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甦甦 劉奕
摘 要:近年來,教育部提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創新創業計劃培訓”等長期發展項目,目的是滿足黨和國家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最新要求。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以培養小學教師為目標,以培養并提高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己任,這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剖析創新創業能力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價值,從培養方案、實踐方案、實施方案和保障系統四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如何構建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高職小學教育專業 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
小學教育是國家基礎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而小學教育的水平取決于教師的授課能力、創造能力和互動能力。因此,真正的教育改革必須以對教師的培養為基礎。高職小學教育專業是我國小學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則是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重要風向標。
一、創新創業能力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中的價值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諸如全球化和勞動力市場變化等給全世界的年輕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國家需要對年輕人進行靈活的技能培訓,擴大高素質人才隊伍。在此過程中,創新創業能力是現代社會中每個公民都應具備的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之一。
創新創業能力是個人將思想付諸實踐的能力。它不僅需要個人的創造力,還需要有敢于承擔風險的勇氣,以及項目規劃和執行能力。它幫助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感知周圍的工作環境,發展創造性思維和開展創業活動。
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中,強調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發展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并促進其自發學習并實施這些想法的技能。為此,既需要培養學生一般性的、非特定性的創造性思維,也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如何積極收集和處理信息的知識。
二、創新創業發展視野下的高職小學教育專業教育體系構建
(一)制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小學教育專業遵循開放式創新的模式,基于不同的學習方法制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體驗式學習是在理論實踐背景下,結合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研究型學習的過程;批判性學習代表著師生之間的對話形式,其特點是尊重、同理心和鼓勵,重點是與他人建立欣賞性關系,從而實現更多合作和共同創造;服務式學習是社區服務與學術研究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教學方法,高職院校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在實踐中提供與課堂技術學習緊密結合的社會服務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服務”和“學習”會彼此受益;辯論式學習通過處理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參與“挑戰—反饋—反思”的學習中,為學生了解小學教育的特殊地位提供了機會,并基于價值基礎來增強學生的論證能力。
(二)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育的實踐方案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育實踐方案的制訂需要強調兩方面內容:一是在運用想法和機會創造價值時,發展自主能力,增強責任感;二是發展從簡單、可預測的環境到復雜、不斷變化的環境創造價值的能力。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創新創業教育應采取以實踐為導向的教育方法,以便向學生開放盡可能多的行動領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三)制定能力素質的培養實施方案
變革和創新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應以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制訂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能力素質的培養實施方案,根據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進行教學安排,從多樣性、內在動力和自主性等方面培養高職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
具體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強調專業獨立能力,針對學生的創新想法制訂并實施;第二層次強調促進教師勝任力,即認知能力、實踐行為能力、情感能力、心理社會能力(態度和價值觀)、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第三層次強調批判和創造精神的發展,通過跨學科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幫助他們盡早達到教師創新創業的技能與實踐能力的要求。
(四)建立創新型教學質量保障系統
為了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制定關于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的管理辦法,并建立一套保障系統。
根據“邊做邊學”的原則,轉變教學方法,積極與學生溝通,并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和靈活性為原則設計培訓課程,為學生提供學習各種學科的機會,幫助學生為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這不僅有助于培養更高層次的小學教師,還能夠確保高職小學教育專業的良好發展。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要完善高職小學教育專業教學體系,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此實現我國小學教育質量與教師質量的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祝艷景.“3+4”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職階段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以小學教育專業為例[J].菏澤學院學報,2019(6).
[2]陳曉鳳.淺談專師向本師轉變中的教育類課程模式改革——新興本科師范院校的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9(2) .
[3]蔡曉華.新時代地方高校提升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與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19(12) .
[4]楊松檸,高揚,高艷紅.實踐性課程“融合式”實施路徑的探索與實踐——以大慶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為例[J].漢字文化,2019(1) .
(作者單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