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瑩
摘 要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網絡平臺數量激增,網絡媒介方式在信息、文化、教育等方面應用范圍廣泛,衍生出多種新媒體技術,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文針對新媒體時代的基本特征,分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各大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結合當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狀況,分析新媒體技術給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策略,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 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32
The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
HAN Xueying
(College of Marxism,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network platforms has increased sharply, and network media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information, culture,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nd a variety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rived that affect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In view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edia er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media era, and combin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o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luence, put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opinions for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Keywords new media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research
1 新媒體時代的基本特征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呈現出明顯的開放性和便捷性,逐漸成為人們交流溝通的主要途徑,相較傳統媒介方式具有先天優勢,加快信息的傳播速度。首先,新媒體的開放性集中體現在信息收集與傳遞方面,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信息收集,因網絡平臺包羅萬象,擁有強大的信息數據資源庫,學生利用新媒體技術,實現對目標信息的收集,提高信息收集、整理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利用大數據手段能夠實現對網絡信息的篩選,從大量信息中精準選中所需信息,學生通過新媒體手段,拓展學生知識的獲取渠道,幫助和指導學生構建理論知識體系;其次,學生通過對新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交流和溝通,發揮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優勢和作用,提升信息交流與傳播的速度,體現新媒體平臺的便捷性特點,此外,學生在使用網絡平臺進行信息調取時,能夠通過各種移動終端,實現對信息的查閱和接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縮短學生查閱資料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學生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1]
2 新媒體時代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與興盛,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發展,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和機遇。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都會受到網絡信息和文化的影響,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技術進行信息收集與傳播,期間,受學生自身年齡特征、性格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學生極易受到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影響,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的同時沖擊著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導致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給各大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的挑戰。
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樣也能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積極影響,主要表現信息交流與傳播方面,一方面,學生應用現代化新媒體技術,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加快學生知識獲取的速度,拓寬學生獲取消息和知識的渠道,大數據的應用,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數據分析,根據學生的興趣內容,為學生提供網絡信息,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同時,現代化社交平臺的應用,對學生交際圈進行拓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形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實時溝通互動的交流模式,有助于不同思想之間進行碰撞,全面激發和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新媒體平臺能夠為教師展示學生的思想動向,幫助教師接收學生對知識的反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同時,教師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更新傳統的教育教育觀念,引導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知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通過網絡手段,建立起師生雙向交流機制,利用新媒體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師生之間的實時溝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營造濃厚的思政學習氛圍。[2]
3 新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策略
3.1 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政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務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明確教育目標,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優勢和作用,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意識,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首先,教師要對新媒體對教育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有明確認知,能夠在正確教育意識的指導下,辯證看待新媒體手段對教育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為學生搭建起思政知識、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平臺,加速思想的碰撞與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通過多種教育方式,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發揮新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能力;最后,教師要明確教育目標,在正確教育理念下,明確思政教育目標,利用網絡平臺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資料收集,通過對大量優質教學資源的整理,促使教師擴充自身的教育知識體系,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同時,教師借鑒網絡教學的成功經驗,落實教育目標和教學流程,提高學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3.2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
在新媒體技術手段與教育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觀念的正向引導,通過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自己,堅定政治立場,進而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網絡平臺的崛起,帶來了信息的快速交流與傳播,促進多種網絡文化融合,但網絡平臺信息具有包羅萬象的發展特點,學生因其自身年齡和心理原因,對新鮮的網絡文化產生獵奇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引導。[3]
一方面,思政教師要站在社會思想的前沿,推動建立校園網絡監督制度,實現對校園網絡平臺的凈化,清除網絡信息和網絡文化中的毒瘤,引導社會輿論,做到防微杜漸,避免學生被復雜的有害信息影響,降低不良信息對學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阻礙效果,同時,思政教師要將學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通過對網絡輿論和文化潮流的引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認識和辨別能力,增強學生對不良網絡信息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思政教師要在教育教學期間,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堅持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樹立科學發展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和新媒體技術對價值觀的傳播和宣傳作用,綜合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加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養現代化時代新青年。
