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承英
摘要:在小學階段,不同年級對應的有不同的閱讀要求,同時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的積累。因此,大量的課外閱讀,是學生能力建設與知識積累的必然過程。在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培養遇到的阻力包括學生興趣低下、缺乏良好的閱讀指導、缺乏有意識的引導等?;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從課堂教學著手,聯系學生興趣、生活實踐等加以引導,再結合家校合作等形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以促成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閱讀能力
一、前言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閱讀要求及不同年級的閱讀量。其中,小學一到六年級的達標閱讀量依次為2萬字、3萬字、20萬字、25萬字、45萬字、55萬字等六個層次。然而對于小學階段的調研發現,不僅很多學生達不到這樣的閱讀標準,多數學生甚至缺少必要的閱讀興趣。文章針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全面探尋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困惑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已經關注到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困難重重,需要及時加以關注與調整,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面臨的困惑加以概括整理。
(一)學生閱讀興趣低下
在小學階段,學生本身處于對新鮮事物熱情度高,但是沒有持續的耐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對課堂的設計,但是對于學生長久的、持續的閱讀興趣養成卻關注度并不高。很多學生在脫離課堂之后,并不知道要如何去閱讀,也沒有主動閱讀的習慣。缺乏閱讀興趣,也就缺乏了主動閱讀的動力,這不僅是教學現狀的反應,也是對教學革新的要求與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客觀反映。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引導他們真正去關注到閱讀本身,就很難在脫離老師監督的課下進行自主的閱讀。
(二)課堂閱讀教學相對模式化,也阻礙著學生課下的語文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受到長期應試教育影響,往往更多地關注到對其中知識點的挖掘,而忽視了不同文體間的特征,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等?;谶@樣的分析,學生對語文學習帶有更多的目的性,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樂趣與文體、文字本來具有的藝術魅力。相對模式化的教學工作,使得學生思維逐漸僵化,未能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如何進行小組互動,積極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三)學生未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對閱讀本身的認知,或者說是固定的培養,除了在日常閱讀中的日積月累,也在于小學階段設置專門的閱讀課,但是在這樣相對較短的時間,學生尚且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課堂上與課堂下相互映照互動的低,對于學生的課下閱讀往往不能產生足夠的促進。而到了家中,家長自身文化水平限制,以及家庭氛圍、對教育工作的認知缺乏等,影響并阻礙著教學工作的發展。這樣的限制導致了課上與課下的斷層,影響著學生課下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一)在閱讀課堂培養學生基本閱讀能力
在閱讀課堂,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使課堂教學真正發揮實效性。在小學階段,專門設有閱讀課程,但是就其實效性而言卻并不明顯,更多時候停留在閱讀本身上,而非關注到閱讀能力的全面建設。充分利用閱讀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
方面展開:其一,營造舒適的課堂氛圍。閱讀能力的建設,不僅可以在閱讀課堂完成,還可以在日常的閱讀文章講解中實現,由此組織教學工作的發展,閱讀課堂依然有真正的讀的空間,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適合閱讀的氛圍,關注到閱讀室的布置,使得孩子在放松的環境下進行閱讀。其二,在閱讀課堂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如將“讀”本身分為朗讀、默讀、精讀、細讀、瀏覽等,不同的讀法具有不同的特點,適應不同的特色,在教學中為學生解析清楚,可以幫助學生做出指導。在完整的閱讀課堂中,可以在教學中關注到如何進行小組互動,如何展開教學工作,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豐富多彩的體驗,以促成發展,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互動,提示課堂教學的開展與完善。在閱讀中帶動學生的閱讀發展,啟發學生的閱讀完成,能夠更進一步地鼓勵學生的學習發展,將學生的閱讀作為更為豐富的內容,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為課下閱讀的形成做鋪墊。同時,在課堂中,教師也要為學生準備更為豐富的閱讀素材,推動不同主題、形式等的群文閱讀,以實現對學生閱讀視野的擴展。
(二)家校互動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實現較強的課外閱讀能力培養,也要注意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于家?;娱g實現對孩子基本閱讀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學生自主能力相對較弱,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加之閱讀本身也是一件從心之事,家庭是學生課下閱讀的主戰場,此時良好的環境氛圍構建,是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另外,家長的閱讀習慣、閱讀意識等會于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學生,而教師主動與家庭建立互動,圍繞學生課下閱讀提供思路等也具有積極意義。教師要通過校園開放日、家長會等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傳遞出課外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并且解釋清楚習慣的養成應當是一個周期性的,需要家長的配合與關注。部分家長缺少指導孩子閱讀的經驗,此時也可以從教育專業的角度,為之進行解析。家校互動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推薦書單,以便在日常書籍選擇中進行閱讀,當然書單并不適應所有人,而是對于一些對孩子教育沒有心得的家長,這個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在與家長交流中,也要為家長提供一系列的指導,啟發家長在家庭中陪伴孩子共同閱讀,逐漸找到閱讀的樂趣。
(三)實現課上課下的聯動
課堂是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平臺,想要實現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當注重課上課下的聯動,啟發學生在課上進行自主的閱讀與互動。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帶來課下的聯動,如為課下埋下伏筆。例如,在學習《西游故事》時,可以為學生講述一個與教材中不太一樣的故事,而預留懸念,想要了解,就需要自己在課下進行閱讀。課堂中為課下留下伏筆,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下真正地自主投入到閱讀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在課堂中,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體驗,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在閱讀課堂,也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做讀書筆記,應當將什么記錄下來,如何使閱讀筆記看上去廣而不亂,具有效率。在課堂教學中,課上課下的聯動,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養成必要的方式方法,將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給學生。在課堂中,找到課上與課下的聯動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課下閱讀欲望,具備課下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