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甲莉
摘 要:文章立足于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以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所存在的突出價值進行了依次的分析與探討,旨在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創新與優化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形式,提升其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美術素養的更好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信息技術手段;必要性;突出價值
一、 引言
小學美術學科是面向小學階段的學生滲透審美教育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其審美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身為一名小學美術學科教師,筆者在自身的美術教育實踐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美術教育效果,也讓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到了更好的進步與發展。以下筆者僅立足于自身的美術教育實踐,針對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美術學科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這一主題發表個人認識與看法。
二、 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必要性
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中并不是貿然提出的想法,兩者的融合存在著諸多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一)當前社會需要教師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當前社會是信息技術廣泛普及并被最大化運用的社會。信息技術手段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也已經成了社會大的發展趨勢,21世紀也因此被稱之為“信息技術化”的世紀。在這一大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其中的一分子應當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小學美術學科教師自然也應當迎合社會發展的趨勢與要求,將信息技術手段合理運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以武裝課堂教學形式,賦予美術學科教學以更多的生機與活力。可以說,當前社會需要小學美術學科教師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學科教學活動。這是小學美術學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決定了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理解與掌握外界客觀事物時通常會遇到些許的困難。像學生有時較難理解抽象的、復雜的知識點,導致實際學習效果不甚理想。但若是小學教師在自身的教育教學中利用直觀化的、形象化的教育教學手段,相信能很好地迎合小學階段學生實際具備的認知水平,能幫助他們化繁為簡地理解所需要學習的知識。由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也便決定了小學美術學科教師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講解稍顯抽象與復雜的美術知識點的必要性。
(三)小學美術學科的特征決定了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相較于語數外等其他學習科目,小學美術學科的專業性相對較為強一些,美術專業術語、美術發展史等這些都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較少接觸并且難以理解的內容。另外,小學美術學科也需要學生具備廣闊的視野范圍、豐富的學識見識,以對所學到的美術知識進行更好的審美鑒賞與創造。這便對學生的實際美術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小學美術學科的特征也決定了美術學科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化地呈現美術知識,同時補充給學生更多專業美術內容,以讓學生的美術視野范圍、學識見識等都得到更好的開闊與豐富。
三、 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突出價值
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帶給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的是蓬勃的生機與鮮活的生命力,讓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更濃,熱情更足,學習與理解的效果也變得更加優秀與突出。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教育實踐針對小學美術學科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所具有的突出價值與意義進行一一闡述。
(一)有助于激發與維持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喜歡新鮮有趣、活靈活現的事物,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觀察到每當小學美術學科教師向學生呈現趣味化較強、靈動性較足的內容時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與熱情往往更加明顯。小學信息技術手段本身就具備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等鮮明的特點,因此將信息技術手段恰當運用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實踐中能很好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與熱情,促使著他們產生濃濃的學習積極性,并由此全身心地融入美術知識的學習之中。
對此,筆者感受頗為深刻。例如,在教學“大地彩虹”這節美術知識時,筆者不急于帶領學生學習具體的美術知識,而是首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了眾多立交橋的圖片,有車水馬龍時的立交橋,也有安安靜靜無人行駛時的立交橋,有燈壁輝煌時的立交橋,還有在藍天白云下屹立在大地上的立交橋……欣賞一幅幅立交橋的圖片,學生腦海中無疑產生了一個個問號“為什么要修建這么多的立交橋呢?”“我要是畫一架立交橋應該怎么去畫呢?”可以說,信息技術手段的合理利用讓眾多小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到了一起,大家認真思考,積極探究,對于所要學習到的美術知識也產生了極強的疑問與解答的熱情。就連平時上課喜歡開小差的學生,本次美術課上也都變得認真起來。這便充分表明了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在喚醒小學生美術學習熱情方面所發揮出的突出意義與價值。
(二)有助于深化小學階段學生的美術學習認知
不管哪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學習上的重點與難點。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同樣也是如此。為此,小學美術學科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化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幫助學生以較為輕松與有效的方式突破認知上的障礙,幫助學生獲得更高質量的美術學習效果。值得慶幸的是,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能很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即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美術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深化學生的實際美術學習效果。
筆者自身的小學美術教育實踐就可以很好地表明這一觀點。例如,在教學“彩云衣”這節美術知識時,學生需要掌握相關的色彩搭配知識。但是由于過于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著較大的難度。針對這一情況,筆者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抽象美術知識的講解與闡述。像當筆者向學生講解“色環中臨近色彩搭配起來會給人非常愉悅的視覺效果”這一知識時,筆者便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了一位模特身著綠色短袖上衣、下穿黃色短褲,同時手拿黃色拎包的圖片,讓學生通過這一幅圖片更加生動而直觀地理解色環中臨近色彩搭配到一起時,其能在色彩和諧中彰顯出一份活躍氣氛的視覺感官沖擊。可以說,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本節美術課堂上學生不僅僅是聽,更重要的是用眼睛看,用心靈去體會與感悟。這對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搭配的相關知識,并能嘗試著運用色彩搭配知識進行美麗衣服的創造顯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與價值。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對于深化小學階段學生美術學習認知的作用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