3.3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媒體平臺
為推進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和思政教師要形成合力,積極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媒體平臺,充分利用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發揮思政教育的主動性特點,完善和落實思政教師的教育教學流程,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政治觀念,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意識。首先,思政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思政教育需求,制定完整的思政教育計劃,選擇合適的新媒體平臺進行教育宣傳,結合當前社會熱點新聞或核心問題,與學生日常生活產生聯系,引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興趣,擴大新媒體技術手段在校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學校要加強對相關制度、機制、平臺的建設,以學生社會實踐技能為基礎,建立校園技能訓練與應用平臺,突破客觀條件和人為因素的限制,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與網站聯合實踐活動,綜合考慮學生素質的發展情況,搭建專業性強的教育管理平臺,通過特色化運營,提升學校對教師及學生的管理能力,優化教師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而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文化的應用能力,期間,思政教育工作人員要利用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微博號、頭條號等平臺進行信息傳播,為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提供媒體平臺,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強化學生對思政知識的運用和理解。[4]
3.4 豐富思想政治宣傳形式
思政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期間,利用網絡平臺和多元化技術手段,豐富和拓展思政教育宣傳形式,擴大思政教育的宣傳范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收集趣味性強,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教育宣傳性題材,豐富教師的教育內容,在校園宣傳報道中融入現代化思想政治觀念,培養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與此同時,學校相關教育工作者要通過多種文化教育手段,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知識,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主選擇空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相關知識,有利于開拓學生的眼界,深化學生對思想政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思想道德水平。
3.5 開展校園思想政治實踐活動
學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員,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針對思政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解決,加強對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建設,推動建立信息傳播平臺,加強思政教育宣傳工作,積極開展校園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如:舉辦“凈化網絡環境大賽”通過思政知識的宣傳,強化學生對不良網絡信息的篩選和抵御能力,拓展校園思政教育空間,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同時,學校和教師要不斷豐富校園思政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收集和整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教學資源,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示,發揮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實效性,將生動形象、富有教育性的內容實時傳遞給學生,創設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加速新媒體技術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打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生態系統,期間,通過開展德育演講比賽、思想政治辯論賽等方式,形成獨特的校園媒體文化標志,深化學生對思想政治相關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校園思政文化的價值認同感。學校和教師通過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的校園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探索和實踐興趣,教師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實踐成果,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有效的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職業技能,強化新媒體技術及網絡平臺的運用效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保證校園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開展。[5]
3.6 打造優質的思政教學隊伍
校園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實,直接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校和相關教師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在進行思政教育實踐期間,要通過先進的網絡手段,完善和彌補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缺陷,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思政教師隊伍的培養和管理,通過多種方式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拓展和豐富教師的教育內容,保證校園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首先,學校要通過社會招聘或網絡招聘的方式,吸引專業教育工作人員,完善校園思政教育人員編制,保證思政教育決策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同時,學校要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對校園思政教育工作人員職業技能進行培訓、考核與管理,建立網絡考核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專業教育培訓,提升相關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教育水平,打造優質的校園思政教育教學隊伍,保證教學工作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進行;其次,思政教師要利用網絡技術平臺,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借鑒成功的教學經驗,拓展教育教學內容,進而提升自身的職業教學能力;最后,學校要加強對學生隊伍的建設,通過多種方式,選拔優秀的學生干部作為新媒體教育隊伍,通過培訓和教育,加強學生干部對新媒體技術手段的正確認識,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對學生群體帶來積極影響,推動校園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設進程。同時,學生要在學校和教師的指導下,對網絡信息和網絡文化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設,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對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能夠正確辨別網絡信息,進而免受網絡不良文化的影響和侵蝕。[6]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為學校和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便利,但在網絡平臺及新媒體技術手段與思政教育工作進行融合期間,網絡文化和網絡信息具有明顯的復雜性,如不加強引導,極易對學生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為此,學校和相關教育教學工作者在長期實踐后,通過搭建校園思政教育媒體平臺、開展教育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培養和建立專業的教育教學隊伍,推動校園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和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 顧文成.關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004(008):23-24.
[2] 吳喜蘭.新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分析和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v.31;No.215(01):65-66.
[3] 劉瀟.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機遇與挑戰[J].現代國企研究,2018,000(012):266-266.
[4] 陳建旭.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研究[J].知識經濟,2020,000(010):77,79.
[5] 任健.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南國博覽,2019,000(004):201-201.
[6] 劉東偉.新媒體時代成人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v.22;No.131(0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