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玉
摘 要:數學是組成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數學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所以使得大部分小學生都認為數學這門課程比較難學。在生本教學理念之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地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且充滿趣味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以此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關鍵詞:生本理念;高效課堂;數學;教學策略
一、 前言
生本理念是跟隨素質教育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生本理念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發展的需求,為學生設計科學的、適合學生且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活動。數學作為一門必修學科,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基于此,在生本理念下為學生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使學生的整體數學能力得以提升。
二、 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由于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重結果而輕過程的現象,忽略了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當實時的去關注中國的教育動態,并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將最新的教育動態運用到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在生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應當在數學教學時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以及數學課本教材的內容等方面的基礎上,為學生制訂符合學生學習方式并且切實可行的數學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的目標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生的數學教學活動、數學教學環節、數學教學問題,并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和學生之間進行高效的交流與溝通。使學生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當中,都能夠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幫助學生樹立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節時,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種立體圖形有一個基礎的認知,掌握其特征,為學生構建空間立體模型來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意識。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展開數學教學。教師可以提前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特點和水平,為學生設計學生熟悉的且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并能夠突出層次感的數學問題。如,“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生活中,比如家庭中、教室里都有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如何確定它們的長、寬和高呢?”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方式,共同去探討這一數學問題,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當中更加深刻、具體地理解和認知相關的數學概念。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喜愛程度,還能夠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更加的活躍,讓學生更加輕松地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三、 積極地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
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當中學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充分的整合教學資源,包括有學校所配備的硬件教學資源以及學生的錯題資源等,將這些資源作為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比如,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黑板報、走廊的空白墻、學校的公示欄等資源,都合理地進行利用,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組織數學知識競賽,或者在黑板報上每日給學生出一道具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題,以此為學生構建一個具有濃郁數學氛圍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相互探究和集思廣益,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數學錯題本,積累自己的錯題,鞏固自己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一定的課堂練習時間,并為學生布置相關的數學教學題,利用這些數學教學題,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并且積極的鼓勵學生把自己做錯的數學題積累到一個錯題本上。在錯題本上需要寫清楚自己為什么會出錯以及正確的解答方式,如6.49×7.5=48.675,這道題的正確解答方式是將6.49擴大100倍,得出新的數字649,將7.5擴大10倍,得出75,649×75=48675,最后將48675這個數字除100×10等于答案48.675,但是有的同學會計算錯小數點,得出486.75,4867.5等答案。所以教師在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錯題記錄到錯題本上時,應當讓學生把自己計算錯題的經過,以及正確的解題方式都寫出來,這樣學生在日后翻閱錯題本時,也能一目了然。每隔一段時間,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數學錯題本收集起來,并評選出最優秀的數學錯題本,在教室當中進行展覽,以此不斷地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并且讓學生真正地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
四、 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情況、數學學習的特點等等方面,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并且適合學生的數學教學情境。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體悟到幸福感,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深入學習,并掌握相關的數學內容和數學知識點,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為學生構建一個充滿懸疑的問題情境,并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數學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針對數學教學問題進行深度的思考。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游戲和小學數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展開數學教學,利用游戲情節調動學生的數學求知欲望,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使學生逐漸喜歡上數學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解時,這一章節內容都是圍繞圓的相關知識展開,教學內容層層遞進,需要學生準確的掌握圓的特征和圓的相關知識點,如直徑、半徑、圓周率等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問題情境。如,教師可以和學生說:“同學們,動物王國即將要召開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在‘自制自行車比賽這個項目當中,分別有小兔、小猴子和小斑馬報名。轉眼間就來,到了比賽的當天,只見小兔子帶著它制作好的車轱轆是三角形的自行車緩緩入場,小猴子帶著它制作好的車轱轆是圓形的自行車也走了過來,隨后小斑馬也出場了,小斑馬騎著自己正方形車輪的自行車緩緩走來。鈴聲響起后,小兔子、小猴子和小斑馬一起出發啦。請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小兔子、小猴子和小斑馬哪一位會勝出呢?為什么?”這樣的數學教學問題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將學生帶到數學的深度思考當中。