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芮
摘 要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從更高層次對教育信息化發出指令,對長期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們提出新要求,而師范生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主力軍和后備力量,對其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本文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首先通過對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新要求分析;其次進一步了解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目前存在問題與不足,以此探究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策略,為我國培養現代化的準中小學教師建言獻策。
關鍵詞 師范生 “互聯網+”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5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25
An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ZHANG Ru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Shaanxi 714099)
Abstract In 2018,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2.0 Action Pla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 higher level of instructions fo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who have been engaged in education for a long time. Normal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and reserve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2.0",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norma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secondly, it further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norma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so as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norma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To provid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modern quasi-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net Pl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apability; core literacy
1 問題提出
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頒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我國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做了整體部署,該計劃指出“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1]從“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發展,對我國教育信息化提出新要求、新標準,同時印證了國際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其揭示了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對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教師作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的主要推動者,對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部2014年5月發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提出應不斷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更好的融合。師范生是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和后備力量,因此“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探析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2 “教育信息化2.0”對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提出新要求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教育在我國如火如荼的展開,因此,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智慧教室、智慧課堂等新型學習環境的建設與應用,一方面能夠促進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加速著創新型人才的培養。[3]2013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教師[2013]13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2018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等,都對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優差與個人專業素養等密切相關。《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能力標準》)的頒布,對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師生應用信息素養等提出更高要求。[4]教育教學實踐中,不僅要求職前教師知道、了解信息化教學環境與工具,更應學會并熟練使用相關工具與軟件,更好的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借助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三通兩平臺”的技術優勢,對數字化資源進行獲取、加工和處理。關注網絡教學環境和移動學習環境下的常用設備與資源使用,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關注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講授、啟發教學;關注網絡和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師范生除了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外,同時也應該學習微課、MOOC等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熟悉課程制作的基本方法,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巨大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適應新型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能夠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的檢索、加工與處理等,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學會使用網絡研修平臺、教師工作坊等,研學磨課、上傳課程、分享優質課程,實現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高,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3 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充分展示信息技術對教育革命性影響的重要舉措,對我國開啟教育信息化強國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與方法、教學評價等重構起著引領性作用。“三全兩高一大”發展目標要求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進一步要求教師、準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互聯網+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奮勇前進。根據任友群[5]等學者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探索,將其進行四模塊的分析,即信息素養、知識與能力、處理課程和資源的能力、利用技術開展專業知識與實踐的能力。[6]
3.1 教學觀念相對較為傳統
在傳統的師范生教育培養中,教師是課堂的核心和骨干,更多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課堂上教師講授占半壁江山,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忽視“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學,長期以來對培養學生信息意識、信息知識與技術應用能力等是不利的,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對師范生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尊重學生,關注學習者創新性思維及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倡“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讓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展示自我,融合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將MOOC、微課等開放資源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3.2 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不適應現代教學
傳統師范生培養過程中,更加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強調課堂教師的講授,但是“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提出,更加強調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依托更加智能、多元化的設備進行教育教學,重構教學新生態。因此,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鼓勵師范生積極主動的適應新環境、應用新技能、掌握新方法。讓教師由教學管理者變為學生發展指導者、合作者、引導者,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變成學生主動學習、成長的促進者、指導者。新課改視角下的師生之間,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人生的引路人,貫穿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間傳道授業解惑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因此,目前對于師范生的培養,應該轉變原有的師生間的關系定位,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師生角色互換,毋庸置疑,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場艱巨的挑戰。
3.3 學生專業素養相對偏低
傳統的師范生培養過程中,比較注重學生對基本理論、教師職業技能的掌握,課程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觀,實踐性尤其是師范生專業素養培養方面較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扮演教書匠角色,而且更多的還是“教”,進行簡單的自我研修、教學,但在新技術、新理念的改革過程中,不僅關注師范生知識結構的建立,更加強調其的專業素養,注重培養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整合的能力。重視教師在教學中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轉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通過新興技術手段,培養師范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創新水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個人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并且能夠在專業人員支持與指導下參與、體驗。因此,教師應該具備學術研究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靈活地設計活動、綜合、選修課等,更新個人的信息素養,提升個人的專業化水平。
4 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4.1 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
對師范學生來說,應該適應新時代、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模式,轉變自己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善于接受并且應用新技術,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目前,我們處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2.0時代,應該粘在更高角度,重新審視教育教學,快速發展的時代,技術在教育中應用地步伐不斷加快。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首先嘗試新技術、新媒體、新理論支撐下的教學,改變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新型的媒體、資源與自己的教學相結合,貫徹新的教學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方法予以革新,從思想上能夠更加地重視技術教育教學所帶來的變革,并且能夠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重新審視“技術”。
4.2 師范生自身應該提升信息素養
“十二五”期間,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基礎上“三通兩平臺”的投入,更快的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更好地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7]實現教育資源的全覆蓋。對師范生學生來說,不僅需要了解新技術、新資源、新方法,同時應加強自身信息素養,利用線上與線下資源進行整合學習,提高獲取、處理、加工資源的能力,敢于用技術、善于用技術、能用好技術。在汲取大量優質的課程資源、優秀教師教學方式,加強對資源重組與再造,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技術帶給教育的變化,將技術融合與教育中,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4.3 加強對師范生專業技能的培訓
隨著信息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國家、學校、政府等相關教育部分應投入更多資金,對師范生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關培訓,包括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能、微課制作技能等的培訓,將其納入常態化教學過程中,能夠讓職前教師快速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除此之外,也應將師范生技能大賽,尤其是信息化教學能力方面競賽納入學生畢業考核環節,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為更快的適應信息化教學奠定基礎。宏觀層面上,應該形成“學校引領、學院主導、專業主體”的三位一體化格局,加強頂層設計、分步實施,進行動態化、模塊化的教學培訓,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掌握技術、學會技術、應用技術,發揮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熟練地掌握科學的應用方法,回校后,真正將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
4.4 鼓勵師范生多元化的應用信息技術
學校、學院、專業等相關管理部門,制定有關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方面的標準、評價標準、激勵機制等,以期鼓勵學生更好地使用新技術,真正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互融合,發揮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勢。目前不同學者對核心素養有不同的界定,強調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撰寫,[8]注重對師范生基本技能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求定期開展中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評比活動、賽教、相關課題的研究等,對教師中的先進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讓教師充分感受到用技術的快樂,以及在實際教學中技術給教學方式、教學活動設計等帶來的變化,以賽促練、寓教于樂,增強師范生的信息化水平,培養師范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5 結束語
基于教育信息化2.0視角下,互聯網、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在教育教學應用中的擴大化,對于師范生的培養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從應該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其次師范生應該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同時學校等教學主管部門加大信息技術能力培訓,鼓勵更多的師范生提高專業技能,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將教其更好地整合與教育中,提前適應教師職業,為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斷努力,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項目基金:渭南師范學院2020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研究(編號:2020JYKX016)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2018).教育信息化2. 0行動計劃[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 /A16 /s3342 /201804 /t20180425_ 334188.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20-1-2.
[3] 何克抗.如何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遠大目標[J].開放教育研究,2018(10):11-22.
[4] 教師廳[2014]3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的通知[Z].
[5] 任友群,胡航,顧小清.教師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
[6] 楊寧.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目標層次、影響因素與培養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7] 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html,2013-12-20.
[8] 解月光,楊鑫,付海東.高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描述與分級[J].中國電化教育,2017(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