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錦鳳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小學生作文教學變得日益重要。為找尋學生作文寫不長的原因,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必須要注重創新作文教學方法,豐富寫作素材,激發寫作興趣,發展寫作素養,才能使學生提升語文綜合能力。教師要創新作文教學的方法不能僅僅是注重于知識的教授,還要讓學生們能夠將語文知識內化為寫作的技能。文章就小學生作文寫不長的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寫作教學;作文寫不長;語文綜合能力
一、小學生作文寫不長的原因
(一)缺乏寫作興趣,不會布局
對于小學生學習寫作而言,興趣是最好的指導老師。如果缺乏寫作興趣,那么學生在寫作文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尤其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且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所以學生會嚴重缺乏自主意識。學生們長期以為寫作是語文學習中最困難的一件事情,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對語文寫作產生抵觸的心理,最終導致學生們在寫作的時候缺乏自信心,看到作文題目時不知如何下手,寫作的時候沒有一個清楚的文章段落層次。甚至只有當教師強制要求寫作時,才會動手寫作文。再加上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導致學生的觀察、想象、思考、創造等能力發展滯緩,嚴重限制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而且學生對寫作技巧缺乏認識,不懂如何布局結構、開頭結尾、組材成文,勢必會出現作文寫不長的情況。
(二)寫作素材不足,思想空洞
積累寫作素材,充實思想內容,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必要條件。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情感經驗,且對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不強,很多知識都是從模仿、借鑒中學來的。學生們缺乏一雙發現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教師也在教學中很少去引導學生們發現并關注身邊的一些事物,最終導致了學生們在寫作的時候出現無話可說的尷尬情境。缺乏寫作素材,學生們在寫作的時候就會出現文章內容空洞,不知如何開頭的情況。但由于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觀察事物,不重視培養學生的積累習慣,導致學生整理、加工、應用知識的能力有所欠缺,很難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長此以往,學生頭腦中的寫作素材不僅會變得越來越匱乏,學生也很難獨立完成寫作任務。
(三)未掌握寫作技巧,有話寫不出
寫作技巧是提高寫作質量的基礎所在,也是經過長期沉淀后獲得的技能。如果學生詞匯儲備少,語法知識不過關,寫作練習不充足,將很難整理和組合文字,很容易出現“詞不達意、流水賬”等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在于學生們沒有掌握寫作技巧,雖然他們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然而在實際寫作表達的時候卻不能完美的用文字表達出來,所以寫作技巧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點。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寫作技巧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有必要在平時的寫作課堂中多加練習,最終達到熟能生巧的學習效果,當學生們寫的小作文多了也就能慢慢掌握到教師所教授的各種寫作技巧,學生掌握寫作原則和靈活運用寫作技巧,才能用文字準確地表達所思所想。
(四)閱讀量不夠,不注重積累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對提升語文能力至關重要。根據以往小學語文的教學經驗,閱讀量比較多的學生往往在寫作的時候也能夠非常流暢地寫下一篇語言優美的作文,多讀書就能寫出好文章,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古人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閱讀量和寫作水平往往都是成正比的。由于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閱讀,所以加強閱讀練習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僅依靠課本教材中的文章,并不能滿足學生汲取知識的需求。但部分教師沒有引入課外閱讀,也沒有重視拓展和延伸閱讀,使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再加上學生本身對寫作不感興趣,不愿意閱讀文章,以及沒有從文章中吸取寫作思路和積累好詞好句,進一步弱化了寫作能力。
二、解決小學生作文寫不長的對策
(一)創新寫作教學方法,提高寫作興趣
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它是一個漫長的語言積累和應用過程。基于小學生作文寫不長的情況,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式,創新寫作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促進學生在練習中錘煉寫作能力。想要改變目前所面臨的教學問題,就要先從寫作教學的方法上入手,教師就要創新出新穎的寫作教學的方法,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最終實現小學階段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師應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的機會。依托多媒體技術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在觀看視頻中體會和感悟學習的快樂。例如,教師在教《推薦一個好地方》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一些旅游景點。用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沖擊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開展自由討論活動時,學生會表現得特別積極,會主動與其他同學談論去哪里度假旅游。然后教師可以借題發揮,要求學生完成寫作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在興趣的支配下,能夠快速找尋寫作靈感,從而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天性,開展“挑毛病”活動。通過要求學生批閱作文,找尋作文中的錯別字、語病,促進學生在糾錯中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利用網絡技術,展示一些優良中差等類型的文章,要求學生對這些作文進行反復閱讀,并從優秀范文中汲取精華。然后開展修改活動,要求學生對劣質的文章進行修改,從而訓練學生對字、詞、句的應用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批閱彼此的作文,找尋作文中的不足,促進學生相互糾錯,提高寫作能力。
(二)合理應用教學技術,豐富寫作素材
寫作文是一個整合、加工、應用文字的過程。它需要在充足詞匯量的支持下,把握語言基本特征和掌握文字應用方法,才能準確地表述出所思所想的事物。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寫作學習的初級階段,寫作素材尚不豐富,需要加強積累,才能獲得寫作心得和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利用網絡技術,優化寫作教學。網絡技術的發展給課堂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教師也應當利用各種教學技術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依托網絡資源建立專題寫作資源庫,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以有效解決學生缺少素材、思想空洞的問題。首先,教師應利用網絡技術,呈現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通過帶領學生觀察這些事物的基本特征,從具象和抽象兩個角度歸類形容該事物的詞語,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例如,教師在教《我的動物朋友》時,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學生喜歡的小動物,然后帶領學生分析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性格特征。通過用勇敢、忠誠等詞匯引導學生概括小動物的性格特點,用白色、黃色等詞匯引導學生概括小動物的外貌特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積累詞匯、語句等資源。其次,在日常寫作練習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樂于積累的好習慣。引入課外名著,鑒賞和審美文中的經典句子,要求學生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督促學生進行仿寫,體會這些好詞好句的妙用。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的問題,也有效改善了學生寫作思維混亂、用詞不準確、情感表達不清楚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