既加快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又穩固了農技協自身發展根基。因此,農技協應在思想理念、合作機制、方式方法、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創新實踐,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實現與技術經理人的“同頻共振”,共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N/OL].新華網,(2020-12-29)[2021-04-0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12/29/c_1126923715.htm.
[2]萬江紅,管珊.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實踐形態與發展定位——基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比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7-12.
[3]王文,卜昕,劉濤,等.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及未來發展淺析[J].科技成果轉化,2020(11):18-20.
[4]張和群.關于在高校中開設《經紀人》課程的兩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127-128.
[5]葉菁,韓牙琴,羅土炎,等.加強新時期基層農技協建設的認識與對策思考[J].學會,2020(5):29-35.
[6]束強.我國技術經理人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管理體系建構[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20(3):76-80.
[7]樊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分析探討[J].探索科學,2020(5):226-227.
[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Z/OL].(2012-08-31)[2021-04-02].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12-11/12/content_1745243.htm.
[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Z/OL].中國政府網,(2020-04-09)[2021-04-02].http://www.gov.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htm.
[10]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協會概況[EB/OL].[2021-04-02].https://www.nongjixie.org/cms/channel/7.html.
[11]史詩.跨越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技術經理人至關重要[J].中國科技財富,2019(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